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平区的南邵镇,村民传说曾经有四座由永乐皇帝下令建造的寺庙,它们分别是南邵辛庄村的迎风寺、纪窑村的背风寺、东营村的永清寺和南邵村的西塔寺。
传说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姚广孝建议在昌平的黄土山建造皇陵。永乐皇帝于是亲自来到昌平,视察黄土山。永乐皇帝围着黄土山转了一大圈,来到黄土山后山一个叫黄泉寺的地方,对姚广孝说道:“你们不是说这里是风水宝地吗?怎么还有一个黄泉寺啊?有庙也就罢了,名字还叫黄泉,名字真难听,难道以后我们朱家子孙埋到这里,都得到黄泉路上去做阴间小鬼不成?”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把黄泉寺马上拆毁。但永乐皇帝虽然拆了黄泉寺,但也不敢得罪佛祖,他找来一张纸条,在纸条上面写到:“拆一寺,还三寺。纸条飘落之地,即是建寺之地。”据说这张纸条随着西北风飘落在昌平东南的南邵地区,南邵镇的迎风寺、背风寺、西塔寺、永清寺这四座庙宇,就是在这张纸条飘落的地方修建起来的。
十三陵镇黄泉寺村
不过民间传说故事毕竟是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对某些事的叙述距离事实真相还是有一定的偏差。但无风不起浪,南邵镇历史毕竟还是跟明代建造十三陵有关,否则也不会传说了四五百年。
南邵镇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前期,这里是明军驻守屯田的地方,有许多分属不同部门的明军在这里开荒种地。到了清朝时,这些分属不同部门的屯田点形成了村落,也就是现代的南邵镇所辖村庄。
迎风寺,在南邵辛庄村西南的九里山西侧,过去有一座关帝庙,因该庙坐东朝西,面朝西方,迎风而立,因此,村民称它为“迎风寺”。这座庙宇,是传说中的永乐皇帝下令建造的四座寺庙之一。其实,这座关帝庙不是明代所建,更与永乐皇帝无关。南邵辛庄村是南邵村部分村民在清代时迁居于此,逐渐形成的村落,清代光绪年间才有了南邵辛庄这个名字,曾经称为小辛庄、北辛庄、辛庄。迎风寺(关帝庙),面积约有一亩地,有前殿、后殿(带耳房两间),后殿前有南北配殿(各带耳房二间)),南配殿东侧为东跨院。院墙青砖垒砌,院内有两颗柏树。前殿门前有关公石像一尊,左侧立有庙碑一块。前殿内墙壁绘有关圣圣迹图壁画,殿中有绿袍关公手持《春秋》塑像,关公左侧塑关平、右塑周仓。南配殿壁画内容为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北配殿壁画内容为华容道义释曹操。解放后,关帝庙曾经当过小学校,后又成为供销社,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拆除。
在南邵辛庄村西北,过去还有一座观音庙,名为“古刹观音禅林”,亦是座东朝西,有歇山式仿木结构的砖结构山门一间,山门额题“古刹观音禅林”康熙五年孟夏吉日立。山门面宽3.1米,进深2米。里面建筑已经毁塌,不知其建筑规模。
西塔寺所在地
西塔寺所在地
西塔寺,传说是永乐皇帝下令在南邵地区修建的四个庙宇中规模最大的。据村民说,寺内有一颗定风珠,外面刮多大的风,进入庙内,就风平浪静。
这座西塔寺,就是南邵村的敕赐护国法云寺。在法云寺的东北方向,过去有一个墓塔,墓塔的西南就是法云寺,因此,村民以墓塔为坐标,称墓塔西南的法云寺为“西塔寺”。这座西塔寺的确是明代建造的,南邵镇真正与永乐皇帝建造十三陵有关的寺庙,只有这一座,其它三座都是清代所建,与明代无关。
