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天|淡泊名利惟奉献——读令丁《闲云潭影》有感

文化   2024-09-04 23:25   四川  


淡泊名利惟奉献

——读令丁《闲云潭影》有感

郑云天


骄阳似火少出门,呆在家里喜看书。最近,有幸得到93岁老人、令丁老师的新书《闲云潭影》。令丁老师真名刘铃,宜宾市江安人,令丁是他的笔名。《闲云潭影》全书约20万字,由70多篇散文、50多首诗及几十张照片组成,成都时间盒子创意文化传播公司出版。爱不释手将书看完,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按令丁老师的工作经历,结合书中内容和读书心得,分头择重讲起吧。
一 、老兵

“踏过冰河是异乡,晓伏夜行赶路忙。

雨裹风霜天作被,雪拌炒面地当床。

枪炮交响歌一曲,飞机横扫诗两行。

日趋百里半岛游,三八线上好风光。”

          ——《行军》

这是令丁老师9年前写下的诗,我与他相识多年,从未听他提起辉煌的过去。为把这首诗整醒豁,我走进了他当兵的那段历史。

令丁1949年高中毕业,受父亲(江安中学校长)及三位知名国文教师的影响,他的初衷是“非北大中文系不入”。内江解放,他突然改变初衷、投笔从戎。经过二野军大短期培训后,他被编入了战斗序列。

解放初期匪患猖獗,一个学生娃、新兵蛋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最危险的一次是他们一个排,被几千土匪包围在永川淞溉区公所。好在区公所的位置易守难攻,区长又是刚转业的营长,几句简短的动员,就让大家吃了定心丸。再加上有个叫张富山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不仅能神出鬼没地串打敌人,而且还能像玩木偶一样地用挂弹消灭敌人。他们30多人守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有外围部队配合,他们才驱散了土匪。他忽然成熟了许多,赋诗一首言志:

“初战黄花地,枪声好热闹。

固守土垣墙,傲踞石门桥。

狭隘挡万夫,危难见英豪。

苦战三昼夜,长忆至今宵。”

1951年,令丁随十二军从宽甸冰面跨过鸭绿江,虽然已是三月份了,但冰面尚能承载坦克的重量。每人背着能吃七天的炒面,为躲避敌机的轰炸,他们只能晓伏夜行,经过十八个夜晚,走了一千五百公里,终于抵达三八线。及后他便参加了无数的战斗,其中包括著名的上甘岭防御战和金城反击战,并且多次立功受奖。

久经战火的人们都盼望和平,令丁用文字记下了《一个永远忘不了的夜晚》:“夜半时分,枪声、炮声、还有飞机的轰鸣声,猛地停了下来,大地恢复了本来的平静。我躺在战壕里恍恍惚惚进入了儿时的梦境,外婆摇着大蒲扇坐在我身旁,给我娓娓讲述《七仙女下凡》的故事……一个欢快洪亮的声音,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意外的,但又像是意料中的喜讯——停战了,我们胜利了!那是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令丁1954年随十二军回国,在军部担任文化教员,1956年被授予中尉军衔,后来又参与了国防工程建设,1966年转业在自贡物资局。结束了长达17年的军旅生涯,但令丁仍以“老兵”自称,这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称谓,没有丝毫充老、显摆的意思,反而是在新环境下的严格自律。因为物资部门当过兵的人太多,上至政委、司令员、参谋长,下至司机、炊事员都有。

  二、老物资人

1966年6月,令丁老师举家从上海金沙迁往自贡的檀木林大街。他从退伍老兵变成了物资战线的一名新兵,但他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成为自贡物资局的业务主办和“笔杆子”。他的《物资工作点滴》记下了那段经历。

1966年冬天,鸿化厂机分车间改造地坪急需水泥,我赶过去,车间主任在现场等我……第二天,我便通知厂供销科领回了水泥。

1968年夏天,泸州长江挖掘机厂的一个工程冒水,急需三吨油井水泥。用指标串换的办法从油建二大队帮他们解决急难。

1972年某天,宜宾豆坝电厂来了一个副厂长,说遭了火灾,急需大批建材。仔细看了现场后……为厂里解决了急需。

也许现在有些人,觉得这些问题不值一提、不值得去写。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扩展开来看就另当别论了。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外部敌对势力又处处打压我们、封锁我们、卡我们的脖子,文革之乱又造成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极度匮乏。居民手上的票证多达一二十种,有限的物资只能保军工、保三线建设、保重点工程。所以,令丁能在那样的情况下,给三个单位解决急需,实属难能可贵。

再看《1974年一次出差纪实》,令丁代表四川到东北解决急需石墨。他先到北京交通部联系车皮,后在吉林省物资局同行的陪同下,在吉林石墨厂把四川所需的石墨搞定,然后再告诉交通部那位女同志所需车皮数量,第二天货物启运。

