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 ACS Nano |具有自净化能力的生物激发BSA@聚多巴胺@Fe纳米探针用于急性肾损伤的靶向磁共振成像

健康   2024-12-30 15:39   山东  

天津医科大学孙少凯教授团队与张雪宁教授团队共同合作,提出了一步制备具有自纯化能力的牛血清白蛋白@聚多巴胺@Fe(BSA@PDA@Fe,BPFe)纳米探针,用于急性肾损伤(AKI)的靶向CE-MRI。

AKI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手段具有滞后性、侵入性或者辐射暴露等风险。磁共振成像(MRI)因其无创、无电离辐射及高软组织分辨率等优势广泛用于肾脏疾病成像。但是造影剂的选择对于MRI应用具有限制性,因此,开发一种非活性氧生成的具有肾脏靶向能力的铁基造影剂对用于AKI的CE-MRI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研究者们开发了BSA@PDA@Fe纳米探针,其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版,并赋予BPFe纳米探针肾小管靶向能力,探针可通过巨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被肾上皮细胞摄取。而聚多巴胺(PDA)能完全抑制内在金属诱导的活性氧(ROS),产生自净化能力。对探针性质进行表征发现,探针具有2.7nm的微小尺寸、良好的溶解性、MRI性能以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机体水平上,研究者们构建了AKI小鼠模型,通过CE-MRI结果显示,BPFe纳米探针可以在肾皮质内聚集,可以灵敏地检测到肾脏重吸收功能受损。由于BPFe探针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加重AKI过程中的肾损伤。同时,实验发现在CE-MRI血管造影中使用BPFe纳米探针可以观察到血管的细微结构。

本研究为肾脏疾病的CE-MRI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靶向性的MRI造影剂。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3c09193

撰稿:GPX
校对:GPX
编辑:GPX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糖探针与糖药物
《糖探针与糖药物》是专注于糖科学领域的知识分享平台,传播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信息。涵盖糖探针技术、糖类药物、糖科学研究、行业动态、学术交流和科普知识等。致力于为研究人员、医生、药企和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