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诺奖得主:我根本不配拿诺贝尔奖

文化   2024-10-15 16:56   四川  


2019年初NHK的一个访谈纪录片,看哭了很多网友。


“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大神啊!”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17年前,他的获奖几乎是“都市传说”般的爆炸新闻:“底层小职员神奇的逆袭”,“日本史上最年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诺奖史上学历最低得主”……


当时只有43岁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间,从一个公司最底层的小职员,变成了有无数粉丝打call的“平民英雄”。


但他本人却在领奖后,从公众面前消失了将近16年……获得诺奖以后,田中耕一用了16年的时间,总算跟自己握手言和,他向全世界证明,自己不是走了狗屎运,而是一个真正配得上诺贝尔奖的人。


如今,60岁的他,终于能挺直了腰板走路。


“我根本不配拿这个奖”

和其他拿诺贝尔奖的学术大牛不一样,田中耕一的人生,平凡得像一条咸鱼。

大学念的是电气工程,不仅跟化学没有半毛钱关系,还因为挂科留了一级。好不容易混到大学毕业,想去索尼工作,第一轮就被刷了。后来还是有人介绍,才去了岛津制作所。


在企业搞了近20年的仪器研发,田中的头衔也只不过是个主任——不要以为这个“主任”有什么了不起,在日本企业,这差不多就相当于公司最底层:一般职员进公司一两年就能升任主任,往后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阶次,每一种阶次又往往分两三个阶次。据说,田中是为了能够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验,拒绝了所有晋升的机会,这可能就是他在公司内部被称为“怪人”的原因。虽然他喜欢很动手做实验,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什么了不起的科学家。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公司,田中耕一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害羞到几乎没什么朋友,更没谈过恋爱,一直到35岁才通过相亲结了婚。”


要说田中耕一身上最大的特质,大概就是省吃俭用。因为从小在贫寒的家庭长大,就连随手扔掉一团废纸,都会被奶奶念叨说:

“太浪费了,明明可以留着擦鼻涕哇。”
他唯一一次在公司得到褒奖,也是因为他的省吃俭用……

那是在1985年,26岁的田中在一次工作中,不小心操作失误,把甘油倒入钴试剂中。因为觉得钴试剂挺贵的,丢了怪可惜,从小就习惯勤俭节约的他,决定将错就错,把测试进行到底。

没想到事发生了,这次测试竟然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了——这在之前,可是很多科学家想破了脑袋,都没能搞定的。


田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分析仪器,连同分析方法一起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批准。公司老板挺高兴,给了他11000日元的奖励,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700块。

对此,刚工作了两年的田中还挺不好意思的:

“这次实验,完全是由于我对化学的无知,把不该放一块儿的东西混到了一块儿……”

“晴天霹雳般的人生巨变”

田中根本没意识到,自己那个偶然的发明有多么了不起。事实上,岛津制作所利用田中申请的这项专利技术所得的利润,将近1亿元人民币。

如果不是因为一通看似莫名其妙的国际电话,田中的人生,或许还会继续咸鱼下去。


那是在2002年10月9日,和平常一样,在公司老老实实上着班的田中,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很奇怪地说着英文,田中只勉强听懂了“恭喜”,心里想着不是诈骗吧,就默默地挂了电话。

谁知道,几分钟后,公司电话就响炸了。

公司同事都冲过来说:“天呐,你得了诺贝尔奖?!”

就这样,没有一点点防备,田中耕一的名字就上了头条。


可是,整个日本化学界,几乎所有人都在问:“田中耕一是谁?”

此前,田中仅有的几篇论文,只是发表在不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上,他与日本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获奖消息传来时,日本学术界措手不及。
名古屋大学野依良治教授(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当即打电话给筑波大学白川英树教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可是他们谁也都不知道田中耕一何许人也。面对电视采访的镜头,野依良治教授只能结结巴巴地说:“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在学术界活跃也能得到诺贝尔奖。”

文部省每年都会列出一大串可能榜上提名的科学家,比如,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教授,在获奖前几年开始屡屡被预测有望折桂,因此,对小柴的获奖,日本学术界虽然表示喜悦,却并不惊奇。而田中耕一的获奖却像令人喜悦的“晴天霹雳”一般。


很快,得知这个爆炸消息的媒体和日本民众都闻风而动。都跑去了田中耕一所在的岛津制作所,想看看这是何方神人。

在咔嚓咔嚓的闪光灯下,日本最年轻的诺奖得主,畏畏缩缩地现身了。

面对着数不清的摄像机和话筒,从未见过这种大阵仗的田中耕一,连双手都不知如何安放。


甚至田中耕一的家人,反应也很有趣:

养母看到他出镜时惊呆了——哈?竟然不是跟他同名的人?而他的妻子,甚至在他接受采访时“头晕晕地”打电话来确认:“田中,这,是真的吗?”


跟妻子解释完后,局促不安的田中,不停地面对镜头鞠躬。

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声音颤抖着的道歉:“今天穿工作服见各位,实在抱歉,我应该换个西装的。”


去领奖的时候,终于换上了西装的田中耕一,似乎应该更自信一些。


但在领奖现场,在那样的荣耀时刻,他依然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头疼表情:“Leave me alone,我只想一个人静静。”

他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多的鲜花,和这么高的褒奖。

“一次失败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重大发明,真是让人难以启齿。”

颁奖礼后,田中便像明星防狗仔一样,突出重围,消失在人海。


“真正的逆袭”

转眼,17年过去了。

诺贝尔奖带来的喧嚣,似乎在田中耕一的低调回避中,慢慢沉寂了。很少有人会去想,当年那个连头都抬不起来的获奖者,现在怎么样了?

2019年NHK的最新访谈中,已经60岁的田中,居然很爽快地出镜了。大家很惊讶地发现——尽管他头发都白了,却看起来自信多了!


原来,一直担心自己配不上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在获奖后,也曾在焦虑和困惑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虽然一夜之间涨粉无数,但还是有很多人都觉得田中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而已。

他的上司和同事也很尴尬:难道以后要叫他“先生”了吗?

别人眼中的幸运,于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种负担,他不停地问自己:

“那么多专业研究者,把一生的时间贡献给学术,都没能获奖,我一个非化学专业的小职员,凭什么拿诺贝尔化学奖?”


日复一日的灵魂拷问,让从来没有胜负心的田中耕一,开始在一间写着自己名字的办公室里,暗暗跟自己较劲。

他一直按部就班的人生,终于有个一个崭新的目标——要成为真正配得上诺贝尔奖的人。


像一个真正的学者一样,他把全身心都扑在“提升血液检查敏感度的技术,以更容易检测疾病”的研究上。

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了15年之后,他成功了。

一年前,顶级国际期刊《自然》,发表了田中研究室的突破性成果:提前30年从几滴血中检测出阿兹海默症的征兆。


虽然不知不觉,就熬白了头。

但这一次,说起自己的研究成果,田中耕一的眼睛里,有了光。

对着镜头拍照时,他的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从获诺奖到现在,田中耕一用了17年的时间,总算跟自己握手言和。


走路时,60岁的他,终于能挺直了腰板。

投稿请加微信号:sczgch03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传播信息,请点分享 

南湖雅集
【南湖雅集】 音乐 文学 信仰 历史 掌故 书画 阅读 影视 摄影 美食 手作 收藏 远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