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这是一次物资由北向南的大迁徙,要经过若干关口、若干个铁路分局的车皮调动,其中的艰辛只有当过采购、搞过物资工作的人才知道。还好,令丁是好人,他出这趟远差遇到的的士哥、女干部、服务员、物资同行、石墨厂长,以及返回四川时遇到的乘客、列车员等全都是好人,因而他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

《几个褪色的画面从我心上掠过》,写得最出彩的是老红军、老市长焦政。

1976年,省清仓查库工作会在什邡举行,令丁连夜为市长写好了发言稿,第二天便与市长同车前往,四五个小时的车程。自贡市革委会副主任、市长焦政精心改稿“那个认真劲”、住宿挤大铺“那个纯朴劲、特别是为小刘我端、倒洗脚水“那个平等劲呀!在我接触的领导中算第一个。”令丁在这篇短文里连用三个第一,我读后立马想说三个好。

第一、焦市长的人品好。长征时期他是红小鬼,是老兵老首长们的言传身教,教会了他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打仗。他们那些老革命又把“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带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影响了一大批人。人们怀念毛泽东时代,不是怀念那个时代的贫穷,而是怀念那个时代的风清气正,雷锋式的好人,焦政、焦裕禄式的干部随处可见。

第二、清仓查库好。这项工作最初是在物资系统内进行,后来吸纳了工矿、交通企业参加,再扩展到科教文卫单位,最后发展到了全社会参与。这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为避免“条块分割”、“货到地头死”,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的新举措。自贡物资局敢为人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焦市长非常重视物资工作,给予了这项工作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省革委会点名要焦政市长在会上介绍经验。

第三、反腐倡廉好。“我们的经济发展了、道德滑坡了”,这是不争的实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将军和部省级高级干部就达几百人,据说他们贪腐的钱财,可供全民医保六百年。凭心而论,党和国家对他们不薄,为什么还要贪腐呢?忘了初心、忘了根本。要从党员干部做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高薪不能养廉,制度建设非常重要。试想,如果不把那些蛀虫清除掉,咱们的军队、国家和人民将永无宁日。习主席说:“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咱们举双手咱成。

三、刘老师

1981年,自贡市初中文化摸底考试,只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科,自贡物资局400名35岁以下青工参考,结果全部及格者只有13人。知青一代曾经的“红卫兵”和“红小兵”,其实也是文革的受害者,现在必须通过“双补”才能上岗。

老兵姓刘,令丁是笔名,老兵是自谓。自从做了教育科专职语文教师后,人们都称他为刘老师,他也乐于这个称谓和职业,一干就是20年,超期服役达10年之久。他在一篇小文中写道:“这尾巴上的二十年,权当圆了少年的梦,填补了我情趣的空白,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可惜天色已黄昏,所以题曰《残梦》。”

自贡物资局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青工的“双补”任务,并于1985年办起了物资中专班,生源是从川南五地市和绵阳物资局青工中筛选出来的。两年后他们获得文凭、返回岗位、充当骨干、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喜爱。物资中专班一炮走红后,又办起了物资大专班。生源来市物资局、区县物资局、行业供销公司、工矿生产企业等单位。再次获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又陆续举办了多届中专、大专班,培养出了许多人才。

自贡物资局的学历教育越办越好,刘老师的语文越教越好。无论是补习班、中专班、还是大专班的学生都有同感:“刘老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深入浅出地把每篇文章都讲得很透彻,批改作文又特别认真。能做他的学生是今生之大幸。”当个好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会因人施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家出了三个“状元”,人人都说:“刘老师、罗阿姨教子有方。”当上老师后,他是“八小时内认真干、八小时外加油干。”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我是1981年调入自贡市物资局团委后,才认识和接触到刘老师。他平易近人,不仅对他的学生很好,而且对其他好学之人、无论男女老少,也是非常热情、不吝赐教。如:经管科长佘祖涛、煤司经理邓永琪、燃司书记代燕萍、余刚的女儿安晓娟、高敏的母亲蒋中华等人,经过刘老师的单独辅导、指导后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是受刘老师指导时间最长、受益最多的人。当年,受时间限制,我以写千字文为主,退休以后有了大把的时间,我开始写中、长篇小说。刘老师为我指导,不是简单浏览、泛泛而谈,而是对我的稿子连读几遍、认真思考、与名篇名著作比较后,再与我交谈,指出我小说的优劣得失和修改方向。但是,他从不以老师自居,而是以第一读者的身份提出建议。“他那个认真劲、平等劲呀!在我接触的老师中算是第一个。”

正是有这位热心的“第一读者”,近几年,我才有6个中篇、9个短篇小说入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物资人》。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刘老师,感谢《蜀南文学》、《南湖雅集》的主编和责任编辑!正是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斧正,拙作才有机会与广大读者见面。

