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汪津教授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桂华教授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马平安研究员共同合作,以4,8-二溴-6-(2-乙基己基)-[1,2,5]噻二唑-[3,4-f]苯并三唑(TBT)为母核,连接不同位置的咔唑单元,构建了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光热剂(OPTAs)。
光热治疗(PTT)因具有定位、高效、副作用最小等优点,在肿瘤治疗领域获得了突出的地位。OPTAs通过非辐射转变将被吸收的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利用肿瘤区域内的局部高温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然而,由于缺乏普遍的指导方针,大多数OPTAs都是基于现有的发色团进行设计的,并根据需要进行结构修改。然而,分子构型对OPTAs的非辐射跃迁和光热性能的影响却受到了有限的关注。如果简单地通过改变分子构型来实现更有效的光热转换,无疑将标志着OPTAs设计和合成的革命性进步。
总之,本研究通过调整构型,进而介导的非辐射跃迁过程,其在光热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力,并为OPTAs设计与合成拓宽了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