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为首席律师的三道选择题 | 旷真人物

学术   职场   2024-11-22 15:30   湖南  

全文共3143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来到深圳第三年,宋俊秀律师完成了从旷真应收款的诉讼律师,到民生业务首席律师的转变。“拼命三娘”的劲头,和三个“稳准狠”的选择,共同造就了现在的她。

宋俊秀

旷真深圳分所首席律师




刚拿到执业证的我,倒也没幻想自己和电视剧里面一样成为“精英律师”,可即使我对刚执业律师的艰难有了一定的准备,现实的冷酷程度还是让我意想不到。

一线城市的青年律师可以依靠互联网拓客,而我当时在三线城市,就算在互联网拓客也难以吸引到优质线索,别说和成熟的老律师去对抗,连养活自己都困难。

偶尔师傅也会挑一些案子给我做,也有同事找我合作。但毕竟同事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到他愿意分给我的,已经是筛过几轮、无足轻重的案件。

一开始我想着,只要积累办案经验,不管多小的案子,我都愿意接。

可忙忙碌碌在交通事故和民间借贷这类型的案子里打转了一年之后,我突然想问自己:

这是我当时所设想的职业生涯吗?

我希望的,是能在一个个案件中有所成就,也能感受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去做出提升。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温饱,在熟悉的领域,来来回回地在差不多的案件中打转。

这样下去,执业三年、五年,又有什么区别?


在迷茫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想起了研究生时期,往届学长说的一番话:

“做律师跟做科研一样,都要去大城市才有更广阔的天地,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又在大力推行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律师有大量的机会参与行业各式各样的培训和讲座,也有更多机会去面对法律的创新和迭代,专业成长速度会比其他地方更快,也会更先面临变革带来的机会。”

想起这番话的一瞬间,我脑海里迅速出现了执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选择题:

面对执业困境,我该怎么办?

A

留在山西,等待自己熬出头

B

前往深圳,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我当时刚结婚,和丈夫商量了一下,两人一拍即合,觉得趁着年轻多闯荡也无妨,于是,我们开着车,载着行李和梦想,开了三天三夜,来到了深圳。


那时候的我没有想到,我的事业能在三年内,发展得如此迅速。

初来乍到,我的想法就是,要找一个能给我提供案源的律所。
可想而知,旷真作为“公司制律所”出现在我眼前时,有多吸引我,面了旷真这一家律所,我就火速决定入职。

我记得我刚入职的时候,看到律所里那么多应收款待办案件的卷宗,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特别惊讶——这么多案件,办得过来吗?

而加入旷真的头两年里,这些我一开始以为办不完的案件,完全满足了我最初的设想——我不但能办完这些案子,我还能办好这些案子,在大量案件中查漏补缺,给我专业能力打下了扎实基础。

本以为会一直这样进步下去,但地产行业萎缩带来的寒流还是蔓延到了各个相关行业。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案件还是那些案件,可回款却越来越难,办案给我带来的成就感也随之减退。

我是一个想不断追寻挑战的人,地产行业的萎缩也让我开始思考:走专业化道路的律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虽然律所已经在布局建材之外应收款业务的新产品,但还是没有激起我的挑战欲,我又面临着选择。


行业萎缩,我应该寻求转变吗?

A

适时寻求转变,更换专业化方向

B

不让自己的经验“白费”,留在应收款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我的内心偏向改变,但究竟如何改变,我没有思绪,而这个时候,深圳民生方案部专家曲律的橄榄枝又伸向了我。

因为机缘巧合,我和曲律的接触多了起来,有时候聊到一些民生相关的案子,我也会提出一些我的见解,有一天曲律突然问我:“你怎么没考虑到民生来做律师呢?”

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做民生律师呢?

