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发学|洞 箫(龙门阵之二十四)

文化   2024-07-16 18:08   四川  

 

洞 箫

——龙门阵之二十四

熊发学
         

 

人在旅途,在慢慢三五七八十载中,总会有一二种生生相缘,心心相念的“八音”玩品,依依不肯舍弃……
从婴儿哇哇坠地、呀呀学语,到“哼哼唧唧”,蹈舞自乐而推定:人类或许是先会“歌唱”,然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情窦初开地展示对“八音”玩品的欲望与渴求。
继而,随“八音”玩品风行,歌唱家、演奏家,以及涵盖“八音”的各路名师、大伽应运而生,辈代承传至而今眼目下。八音,中国古代乐器总汇,也是对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基础乐器”的总包括。
 点点家尊辈好几弟兄,幺叔与家父相差七八岁。听老祖母讲过,幺叔个头虽然并不出众,但在凤溪小镇上,性格温顺,才情四溢,时不时“哼哼”唱唱,似乎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某种天赋。
凤溪小镇东侧,有一座百年历史的拱背石桥,桥下百里溪水,顺流向北,汇入波澜壮阔的滔滔沱江。
春来夏往,幺叔,以及他的三五几个锦瑟年华的伙子们,围坐桥头那尊足有二人高大的石狮足下,背负狮佛,手舞足蹈,面向波光粼粼的沱江,或是对江长叹,或是仰天叩问——
到眼江沱会合才,登高怀抱转难开。
秋无燕雀嬉堂幕,夜有蛟龙泣凤台。
   (引自刘光第《忠山感赋》)
石拱桥下一侧桥墩处,有一个“凹”形平台,那是筑桥师敬塑(安置)“镇水郎公”石神的所在,原本是企望镇水郎公能够确保大桥平安,却没想到,在一次特大洪水袭来时,大桥无恙,“镇水郎公”却被洪水席卷而去,不知向往;后来,小镇上一位“文化贤达”独出心裁,请石匠师傅,在桥墩平台处,嵌刻一对“戏水童子”,意思是,顺风顺水保平安!   
幺叔喜欢竹箫,先前常在石狮旁侧吹奏。一次偶然他发现,在石拱桥下,在“戏水童子”所在处吹奏,娓娓箫声,沿半月桥拱“串烧”,与静静水面,构成绝妙的“共鸣”回(音)环,然后,向桥洞左右发散,形成飘逸悠远而又绵长的悠扬之声!
竹箫,又称“洞箫”,在古代属宫廷雅乐之一,因其音色低沉、清悦,很能表现歌曲中,空旷、凄楚、静谧的清夜氛围。
盛夏傍晚,纳凉时分,幺叔独自来到石拱桥下,月光如洗,波影碧透,“咿呀——嘟噜”,那飘逸、悠扬的洞箫之声,沿静静流水,随风飘旋,回荡在沱江崖畔,顿然构成小镇夏夜,一幅“江风月色”,悠雅绮丽的美丽画卷。不过,在成年老辈心目中,其声其音,却夹杂着那个时代,万民忧郁心境与凄厉色彩!
点点上学了,一天,老祖母从衣箱里,拿出幺叔留给小侄的,那只已经被幺叔,把玩成黄铮黄铮的“竹箫”。
川南重镇泸州市蓝田坝,有一个抗日战争后期,当地政府为能够快速沟通“渝——泸”“蓉——泸”,空运抗战物资,紧赶急赶,用短短三几个多月时间,抢修抢建成的川南第一“战备”机场。
此前,凤溪小镇,突然传来国家修建泸州蓝田坝“特别工程”,招募“民工”的信息,由使小镇上那群日夜仰望星空,期盼“为国分忧”的热血青年,顿然之间摩拳擦掌,热血沸腾!
幺叔临行前,把那只随身日夜,依依不舍的竹箫,交给母亲,并把对未来的憧憬,托付给咿呀学语的后辈!
随即,背起行囊,邀约平日里形影不离的那伙血气方刚的伙子们,挑担上路,星夜赶往泸州蓝田坝,很快成了第一批“蓝田人”。
万民奋战,头顶烈日,身披风雨,挥汗洒泪,为蓝田坝机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点点没有音乐天赋,但却十分珍惜叔父的“遗赠”。
叔父留下的是一管“八孔箫”,“吹孔”油润油润的,可见已经用得有点年辰了;尾孔间串着一系,已经褪色发白的桃色穗节;箫声圆润、低沉,似乎有一种让人心境欲开,而又不得其妙的感觉!  
半坡老屋旁侧,有一棵百年古柚树,在顶盖葱茏掩映下,或站或坐,面对十里将军之山,以及隐隐约约,显现出沱江帆影的“腾图”;令人遐思,当年幺叔那娓娓动听的清雅箫声,使人陶醉;点点奋力自学,寒来暑往, 终于有一天,独自吹奏出一曲《二小放牛郎》!
十数年弹指一挥间,点点自十字岭投笔从戎。
临行前,他舍弃书卷,舍弃笔墨纸砚,唯独不忍舍弃的,是幺叔“遗赠”的那只已经随身数载的洞箫。
“不可也!”然而,家兄却用低沉嗓音说道:
“史上有‘张项之战’,说的是,张良以一管竹箫,吹散项羽十万楚军;千载故事,不可讳言,不可不察;所以,这‘竹箫’还是不带为好!”
——点点终于,舍弃了“洞箫之念”……
(2024.5.22.)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可上下滑动浏览)


熊发学|野餐(龙门阵之二十三)
发学| 泡 茶(龙门阵之二十二)
熊发学|秀 姐(龙门阵之二十一)
熊发学|岁 月(龙门阵之二十)
熊发学|玉 公(龙门阵之十九)
熊发学|侃 爷(龙门阵之十八)
熊发学|饮者(龙门阵之十七)
熊发学|萱姑(龙门阵之十六)
熊发学|洞主(龙门阵之十五)
熊发学|春酒时节(龙门阵之十四)
熊发学|七 月 半(龙门阵之一)
熊发学|别了,远飞的大雁——“空港花田”随想(龙门阵之二)
熊发学|云 游 普 照 寺(龙门阵之三)
熊发学|思 君 不 见 君(龙门阵之四)
熊发学|脱轨,及其他……(龙门阵之五)
熊发学|香碗(龙门阵之六)
熊发学|拜年(龙门阵之七)
熊发学|素斋(龙门阵之八)
熊发学|寻 找 阳 光(龙门阵之九)
熊发学|海  声  若  涛——追怀文史家刘海声先生(龙门阵之十)
熊发学|刘光第何以“固穷”——兼评《晚清最穷的京官刘光第》(龙门阵之十一)
熊发学|“年代”杂感(龙门阵之十二)
熊发学|小寒大寒(龙门阵之十三)



熊发学——
四川富顺县横溪镇人,1939年出生。曾任《四川文化报》执行总编,1999年退休。2000年创办成都柴门诗社暨《柴门诗刊》。出版有《诗话“道德经”》、《薛涛诗·阅读词典》、《牵手薛涛》、《千古一牛心》(诗话“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情道之殇》(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歌研究)等20余本专著
商务加微信号:sczgch03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传递信息,请点分享 

南湖雅集
【南湖雅集】 音乐 文学 信仰 历史 掌故 书画 阅读 影视 摄影 美食 手作 收藏 远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