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沙河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重要集镇。说起沙河不能不说到环抱沙河的三条河流,这三条河分别是发源于延庆区八达岭关沟的北沙河、另一条是发源于明十三陵天寿山的河流东沙河,还有发源于海淀区西北山区的南沙河。这三条河流伴随着沙河镇走过了千年岁月。北魏时期郦道元走遍北魏的山山水水,倾注心血写成的《水经注》中就记载了沙河水系~湿余水(温余水)。湿余水的现代名称是温榆河,中段就叫沙河。温榆河的主发源地在延庆的军都山,沿关沟向南流过南口,在昌平区沙河镇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三条河流汇合成温榆河的干流,沿途依次汇入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等支流;自昌平流入顺义区西南境内,俗称西河;东南流经天柱村;又东南流十余里经苇沟村,村东临温榆河渡,渡南有战国长城遗迹;又流至到顺义区东南与通州交界处,与潮白河交汇入通州区,流至通州城北关闸,即以关闸为分界线,以上河道称为温榆河,以下河道因为汉代于其地置“路县”,遂名之为潞河。明清时期,潞河变成京杭大运河北端的一段河道,所以又名北运河。
温榆河的别源也很多,主要是由海淀区西北和昌平地区有众多的泉水汇集流入到温榆河中,古人称之为“百泉之水”也是很有道理的。温榆河河道宽阔,水量充沛,两岸土地肥沃,古人开发利用的时间也比较早。东汉上谷太守王霸在建武十三年(37年)疏挖温水(温榆河),于潞县城(今胡各庄古城村)西入潞河。大批物资可由潞河、温水运往居庸关转输到上谷郡抵御长城外的胡骑侵袭,从而达到“省陆运辗转之劳,行舟榆河”的目的。三国时期,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驻守蓟城的征北将军刘靖,为驻军屯田的需要,“登梁山(在石景山区)以观源流、相湿水(令永定河)以度形势”。令帐下统兵官丁鸿督率军士千人,在今石景山附近的永定河上,立遏于水,开车箱渠,导高梁河,引水向东“灌田岁二千顷”。十余年后,谒者(掌管水利的官职)樊晨加以改造车箱渠,使“水流乘车箱渠,自蓟西北,经昌平,东尽渔阳、潞县,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田万余顷”。灌溉范围包含了蓟城西北、东北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北魏神龟二年(公元519年)幽州刺史裴延儁抓住“水旱不调,民多饥馁”时机,对这一水利工程又一次进行修复,“溉田百余万亩,为利十倍”。这一灌溉工程前后延续使用达400余年之久。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幽州刺史斛律羡又“导高梁水北合易荆,东会于潞”,直接把永定河南水北调引到昌平沙河地区,扩大温榆河的灌溉面积,并且在蓟北广大地区引进了水稻种植技术。把低涝地区改成稻田,增加了粮食品种并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军民的粮食问题,对幽蓟地区的农业生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沙河上游河道因汇入了发源于海淀区上庄镇双塔村的泉水,在元代及明初曾称为双塔河。元代初期,由于居庸关是通往上都的必经之地,每年皇室、官员都要过往居庸关,元廷在南口和居庸关驻扎大量军队,元廷也在南口东五里的龙虎台设置了皇帝行宫,需要大量的物资来保证驻军和皇家巡幸需要,因此元廷就利用双塔河丰沛的水资源开发漕运,这样一来粮食和其它生活物资就能从通州沿潮白河,温榆河直达北沙河,到达双塔村,储存在双塔村的仓库。各处粮饷由双塔仓拨付,因此,双塔河上的运输十分繁忙。