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发学|“瓢诗”移情 (龙门阵之二十六)

文化   2024-07-28 21:08   四川  


“瓢诗”移情

——龙门阵之二十六


熊发学


兰巧连三月,瓢诗故里行;

龙桥悠悠荡,溪浅曲径深;

玫园香四溢,水岸缥缈云;

岩畔观风景,瓜苑酒添薪;

秋蝉高枝唱,求翁自不惊。

——近年,与友人相约,岁岁都到街子古镇避暑,年去岁来,每到,都会有一番感慨。

唐求(唐俅、唐人),唐末·西蜀著名诗人;有史说,求约880—907,只备一说,显然不确,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史又说,求待僖、昭、哀三帝(873—904),似乎比较贴近;晚岁隐居故里,漫游远山近水,诗情温润而抑郁,被后世尊为"一瓢诗人"。

求,曾任青城县令,守廉履职,为民所望;然对当朝腐政甚怨,叹无力回天,久存“归隐”之心。

按上述史一说,求(880—907),岁不过27,显然不确。以唐求曾任青城县令,这一历史线索推论,就一般而言,其时年岁应该在35—45岁间。

晚唐·僖、昭、哀三帝(873—904),其中,僖宗在位(873—888)、昭宗在位(889—904)各15年,计30年,哀帝(904),仅在位一年。

按上述史二说,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曾任青城县令,实为31年,显然又是一种不可能。

似乎可以推断,求任青城县令,其实,当在昭宗与哀帝之间较为合乎情理。

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哀帝位崩,王建西蜀拥兵称帝,拟聘求为谋,求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予以拒之,加之岁近天命,因以“退隐”,顺乎常情。

求诗中,多有“题赠”,如《题道者》《题李少府别业》《题刘炼师》《题王山人》《赠楚公》等,就通常而言,“题赠”者与被“题赠”者之间,多半其资历、年岁、学识、职阶等,应该是大体相当或相近,彼此彼此总相宜;按上述一说,求只不过是岁在20郎当多一点的“毛桃小伙”,显然不相“匹配”。

求诗中,有几首反映其晚岁生活,如《邛州夜宴送顾非熊之官》诗曰(时间当在王建称帝后某年):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

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这显然是求在晚岁年月,在对友人之任“蜀官”给与的应允与赞许,而对自己“过往岁月”,则似乎属于有某种无可奈何与“惋惜”之意。

求对王建(847—918),趁安史之乱(755—863),发兵称帝(891),心怀不从,故拒其招贤纳谋,随即归隐故里,从此以美醪为伴,与友人推杯换盏,度日怡情。

有诗《涂次偶作》曰:

岁月客中销,崎岖力自招。

问人寻野寺,牵马渡危桥。

为雨疑天晚,因山觉路遥。

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

——不难看出,求在赋闲之余,心中不时又荡起“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的涟漪,如此这般,一番错综复杂的内心境遇。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曰:

门户寒江近,篱墙野树深。

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

砌觉披秋草,床惊倒古琴。

更闻邻舍说,一只鹤来寻。

题中“不值”,似乎应该是“不至”(未见),故尔“因寄”;“鹤”,仙鹤,喻久不见之友人。

求在晚岁,虽然有些“闲忙”,却又显然有些寂寞,时不时生出对过往岁月的怀顾;偶有故人见访而又“不值”(未见面)甚为感叹,情之切切,跃然于纸。

有瓢诗研究者说:“唐求诗所游历不出二百里,则所谓思者,岂寻常咫尺之间所能发哉。”意思是说,唐求的生活圈子狭窄,诗思、视野不开阔,“诗所游历”不出方圆二百里,其“思者”(视野)不过咫尺而已。

真没想到,即便瓢诗不过35首又二行,字数不过二千字,居然有“研究者”,既不“通读”,更未“研读”,而又好信口开河,实在不可理喻。

在35首“瓢诗”中,至少有三首,其“诗所游历”,诗思飘逸,移情万端,远出“二百里”而浩渺长空。

其一: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

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

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

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马嵬感事》)

安史之乱后,发生在756年6月,玄帝奔西蜀途中的“马嵬坡事变”,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节点”,大唐朝野,有志之士,无不对此感慨万端!

