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东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通过调节苯并噻二唑(BBTD)母核中给体模块,构建了给电能力逐步增强的三种光热诊疗剂。
基于能隙定律,构建NIR-II吸收的有机荧光团具有内在的难度。NIR-II荧光团的荧光因激发态的零振动能级和基态的高能振动能级之间的非辐射弛豫而猝灭。同时,暴露于光照、氧气和其他外部因素的NIR-II荧光团,由于其能隙较低,使其稳定性降低。此外,Stokes位移(<100 nm)较小,也可能会带来自猝灭和信噪比较差的问题。因荧光团中存在分子间π-π堆积,不可避免会导致自身荧光的损失,使其聚集猝灭(ACQ)。到目前为止,制造合适的平台来满足NIR-II荧光成像(FLI)和NIR-II光声成像(PAI),以实现高效的NIR-II光热治疗(PTT)是一个理想但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总之,该研究设计的多功能NIR-II吸收型光热转换剂为用于NIR-II窗口中多模态成像引导的癌症光热诊疗剂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指南。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