养护河道,保证水路运输的通畅,避免溃堤成灾,也成为两岸居民的重要徭役。至元三年(1266)四月六日,双塔巡河官上奏朝廷,请求疏浚河道,加固堤岸,元世祖忽必烈遂命北京都元帅阿海率所部施工。阿海按都水监的设计要求,用工2155个,修建闭水口五处,为了提高双塔河通航能力,又在沙河西北二公里处建河闸两道,按其方位称为东闸、西闸,以控制河道的水量,确保水路运输的顺畅。为了保护这两道河闸,管理河闸的士兵从巡察改为值守。守闸官军们在河闸附近娶妻生子,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东闸和西闸两个村落。
明朝初年,明成祖五次出塞消灭北元残余势力,利用了温榆河运输粮草战备物资,每次出征大军集结于沙河地区,并在沙河修筑了行宫。这也是沙河作为一个地名首次出现在《明史》之中。不久明廷又选择了昌平天寿山作为皇家陵寝,沙河恰巧位于北京城到皇陵的中点上,本无声息的沙河却由此名声大噪起来。修建皇陵的民工,运输建筑材料的车马,祭祀陵寝的官员,顿时间把沙河挤得水泄不通。这样一来,县小民穷的昌平县,几经折腾,再也供应不起官府的征派,就连沙河渡口每年搭建的木桥也成了昌平县的负担。正统十二年,昌平知县刘思义奏请明廷要求拨款修建南北沙河石桥,疏解民困。明廷鉴于沙河处于南北交通要道,于是派工部侍郎王永和(昌平山水记记载是王永寿,实际上正统年间的工部右侍郎名叫王永和,字以正,崑山人,永乐中举于乡,正统六年进兵部给事中,正统八年擢工部右侍郎。正统十四年跟随明英宗出征,死于土木之变。)督工兴建沙河南北石桥,南沙河上命名为“安济桥”,北沙河上命名为“朝宗桥”。南北石桥修建起来之后,沙河交通变得畅通起来,也使得位于海淀区南榆河村的京北大道东移到昌平区沙河镇一线,加快了沙河镇的繁荣发展。
京北大道东移到沙河,使得皇帝在祭祀陵寝过程中,选择在沙河住宿休息。嘉靖十六年春,明世宗谒祭皇陵途中,在沙河驻扎休息,看到明永乐年间建造被洪水冲毁的行宫,心里感慨万分,一方面他想念祖宗创业的艰难,一方面又对残破的行宫表示惋惜。嘉靖十七(1538年)世宗诏命修复谒陵行宫,嘉靖十九年又以行宫为中心,建造巩华城。嘉靖二十九年以后又在巩华城设立巩华营,驻兵三千。随营官兵家眷也络绎来到沙河安家落户。隆庆六年(1572年),蓟辽总督刘应节,顺天巡抚杨兆派遣官兵三千名,疏通巩华城南门外安济桥至通州渡口的河道,全长一百四十五里,运输长陵等陵卫官兵每月所需的四万石军粮。万历元年二月(1573年)因沙河水浅,行船迟滞,明廷再次派遣昌平兵备佥事张廷弼主持疏浚河道。并在沙子营引来清河之水,注入温榆河加大河流水量,使舟船运行通畅。与此同时,在巩华城南门(扶京门)外东南角修筑了一条长约五百米的花岗石临河泊岸,作为卸运军粮的码头。在巩华城北门内(展思门)的奠靖仓内增建了上百座粮仓,到了万历二年岁末,工程告竣。这样,自通州渡口至巩华城的漕运畅通起来,满载南方的粮食和修建皇陵所需工料到此停泊,卸下的物资用车辆从巩华城东门(镇辽门)送入城内奠靖仓再陆续转到明陵。每年春季是官府规定的漕期,漕运粮船可达三千余条。同时民户商船也可沿温榆河直驶安济桥下进行南北货物贸易交流。明蒋一揆在《长安客话》称:“沙河东注与潞河合,每雨集水泛,商船往往从潞河直抵安济桥下贸易,士人便之”。沙河店的漕运从此便正式开通,漕运的兴起带动了沙河镇的经济发展,运粮的船工,搬运工和运输车辆的来往,使沙河人口急剧增多起来,众多人物都要在沙河休息,喝水、吃饭、购买生活物品,为沙河镇工商街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解决民工休息和居住问题,明廷于万历元年开始允许百姓在巩华城内居住生活。巩华城内遂形成了保存至今完整的几条主要街道:北门大街、泰清宫大街、柴禾市大街等,按照明制规定,城内主要大街宽度定为九丈九尺。到了明末,巩华城西门外的京北大道两侧店铺林立,车马店,饭铺,茶馆和药店都已经形成规模,夹道而居的民户达到数百家,沙河工商街也正式形成了。沙河店由于人口众多,在一个村落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两个村落,沙河南店和沙河北店。
