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轶昌平西部地区的谷氏家族

文摘   2024-11-07 09:23   北京  

    谷姓起源于陕西关中之地。汉朝时期,谷姓播迁到北方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东汉末年,长江南岸的湖南和江浙一带,也有谷姓人口分布。明朝时期,全国谷姓大约有5万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 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大约占谷姓总人口的95%。
     昌平地区的谷姓集中分布于昌平西部的流村镇、南口镇,在其他乡镇也有少量分布。追根溯源,昌平西部绝大多数谷姓都属同祖同源。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花塔村和平寺的《重修和平寺碑记》,是最早记录昌平西部谷姓历史信息的文献。和平寺碑记载,曾经担任过明代南阳府泌阳县(河南驻马店市)主簿的桃峪村人(南口镇后桃洼村)谷昙,因花塔和平寺年久失修,濒于倒塌,倡议谷氏家族募捐重修了和平寺。为重修和平寺捐款的桃峪村谷姓人员有谷鸣琴、谷鸣昆、谷鸣銮、谷汝香、谷鸣远、谷鸣岐、谷鸣雷、谷鸣鸿、谷鸣秋、谷鸣岑、谷世宝、谷世龙、谷大宝、谷爵。作为信士捐资的谷姓人员有谷天祥、谷雷、谷鸣鹏、谷鸣鹤、谷宗义、谷宗信、谷鸣语。作为后桃洼村另一个大姓,于姓也出现在为和平寺捐款人员中,有于守庆、于守志、于守义等。
     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白羊城《重修承恩寺碑记》记载,为重修承恩寺捐款的信女有白羊城谷秒言、谷门李氏。由此可见,早在380年前的明代,谷姓就已经在白羊城地区定居了。
     明代的桃峪村,就是现在的南口镇后桃洼村。后桃洼村民姓氏以于、谷二姓村民居多。按照流村地区流传的谷氏传说故事,谷氏在明代,由山东移民到昌平。根据两块碑刻内容,在1611年以前,谷氏家族就已经在昌平桃洼地区相传了数代人之久。
    谷氏家谱记载了谷姓家族的十一代谱系字辈,有“邦、养、文、万、云、成、全、永,天,士,孝”。现代谷姓家族孝字辈以后,已经很少有人按此排序了。这份谷氏家谱,只是谷姓家谱的一部分,只能靠记忆追溯到“邦”字辈,“邦”字辈以上的谱系和“孝”字辈以下的谱系不详。

     在昌平区的同族谷姓中,流村镇古将村是谷姓主要聚集地,南口镇谷姓主要聚集地在前桃洼村、后桃洼村。谷姓传承数百年,开枝散叶零星分布于昌平区全境,形成了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状态。白羊城、王家园、下店、新北庄等昌平西山村落;南邵镇张营村等;南口镇南口村、马坊、东园等;城南街道的邓庄;十三陵镇的长陵,景陵等谷姓,都是同宗同源。在昌平地区,凡是谷姓,通过家族姓名的谱系排辈,可以判断是否来源于同一家族,以及在家族中的辈分,增加同祖同族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但也有个别谷姓家族,如阳坊镇八口村、现在已经合并到黑寨村的泥洼村等谷姓,没按照谷氏家谱排序,这是由于来到昌平区的谷姓老祖有四个儿子,形成了四个谷姓支脉,各有不同的谱辈,如泥洼村的谷姓,是按照“万、德、瑞等字排辈。  

    据谷氏家族老人介绍,谷姓来自于山东省,谷家老祖是个铁匠,他有四个儿子,形成了四个谷姓分支。阳坊镇八口村和泥洼村的谷姓是谷家老大一支后代,流村镇古将村谷庄的谷姓是老二的后代。古将老村和南口镇后桃洼村的谷姓为老四的后代。老三的后代不详。阳坊镇八口村谷志贵,在1964年曾在白羊沟泥洼村教学,据谷志贵老师讲述,八口村的谷姓家族,是从白羊城搬迁去的。而泥洼的谷是从八口村逃荒到泥洼的。
     位于流村镇北台的谷家老坟,有据可查的有十辈人,以谷邦祥立祖。数百年来,谷氏人口繁衍不断,谷氏家族又分出许多的分支,各分支又单独立祖。
     大约清道光十年(1830),古将村谷姓第三代谷万宝从古将村(第二代谷文朝有四子,分别是谷万忠、谷万雷、谷万才、谷万宝)定居黄土岭后,单传列祖谷云龙,育有三子:谷成顺、谷成合、谷成义。黄土岭谷姓现在已有“孝”字辈,共有8辈人。由于黄土岭台上面积有限等原因,黄土岭人口逐步往白羊沟外各村迁移,集中迁移是在1980年至1984年,先后搬到流村乡上店村、王家园新村,最后7户全部搬迁到白羊城村。

跟随高建走昌平
巡迹昌平人文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