△ 令丁的书法作品


他做事认真、为人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过往,从不夸赞自己的儿孙有多么的优秀。我与他相识几十年了,9年前无意中发现了他的《行军》《战地》两首诗后,才知道他是作战无数、打过大仗恶仗、并多次受奖的功臣。这次发现,我产生了个大胆的想法,我想写篇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样的人物通讯。刘老师说:“你要写志愿军我全力支持,写我本人就没有必要。”我拗他不过,只能将通讯改成了纪实小说。

老师对我诗文结合的纪实小说比较满意,特赠了我一副字,内容是他读清代名画《蘭竹图》后写的一首诗:

“朱石一副蘭竹图,劲竹柔蘭意趣通。

笔墨之交成美誉,引得俗辈竞相从。”

他还加了句“世伟道友雅正。”“道友”应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情趣相投的文友的总称。第一次被人称作道友,我感到很意外、有受宠若惊之感。在我的心中,他永远是我的长辈和老师。

四、奉献精神

“时间都去哪了?时间在上学的泥泞小路上步步消逝,时间在灰暗的教室里节节消逝,时间在烽火硝烟与嘹亮军号中日日消逝,时间从檀木林和淙淙釜溪中年年消逝。我没有‘一身诗意千寻瀑’的豪情,也没有‘仙佛茫茫两未成’的喟叹。在我心中,唯有快乐。”-——摘自令丁《时光小思》

时间都去哪儿了?去掉两头,老师(20年)、老兵(17年)、老物资人(15年),三种职业一种精神(奉献)构成了他的有生之年,这是他精力最旺盛的50多年。老师、军人的奉献精神都好理解,物资人的奉献精神怎样体现?

上下对口自成体系的物资行业,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消弥于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组建它的宗旨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上世纪六十年代,几十万转业大军充实物资系统、支援三线建设,自贡物资局一次就分到了300人。他们已习惯于接受指令性任务,由他们掌管指令性计划物资国家放心。

刘老师当业务主办时,恰遇文革爆发,他的《物资工作点滴》写的是点滴事,折射出的是“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客户一时为难”的物资精神。人们常说:“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早。”物资人是商人,但又不是唯利是图之辈。刘老师掌控着紧俏物资,若想个人发财他七十年代都可以成为万元户,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他和妻子都还在穿打补丁的衣服。正是有老红军、老市长的言传身教和大力支持,有老一辈物资人的共同努力,自贡物资流通的主渠道才从未断流,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仍然按自己的方式日夜不停地流淌着。

刘老师的短文展现了物资人的风貌,弥补了《物资志》的短板,増添了有稽可查的史料。作为新生代的物资人(七七年工作)和末代经理,我对他们那代人的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精神感到由衷地敬佩。他,他们那批人都是平凡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惊涛拍岸的神奇,只在自己的时段留下些小小的浪花,透过这些小浪花,我看见的还是老兵那绿色的军装。

没错!17年军旅生涯”,血与火的考验,为他打下了人生的底色。“我是一个兵!”不仅是歌词,而且是红军教父刘伯承校长对各类学员的教诲,因而伴随他一生。“物资精神”、“人梯精神”都是军人“奉献精神”的延展和另外的表现形式。

人品滋养作品,作品反映人品。《闲云潭影》不仅是刘老人生之路的小结,而且是他高尚灵魂的折射。借用编者的话:“刘老作品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传统市井文化、现代社会多元文化次第出现,厚重中显轻快,欢乐中寄隐忧,层次丰富,情感饱满,读后回味无穷。在众多个人作品集中,刘老的文字个性鲜明,语言优美,风格多变。质量上乘,具有较高的家族传承价值以及一定的社会价值。”

笔小乾坤大,读书情味长。好书只遇有缘人,我与刘铃老师有缘,《闲云潭影》让我受益匪浅,今天我又把它推荐给各位文友。祝刘铃老师健康长寿!再出佳作。
图片:来源作者

 相关阅读:(可上下滑动浏览)


郑云天|(中篇小说)老草山(5)
郑云天|(中篇小说)老草山(4)
郑云天|(中篇小说)老草山(3)
郑云天|(中篇小说)老草山(2)
郑云天|(中篇小说)老草山(1)
郑云天|读《荒墟与虹》有感
郑云天|闲说南湖
郑云天|留守经理穷秀才(下)
郑云天|留守经理穷秀才(中)
郑云天|留守经理穷秀才(上)
郑云天|迁坟
郑云天|杨柳湾(连载一)
郑云天|杨柳湾(连载二)
郑云天|杨柳湾(连载三)
郑云天|杨柳湾(连载四)
郑云天|夜沉沉


郑云天 ——

自贡人,闲暇喜欢读书写作,在《中国物资报》《自贡日报》《蜀南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有散文、小说等数十篇,出版有长篇小说《物资人》。

商务合作及投稿请加微信号:sczgch03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你若喜欢,请点 

南湖雅集
【南湖雅集】 音乐 文学 信仰 历史 掌故 书画 阅读 影视 摄影 美食 手作 收藏 远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