清代康熙时期,顺天府把北路同知设在沙河巩华城内。管辖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四县一州的治安和刑事。乾隆十九年(1754年)议准四路同知兼管各州县钱粮。四县一州办理各项公私事务都要来沙河,沙河商业仍然兴盛不衰。
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沙河工商街已经开始有了许多种类齐全的商号,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当铺(聚盛当)、盐铺(官盐店)、药铺(万全堂)、布铺(万盛布铺)、染铺(和合染坊)、铁铺、马席铺、木材铺、饭馆(东来馆)、糕点铺(天成斋)、钱号(龙源号)等。据清光绪四年重修沙河城隍庙碑记载,当时沙河镇上有三十余家商户都为重修城隍庙捐助了钱财,这些商户有:顺成瑞、万全堂、德通铺、万盛布铺、三庆号、兴泰永、泰和永、和成麻铺、仁益德、和合染坊、官盐店、方木铺、合顺成、复兴和、永华号、万恒永、德盛梁、东来馆、万宝楼、龙源号、源聚楼、永盛号、天成斋、隆和义、义聚成、义成店、王铁铺、兰英斋、马席铺、三合店、义增楼、双和店、复成店、永兴合等三十四家商号。
民国时期,清末建成的京张铁路在沙河设有火车站,沙河镇的商业地位更加突出,铁路使沙河经济联系的范围迅速扩大,集市贸易相当繁荣,成为京北跨地区性的贸易中心。赶集之日,上市粮食每天达几百担,秋收后每天达两千担,甚至数千担。人挑、车拉、牲口驮,粮食从周围农村及怀柔、宣化、大同,甚至河北各地运此出售,再由铁路转运全国,北京、天津、保定都有人来此收购粮食,使沙河镇成为京北重要粮食集散地。在1948年之前,沙河已有商铺五六十余家。并建有百人规模的烧锅厂,从事工商业和手工业的人数达到七八百人,全镇总人口达到了三千人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前,沙河镇工商街较有规模的商户有永茂毡局、曹记套包子铺、沙泉烧锅(聚兴永烧锅)、大成记喜轿杠房蓬铺、永泰珍饽饽铺、华泰丰绸布店、天增楼首饰店。仁林堂药铺、鸿茂兴油盐店。
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河镇农业人口占全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工业经济十分落后。沙河工业初期的发展是靠从北京迁来的市属企业单位如: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王麻子刀剪厂、北京第二量具厂、水利机械厂,北京半导体器件研究所等带动兴建起来的。这些市属单位迁到沙河后,改变了沙河地区人口构成,使非农业人口大量增多,从而也带动了沙河地方的经济发展,先后涌现出一批乡镇企业的兴建。在1985年底,沙河在籍人口为一万七千余人,从事工商业人数约为八千余人。沙河镇的发展与往昔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昌平区其它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八达岭高速公路纵穿沙河镇而过,把沙河镇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城镇居民往来十分不便。特别是商业服务和居民区多在镇东部,镇西部多分布大型工业企业,镇东西两部分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但由于沙河镇距北京德胜门只有二十二公里,有京包、沙通线铁路在沙河火车站停靠,加上南北方向的八达岭高速公路与东西方向的沙阳路和到顺义、平谷等地区的顺沙路在沙河途经,仍不失为京北地区的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