求在此诗中,所展现的“情怀”,近在咫尺,远眺天涯,心忧而发;求慨叹“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充分体现出对事件制造者的无比“恨多”,也体现出对圣皇的无比“悲泪”,这种对唐皇的忠心,对于一个由国家皇粮奉养的大唐县令,其“思者”(思想态度)岂止是寻常咫尺之叹!

其二:

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巫山下作》)

其三:

维舟镜面中,迥对白盐峰。

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

故园何日到,旧友几时逢。

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

(《舟行夜泊夔州》)

求诗明明白白“题名”《巫山下作》,毋庸质疑求之“诗所游历”,亲临“神女”、目睹“神女”,因而发出“神女归山更不来”之感叹!那胡诌求之“诗所游历不出二百里”者,岂不是该自己“掌嘴”了?

《舟行夜泊夔州》:“故园何日到,旧友几时逢。

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这种“游子在外”,无比思念“故园”“旧友”“还家梦”,慨叹“青山万重”的心景,唯身临其时其地,心临其情景者可喻!

以至于“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思乡心绪”的经典描述!

求在晚岁,渐渐习惯了“隐居”生活,感到了以山水为趣,觅诗以乐,诗兴聊发,随笔于纸,捻诗稿为团,藏于随身携带的“诗葫芦”中;晚岁老病,将“诗瓢”(诗葫)投于味水之中,任其随波漂流,幸有渔翁发现而起之,由此获得求诗三十六首又两行,被后人收入《全唐诗》一卷(见本卷附录),流传至今。

上世纪末始,笔者用十数年时间,陆续完成对唐·成都女诗人薛涛诗的“笔记式”研读,以史命笔,先后完成四卷本“随记”,堪以自乐。

新世纪后,笔者多次游街子古镇,对“一瓢诗”翁唐求,甚为仰佩;求诗之美,令人移情,故心中早有为求翁“诗传”之意。

然十数年以往,倦以疏淡与懈怠,始终未能启笔;时至耄岁又五,深感精气乏足,而又时不我待,适才幡然,拙稿初成,共五章并前后记,凡35韵;时间仓促,水平参差,瑕不揜瑜,非论遐迩,望见之谅之。

                        (2024.7.8.于街子古镇)

开 篇

玄帝置青城,百代赋铿锵;

清流十万里,山川若平阳。

求为青山吏,忧贫又忧觞;

作堰淘滩急,洪波化为恙。

千顷稻黍肥,万户粮满仓;

戍边御敌顽,王朝得安祥。

佛道谐青岺,民朴香火旺;

边卒三千将,励志拜高堂。

县令芝麻爵,驭手可遮阳;

登楼看边地,痴心向唐王。

天地动

贵妃美娇艳,玄帝酒色眠;

红尘千骑过,风流史不传。

边将贪御马,连襟盖朝冠;

安史刀兵动,圣主下神坛。

奔命秦山岭,恩主西风旋;

马嵬坡染血,香草一夜蔫。

叛军称帝梦,长安城头乱;  

内臣奸贼起,宴碎鸟兽散。

神策走千骑,风雷欲变天;

西蜀啼血急,昭弄蜀王权。

情难绝

太宗开新宇,盛世三百年;

巍巍始皇志,华夏史灿烂。

夫以史为镜,史以正威廉;

仁政纳百川,诤臣创贞观。

文治阔农桑,武疆锦旗翻;

风自东方来,万国赴长安。

诗书盖遐迩,蜀地漫鹤园;

美醪香四溢,孤鹜霞满天。

圣主还天阙,相见别亦难;

天朝无归期,老夫赴桑田。

诗为伴

紫袍不作衿,顿悟舍身轻;

更漏任流去,坐看树下阴。

三绝成以往,稀松待繁星;

唯念李杜词,醒眼望黎明。

春燕衔呢勤,垒巢为子孙;

晨来晓夜曲,马嘶催人新。

奋笔抒豪志,天帝曌乾坤;

三郎多睿智,盛世开元勋。

唐山三百载,终成千古恨;

怀顾瓢诗趣,百代传至今。

青山吟

前山凤凰景,后店万鹤鸣;

日长忧夜短,经在石窟吟。

沤凼多寂寞,水畔巴茅深;

