文献分享 | Adv. Mater. |NIR-II AIE脂质体促进乳腺癌的I型光动力和低温光热治疗

健康   2024-12-07 10:42   山东  

桂林理工大学李美静博士与广州医科大学张天富副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团队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通过在AIE分子中调控分子供体基团以及氟原子策略,构建了一系列具有NIR-II荧光成像(FLI)、I型光动力(PDT)和低温光热(PTT)的近红外二区AIE光敏剂。

目前FLI,光热成像(PTI),光声成像(PAI),PDT和PTT等多模态光诊疗,已经成为提高治疗效果中优势互补的一种极好的方法。然而,现报道的多模式光诊疗药物仍存在药物分子主要位于第一近红外窗口(NIR-I, 700-900 nm),其分子吸收较短,使其在高穿透深度和良好的信噪比的诊疗应用中受限;受肿瘤微环境高氧耗量和乏氧条件的限制,大部分PDT优先通过激发态三态与邻近氧之间的II型能量传递途径产生单线态氧(1O2);由于实体瘤中热休克蛋白的过度表达和高温热消融导致的热无法控制地扩散到周围的健康组织,PTT的治疗效果显著下降等诸多挑战。

本文采用具有一个羰基和两个氰基的3-二氰基吲哚-1-酮为受体,在三苯胺给体基础上继续引入单个或两个二苯胺,设计一系列(D-A)分子骨架的光热诊断剂。 其中3-二氰基戊烯基吲哚-1-酮的特殊的n−𝜋*跃迁性质和强的吸电子能力可以促进这些分子的有效系统间跃迁(ISC)和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 同时C═O双键和C≡N三键拉伸振动对激发态的非辐射弛豫有显著贡献。在3-二氰基吲哚-1-酮引入氟,可以进一步增强吸电子效应,使吸收波长进一步红移。氟化可以显著促进药物结合相互作用和代谢稳定性,从而有利于促进药物摄取和降低药物毒性。在三苯胺中引入二苯胺可以促进产生稳定的单自由基或双自由基阳离子,从而促进I型ROS的产生。


总之,本文以AIE光敏剂构筑的脂质体,实现了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在激光照射下实现了近红外二区成像以及I型PDT和低温PTT联合治疗,从而准确诊断和高效治疗原发乳腺癌。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1133                  

撰稿:XDD
校对:GPX
辑:GPX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糖探针与糖药物
《糖探针与糖药物》是专注于糖科学领域的知识分享平台,传播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信息。涵盖糖探针技术、糖类药物、糖科学研究、行业动态、学术交流和科普知识等。致力于为研究人员、医生、药企和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