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 Angew. Chem. Int. Ed. |多功能NIR-II诊疗剂用于乳腺癌的光热治疗

健康   2024-12-21 10:26   山东  

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东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通过调节苯并噻二唑(BBTD)母核中给体模块,构建了给电能力逐步增强的三种光热诊疗剂。


基于能隙定律,构建NIR-II吸收的有机荧光团具有内在的难度。NIR-II荧光团的荧光因激发态的零振动能级和基态的高能振动能级之间的非辐射弛豫而猝灭。同时,暴露于光照、氧气和其他外部因素的NIR-II荧光团,由于其能隙较低,使其稳定性降低。此外,Stokes位移(<100 nm)较小,也可能会带来自猝灭和信噪比较差的问题。因荧光团中存在分子间π-π堆积,不可避免会导致自身荧光的损失,使其聚集猝灭(ACQ)。到目前为止,制造合适的平台来满足NIR-II荧光成像(FLI)和NIR-II光声成像(PAI),以实现高效的NIR-II光热治疗(PTT)是一个理想但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选用目前报道较多且具有强吸电子特性以及醌式结构而具有较长波长的苯并噻二唑(BBTD)作为受体,具有富电子、大的π共轭长度和大的空间位阻的苯并[c]噻吩作为供体/π桥,以N-(4-(己氧基)苯基)-[1,1′-联苯]-4-胺、N-(4-(9H-咔唑-9-基))苯基)-4-己氧基苯胺、N1-(4-(己氧基)苯基)-N4,N4-三联苯-1,4-二胺作为第二电子给体,实现了带隙缩小,同时其也作为外围分子转子,从而抑制π-π相互作用。利用强D-A相互作用和AIE特性,构建的TPABT-TD在1025 nm处显示最大吸收,在1328 nm处显示最大发射,适用于在NIR-II窗口发挥光疗作用。在NIR-II FLI、PAI、PTI的多成像引导下,以TPABT-TD制备的纳米粒子在1064 nm激光照射下,实现了精准的肿瘤位置和优异的肿瘤消融效果,并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


总之,该研究设计的多功能NIR-II吸收型光热转换剂为用于NIR-II窗口中多模态成像引导的癌症光热诊疗剂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指南。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1877                                                      

撰稿:XDD
校对:GPX
编辑:GPX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糖探针与糖药物
《糖探针与糖药物》是专注于糖科学领域的知识分享平台,传播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信息。涵盖糖探针技术、糖类药物、糖科学研究、行业动态、学术交流和科普知识等。致力于为研究人员、医生、药企和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