对天少叩问,墨池黑云生。

十万天际处,一杖扶青藤;

仙姑归山去,从此脱凡尘。

楚山瀛洲路,魂归故里云;

夔关去难还,何日见故人。

寂寞赤山月,鹧鸪叫几声;

药圃荒草萎,蓬莱仙客临。

行路难

山花香四野,鸟语充耳频;

曲径十八旋,汗滴梯崖云。

晨昏疑悠燕,剪字一路鸣;

远天秋雁坠,飞鸿血染尘。

仙人问古寺,瘦马放野坪。

远山千万重,还家听黄莺。

老衰多忧郁,更夜叹黎明;

诗瓢随波去,水岸渡渔人。

汤瓶煮丹药,利禄若浮尘;

倚门看日月,双鬓髯泪横。

尾 韵

疫霸三秋恨,万众怒声频;

酷暑不堪熬,求翁唤我行。

青山郁葱茏,味水浪涛新;

御桥荡悠悠,绿道曲径深。

古寺斜阳里,磬声若皇门;

依山夺路景,云水若飘绫。

古街多妙境,千载味水粼;

往来神仙客,仰拜唐山人。

青牛入庙观,练师笼鹅迎。

秋蝉唱高枝,求翁自不惊。

(2024.8.)

附录唐求诗存:

1、酬友生早秋

彤云将欲罢,蝉柳响如秋。

雾散九霄近,日程三伏愁。

残阳宿雨霁,高浪碎沙沤。

袪足馀旬后,分襟任自由。

2、晓 发

旅馆候天曙,整车趋远程。

几处晓钟断,半桥残月明。

沙上鸟犹在,渡头人未行。

去去古时道,马嘶三两声。

3、客 行

上山下山去,千里万里愁。

树色野桥暝,雨声孤馆秋。

南北眼前道,东西江畔舟。

世人重金玉,无金徒远游。

4、题郑处士隐居

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

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

5、古 寺

路傍古时寺,寥落藏金容。

破塔有寒草,坏楼无晓钟。

乱纸失经偈,断碑分篆踪。

日暮月光吐,绕门千树松。

6、赠著上人

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

古木坐禅处,残星鸣磬时。

水浇冰滴滴,珠数落累累。

自有闲行伴,青藤杖一枝。

7、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

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

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

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8、赠行如上人

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

衲补云千片,香烧印一窠。

恋山人事少,怜客道心多。

日日斋钟后,高悬滤水罗。

9、送友人归邛州

鹤鸣山下去,满箧荷瑶琨。

放马荒田草,看碑古寺门。

渐寒沙上雨,欲暝水边村。

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尊。

10、和舒上人山居即事

败叶填溪路,残阳过野亭。

仍弹一滴水,更读两张经。

暝鸟烟中见,寒钟竹里听。

不多山下去,人世尽膻腥。

11、发邛州寄友人

茫茫驱一马,自叹又何之。

出郭见山处,待船逢雨时。

晓鸡鸣野店,寒叶堕秋枝。

寂寞前程去,闲吟欲共谁。

12、舟行夜泊夔州

维舟镜面中,迥对白盐峰。

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

故园何日到,旧友几时逢。

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

13、山东兰若遇静公夜归

松门一径微,苔滑往来稀。

半夜闻钟后,浑身带雪归。

问寒僧接杖,辨语犬衔衣。

又是安禅去,呼童闭竹扉。

14、边 将

三千护塞儿,独自滞边陲。

老向二毛见,秋从一叶知。

地寒乡思苦,天暮角声悲。

却被交亲笑,封侯未有期。

15、秋寄□江舒公

故人何处望,秋色满江濆。

入水溪虫乱,过桥山路分。

鹤归松上月,僧入竹间云。

莫惜中宵磬,从教梦里闻。

16、题杨山人隐居

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

绿缀沿岩草,红飘落水花。

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

往往溪边坐,持竿到日斜。

17、夜上隐居寺

寻师拟学空,空住虎溪东。

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

年如流去水,山似转来蓬。

尽日都无事,安禅石窟中。

18、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门户寒江近,篱墙野树深。

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

砌觉披秋草,床惊倒古琴。

更闻邻舍说,一只鹤来寻。

19、涂次偶作

岁月客中销,崎岖力自招。

问人寻野寺,牵马渡危桥。

为雨疑天晚,因山觉路遥。

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

20、送友人江行之庐山肄业

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

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

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21、山居偶作

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

还到水边宅,却为山下人。

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

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

22、赠道者

披霞戴鹿胎,岁月不能催。

饭把琪花煮,衣将藕叶裁。

鹤从归日养,松是小时栽。

往往樵人见,溪边洗药来。

23、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

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24、题青城山范贤观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