不管经济怎么变化,老百姓都要生活,对民生律师的需求始终都在。民生业务看起来门槛低,是个律师都可以做,竞争多,但律所会给我们打造出一条护城河。

我旁听过几次“民生巴”,我知道在旷真,婚姻家事这样个体差异性比较大的案件,也能够整合经验,做成产品化的法律服务。而且我们还有相应的专家和产品研发团队,他们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民生这个大门类中,不断找到还是蓝海的细分赛道,迅速入局,提高旷真律师的竞争力……这就是一片我们大有可为的天地啊。

一下子,我又有了探索欲和斗志,成为了一名家事律师。

很多人会觉得,“我在某一个行业做专业化法律服务已经好久了,我的经验都在这个行业,一下子转行,等于之前的积累都要放弃掉,从零开始”,于是就安心待在舒适圈里,但我却不这么想。

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律师的本质都不会变,只是将这部分的能力,迁移到其他领域,对于律师来说,比所谓“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力、沟通能力、人际链接力,只要有这些能力,就不用害怕自己的能力无法迁移。

既然这样就可以完成转变,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别人都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旷真偏偏是师傅生怕徒弟学不会。转型初期,专家们就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当时正赶上人员调动,很多案件交接给我,工作状态只能用“焦头烂额”来形容:这边的案件进度还没跟客户对接完,那边又要开庭,还要准备调解……

而曲律就给我把工作一件件捋清楚,今天完成这几件,明天完成那几件,一步步带着我把手头的工作捋出条理。正所谓办好案子才能谈案,曲律看我已经对手头的工作逐渐适应,就开始带我谈案。

民生案件和应收款案件不同,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律师还要和客户共情,沟通方式就尤为重要。曲律先从模拟办案开始,教我怎么和客户沟通,后来让我进行线上谈案,她就坐在旁边,事后给我复盘,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我也是在大量的实战下发现,跟当事人沟通,不管是提示他去准备材料,还是提示他可能的风险,都有一套完整逻辑可以运用。在这样的挑战和成就感中,我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干劲,去年冬天,我几乎没有在九点之前下过班。

如果问我,为什么在民生业务,一年之内就成为了首席律师,除了在应收款打好了基础之外,我觉得是因为做对了“我到底是谁”这道选择题:


我给自己的定位一定不能是?(注意审题)

A

做好自己分内事就好的打工人

B

在律所打拼事业的经营者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客户下午找到我们,说这个案子明天就要开庭,同事问我,要不要接。

如果抱着打工人的心态去看,那我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时间这么匆忙,本来手头的案子就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婉拒客户算了。

但当时的我就是觉得,我不仅要完成好手头的案件,还要站在整个团队经营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为团队创造更多价值的方法。

于是我迅速思考:

这么短的时间,我能给客户制定出什么样的方案?
能给客户拿到的最好结果是什么?客户能满意吗?
律所办案成本是多少,能得到多少收益?
在客户那能否收获好的口碑,给律所带来正面影响?

综合考虑之后,觉得这个案子我有把握,就立即决定:接!

于是,十分钟内,我就给当事人发送了好友申请,连夜跟他确定方案,第二天早上五点就到律所准备材料,八点钟准时前往法院开庭,最后也拿到了客户非常满意的结果,双方当庭调解。

其实客户找到我们的时候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也没想到我们能够在24小时不到的时间里给他争取到这么好的结果,拉着我连声感谢。

这个事情之后我才感觉到,原来我来到民生之后,完全摈弃了以前的打工人心态,真正将这份工作,看成了自己的事业,对待每一个案子都从案件、客户、律所三个角度出发,像经营者一般去思考。

做主办律师的时候,我想,办好手上的每一个案子就好;做部长之后,我又想,把部门的案件管理好,带着部门一起前进……就这样一步步的升级自己的经营意识,思考自己有没有为客户带来价值,为团队带来效益,再一看,我已经成为了首席律师。


荆律经常说,我身上有一股憨劲。也正是这股憨劲,让我勇于往前冲,勇于承担责任,让我被看见,被相信。

我也没有觉得首席律师就是我的终点,反而觉得我成长空间更大了,因为我不再是仅仅办好案子就不用愁的律师,我还要带教团队,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步步把团队壮大,把律所的民生业务做大,把蛋糕做大,让更多伙伴都可以发展,实现共同的目标。

最后,想对大家说,不管怎么样,只要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律师,对选择的行业始终保持热爱,就大胆去做吧,成就感永远是鞭策律师更好更强的动力。




 旷真播客 

用声音传递每个旷真人的故事

🎤 旷真人物的播客板块开启啦,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平台搜索关注《101个旷真人故事》,即可收听。



旷真MIC
全国31家所,精益法律服务,期待你的加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