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改黄土山名为天寿山,在此营建长陵,命太监谢安传旨,将“黄山宝泉院”迁出天寿山范围外,命钦天监官选看地方,重新移建于南邵村,将移建的寺院改名为“般若寺”。
宣德七年(1432),内官监太监沐敬将寺院重修。天顺元年(1457),太监陈谨又重修,并奏请明英宗赐名为“法云寺”,陈瑾死后葬于法云寺东北侧,在墓上建了一座墓塔。法云寺建成以后,去往天寿山参加朝祭的官员和太监们,都会在此寺逗留休息。弘治年间,神宫监右监丞太监洪保到法云寺祭祀前太监陈公墓,见法云寺残破,自己出资,将法云寺重修一新,太监陈贡、吴昱、王开三人,又买法云寺南边的四顷田地,施舍给寺院做为香火地。
1958年作为南邵中心小学的法云寺(照片来源南邵中学教师李玖亭)
南邵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法云寺山门前合影
西塔寺(法云寺)在昌平区第一次文物普查时仍完好,由南邵村中心小学使用。《昌平区文物普查资料类编》对其记载为:“位于南邵村,坐北朝南,山门一间,歇山筒瓦挑大脊,吻兽、垂兽、五小兽代排山沟滴,大式做法,砖仿木结构,门额石匾“敕赐护国法云禅寺”,山门东西各有旁门一间。前殿三间,筒瓦过垄脊,垂兽五小兽,代排山沟滴,旋子彩画,隔扇五抹,窗三抹斜方格。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挑大脊,吻兽、垂兽五小兽,代排山沟滴,旋子彩画,窗三抹,隔扇五抹斜方格。后殿三间,硬山筒瓦挑大脊,代排山沟滴,旋子彩画,大式做法,彻上明造,七架梁,前后单步梁,东西各有耳房三间,院内有碑二座。南为民居,西北为耕地,东为学校操场,南邵中心小学使用”。
南邵村除了西塔寺以外,还有一座观音庵。始建年代不详,《昌平区文物普查资料类编》记载:“坐北朝南,山门一间,硬山筒瓦挑大脊,吻兽,砖仿木结构,院内有松树两株,高七米,山门石额“观音庵”。正殿三间,面阔9米,进深5.5米,硬山筒瓦挑大脊,吻垂兽五小兽,代排山沟滴,隔扇五抹,窗三抹方格,和玺彩画,配殿已无存。西南面为道,四周均为民居。
南邵镇东的九里山,靠山靠水的风水宝地吸引了开发公墓的商人云集于此
南邵镇东的九里山,靠山靠水的风水宝地吸引了开发公墓的商人云集于此
背风寺,在纪窑村北,在九里山前,传说是永乐皇帝修建的四座庙宇之一。庙宇很小,是一座娘娘庙,是传说中永乐皇帝修建的那四个庙之一。娘娘庙建于清代,只有一间大小的殿堂,是祭祀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乡村小庙。娘娘庙因建在九里山下的山洼处,山洼挡住了冬天西北风,因此被村民称为背风寺。
永庆寺,在东营村北,传说是永乐皇帝修建的四个庙宇之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残破,据村民传说永庆寺毁于火灾。仅存一株摈榔树。解放初期,永庆寺遗址成为东营村小学,此时大殿只剩地基,大殿东西两侧各二间耳房保存完好,东、西配殿已经倒塌,破损不堪。大殿前面建有三间教室。寺内有一棵槟郎树,树上挂着铁云板,学生上下课听敲击的云板声音。
从2003年至今,昌平新城东区启动拆迁,目前已完成10个村(南邵村、纪窑村、景文屯村、金家坟村、小北哨村、辛庄村、张营村、四合庄村、三合庄村和何营村)的拆迁腾退工作。南邵地区这四座传说中的寺庙,地面遗址也早已随着拆迁而消失。随着村庄搬迁,只有这些传说故事仍在南邵镇老一辈的村民中记忆中,随着老一代人的凋零,乡村中类似这些传说故事,急需抢救挖掘记录,否则用不了多久,这些传说故事就会断代失传。
最新文章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