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西部山区的主要方言“保定方言”

文摘   2024-11-25 20:34   北京  

明代隆庆四年,驻防保定的蒙古族大宁卫忠顺营官兵们被抽调到位于昌平西山的横岭城、镇边城、长峪城、白羊城路协防。保定忠顺营有正兵1500名,由都司、千总、把总统率。忠顺营除了有1500名军兵外,还携带有军妻、父母、舍人、余丁等家属人员约五六千人。


明朝后期,北京受到辽东后金的威胁较大,被抽调到北京昌平地区的保定忠顺营官兵不能按时换防回保定,滞留于昌平,有些官兵就在驻地附近安家落户。在昌平协防的忠顺营官兵主要安排在怀来县的横岭城、镇边城,流村地区的长峪城和白羊城这4座城堡。明代隆庆六年,白羊城《修建天仙行宫碑记》记载,协防白羊城防务的保定大宁卫忠顺营官兵参与了修建白羊城天仙行宫,参与人员有梁保、杨明、米仲官、高得、田敖等人,都捐款助修了天仙行宫。


明代白羊城附近驻军鼎盛时期,这里大约汇集了士兵及军属几千人,白羊城里无法安置众人,只能在白羊城西南三里另建一座白羊新城。无论是常驻军还是协防军,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由于白羊城堡是一座军事城堡,士兵及家人去世只能远离城堡安葬。


白羊城村和古将村等地的土著民大多是明代驻守白羊城及附近关隘官兵的后代。在古将村西南的山前地带上,距白羊城约4里,有数块曾属于白羊城汤、谷、姚、黄家族数百年原住民家族墓地。白羊城忠顺营官兵死后也安葬于此地。因蒙古族在明代被称为鞑靼,蒙古族官员被称为鞑官(达官),古将村的蒙古人墓地因而被称为鞑官坟。之后,经过三百多年的变迁,鞑官坟又被称呼为了鞑子坟。现代很少有人知道忠顺营蒙古官兵驻守白羊城的事迹了,造成了鞑官坟被演绎成为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正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故事。


在流村地区,还有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那就是这里的方言土语至今仍带有保定地区的风格。这一独特的语言传承,源于明代时期保定忠顺营官兵的定居。保定的忠顺营官兵奉命来到流村地区,并在此安家落户。随着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的人口和生活方式,也将保定地区丰富而独特的土语融入了当地的语言体系。保定土语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其声调的抑扬顿挫与常见的普通话或北京方言有所不同。


例如,保定方言中的某些音节发音较重,语调起伏较大,这在流村地区的方言中仍能寻到踪迹。词汇上,保定方言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词汇表达。像“膈应”表示讨厌、不舒服;“咧咕”形容某人爱捣乱;“得劲儿”表示舒服、满意等。这些词汇在流村老年人的日常交流中,依然被频繁使用。语法方面,保定方言的一些特殊句式和用法也在流村地区得以保留。比如,“知不道”表示不知道,这种否定词后置的用法,与标准汉语语法有所差异,却在过去的流村地区的方言中延续至今。


以下土语是流村地区常见的带有大量保定特色的土语:

抚摸——胡噜

厌恶——腻歪

本事——能耐

收拾——拾喽

太阳——老爷儿

月亮——老母儿

蝉——叽瞭猴儿

后面——后阴儿

梳子——拢子

膝盖——磕了半儿

方位——那边儿

揍、打——偰死你

鼻涕——大能呆儿

喜欢——稀罕

散步——遛弯

蜻蜓——麻楞儿

学生——校生儿

小孩——小人儿们

妇女——老娘们儿

中午——晌活(轻声)

下午——后半天儿

昨天——咧(儿)个

今天——今儿个

前天——前个儿

昨晚----昨个黑届

后天——过了明儿

太阳落山——老爷儿下气

你干啥去——你望哪儿去?

吃了吗?----吃咧没?

我们——难们

你们——拟们

哭——啼忽

叔叔——守守

大伯——大掰


流村地区能够长期保留保定土语的风格,与流村地区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模式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流村地区各村之间的交流频繁且紧密,互相通婚,使得这种外来的语言特色得以传承和巩固。保定方言土语在流村地区的留存,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反映了明代时期的人口迁徙和地域文化交流,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跟随高建走昌平
巡迹昌平人文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