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

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捻新丹。

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25、送僧讲罢归山

休将如意辩真空,吹尽天花任晓风。

共看玉蟾三皎洁,独悬金锡一玲珑。

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

依旧曹溪念经处,野泉声在草堂东。

26、题友人寓居

寓居无不在天涯,莫恨秦关道路赊。

缭绕城边山是蜀,弯环门外水名巴。

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

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

27、伤张玖秀才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卞玉影沈沙草暗,骅骝声断陇城孤。

入关词客秋怀友,出户孀妻晓望夫。

吴水楚山千万里,旅魂归到故乡无。

28、题李少府别业

寻得仙家不姓梅,马嘶人语出尘埃。

竹和庭上春烟动,花带溪头晓露开。

绕岸白云终日在,傍松黄鹤有时来。

何年亦作围棋伴,一到松间醉一回。

29、赠楚公

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翻时理尽通。

般若恒添持戒力,落叉谁算念经功。

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虚舟自信风。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30、赠王山人

红藤一柱脚常轻,日日缘溪入谷行。

山下有家身未老,灶前无火药初成。

经秋少见闲人说,带雨多闻野鹤鸣。

知到蓬莱难再访,问何方法得长生。

31、庭 竹

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

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32、题常乐寺

桂冷香闻十里间,殿台浑不似人寰。

日斜回首江头望,一片晴云落后山。

33、题刘炼师归山

风急云轻鹤背寒,洞天谁道却归难。

千山万水瀛洲路,何处烟飞是醮坛。

34、酬舒公见寄

无客不言云外见,为文长遣世间知。

一声松径寒吟后,正是前山雪下时。

35、巫山下作

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36、临池洗砚(句)

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

(引自《全唐诗》第724卷)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可上下滑动浏览)


熊发学|“国光”口琴 (龙门阵之二十五)

熊发学|洞 箫(龙门阵之二十四)

熊发学|野餐(龙门阵之二十三)

发学| 泡 茶(龙门阵之二十二)

熊发学|秀 姐(龙门阵之二十一)

熊发学|岁 月(龙门阵之二十)

熊发学|玉 公(龙门阵之十九)

熊发学|侃 爷(龙门阵之十八)

熊发学|饮者(龙门阵之十七)

熊发学|萱姑(龙门阵之十六)

熊发学|洞主(龙门阵之十五)

熊发学|春酒时节(龙门阵之十四)

熊发学|七 月 半(龙门阵之一)

熊发学|别了,远飞的大雁——“空港花田”随想(龙门阵之二)

熊发学|云 游 普 照 寺(龙门阵之三)

熊发学|思 君 不 见 君(龙门阵之四)

熊发学|脱轨,及其他……(龙门阵之五)

熊发学|香碗(龙门阵之六)

熊发学|拜年(龙门阵之七)

熊发学|素斋(龙门阵之八)

熊发学|寻 找 阳 光(龙门阵之九)

熊发学|海  声  若  涛——追怀文史家刘海声先生(龙门阵之十)

熊发学|刘光第何以“固穷”——兼评《晚清最穷的京官刘光第》(龙门阵之十一)

熊发学|“年代”杂感(龙门阵之十二)

熊发学|小寒大寒(龙门阵之十三)




熊发学——
四川富顺县横溪镇人,1939年出生。曾任《四川文化报》执行总编,1999年退休。2000年创办成都柴门诗社暨《柴门诗刊》。出版有《诗话“道德经”》、《薛涛诗·阅读词典》、《牵手薛涛》、《千古一牛心》(诗话“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情道之殇》(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歌研究)等20余本专著
商务加微信号:sczgch03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传递信息,请点分享 

南湖雅集
【南湖雅集】 音乐 文学 信仰 历史 掌故 书画 阅读 影视 摄影 美食 手作 收藏 远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