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这样的对话:
记者:北院有四个窑洞今后会如何处理?
单霁翔:这些窑洞叫崔家窑,明代两个崔氏兄弟在这儿烧砖,到清代的时候,指令为宫廷烧琉璃窑,一直烧到1998年。1998年进行环境整治被县停,今后作为遗址向市民进行展示。
在昌平县的老地图上,您会发现,昌平县划给海淀区的地方,很多地名中带“窑”字,这些带窑字的地名大多分布在海淀山后地区的西北旺镇东、西六里屯、崔家窑、皇后店、西玉河等地以及上庄镇,苏家坨镇地区。这些地区历史上曾经是温榆河水系的冲积地带,分布着大量的砂质黏土,是制作砖瓦原材料的主产地区。
“窑”主要生产砖瓦,是旧式建筑的必需品,砖瓦容易损毁,窑厂需不断生产,以满足建筑维修的需要,因此开办窑厂,就生意来说,相对容易做一些。
众所周知,烧窑需使用砖用粘土,窑厂开设后,往往就地刨坑取土,作为原材料,然而,黏土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周边的黏土被挖光了,窑厂就会被废弃,窑主只能另寻更好的地方开窑。随开随弃,所以在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窑特别多,而叫“窑”的地方也特别多。如:崔家窑、傅家窑,在西玉河村、西六里屯、六里屯、傅家窑、亮甲店、皇后店等地也有许多砖窑,如亮甲店的北窑、西窑等。
崔家窑烧制的三种砖瓦:脊瓦、墙砖、铺地方砖
崔家窑烧制的三种砖瓦:脊瓦、墙砖、铺地方砖
烧窑制砖离不开水,在这些分布砖窑的地区都有大小池塘或者河流,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
崔家窑的窑址遗存
崔家窑的窑址遗存
西北旺镇有两个名字为“崔家窑”的地方,一个是西玉河村的北崔家窑,另一个是亮甲店的南崔家窑。
西玉河村的北崔家窑建在南沙河南岸,崔家窑烧砖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村民介绍,崔家窑的窑主姓崔,于清代初期在此地开设窑厂。在2018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3周年纪念活动时,当时的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北院区项目时说,“故宫北院区所在的崔家窑,早在明清时期就在给紫禁城的修缮建设烧砖烧瓦,直到1998年前后关停,老窑已有数百年历史”。这句话被当时的媒体演绎为崔家窑为故宫烧制琉璃瓦,而被大肆宣传。其实单霁翔说的也不完全对,崔家窑这个地方历史上属于清代正黄旗明珠家族的庄园,上庄地区的土地,在清顺治年间的圈地运动时,被分配给明珠父亲尼雅韩。崔家窑属于明珠家族私人窑场,是为明珠家族烧制砖瓦的私人砖窑,所以崔家窑的历史追溯不到明代。
明清两代紫禁城建筑维修所需的砖瓦由内务府专门窑厂烧制,属于官窑。崔家窑为故宫烧制砖瓦也不是从清代就开始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的,直到1998年,由于环保和保护土壤要求,北京市逐步禁止烧制黏土砖瓦,故宫博物院才停止生产,不存在所谓的崔家窑在明清两代,数百年为故宫烧制砖瓦的故事。
众所周知,故宫目前对外投资的有3家企业,分别是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故宫博物院餐饮服务部、北京紫禁城窑厂。这三家公司均为故宫的全资子公司。崔家窑砖厂一直属于故宫的紫禁城窑厂!
崔家窑水库
崔家窑水库
在崔家窑的窑址旁,有一座“崔家窑水库”,这个水库位于上庄镇上庄家园小区东侧,是京密引水渠的宏丰渠、团结渠和五一渠三条支渠的汇合处,水域面积150亩左右。这个水库的前身就是崔家窑挖坑取土烧砖遗留下来的水坑,在六十年代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时,扩展成为灌溉农田的水库。
除了砖窑以外,北京郊区被称为“窑”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丰台区的大瓦窑和小瓦窑,大瓦窑在小瓦窑西南,规模较大,称为“瓦窑”,而小瓦窑原称“瓦窑头”,也烧瓦,但规模小得多。
延庆区称“窑”的地名也很多,目前保留下来的地名有20多个,明代在八达岭以北修了许多城堡,城砖就地烧制,从而留下了许多带窑的地名。北京还有专门烧盆的窑场,俗称“盆窑”,最知名的是延庆的盆窑和丰台的白盆窑。
最新文章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