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赶大集,吃“大席”
乐活
2024-11-07 07:31
山东
“你试过100块钱吃八菜一汤吗”“这里没有菜单,但海陆空食材俱全,厨师煎炸炒煮样样精通”“现捞的螃蟹、大虾、笔管、蛤蜊等,跟韧劲儿十足的饼一锅烩,鲜到心里去”……
泊里大集的海鲜烩饼爆火 图源:青岛发布
秋冬季节,大集上的香味儿就更浓了。在鳞次栉比的地摊中穿行,你根本无需问路,“跟着鼻子走”就行。进了大集餐饮区,也就进了热腾腾的“流水席”,看不到头的饭桌、尝不完的菜肴、数不清的笑脸……这一幕,也呈现在网络直播间里,引得无数网友一边“云赶集”,一边“咽唾沫”。
近日,青岛市“秋季黄河大集”启动,众多年轻人前往集市打卡,在吆喝声中品尝美味。
大集,是怎样变成“大席”的?人们为什么“好这一口儿”?
一
“想去赶集的情绪达到了顶峰,吃到海鲜烩饼的那一刻,我都不敢想自己有多开朗”。最近,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泊里大集,吸引了众多前去吃海鲜烩饼的年轻人,有的甚至从其他省份坐飞机、高铁专程而来。一盆大集上的海鲜烩饼,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锅里沸腾的羊肉让人满心温暖
图源
:好客山东之声
热火朝天,有“锅气”。
“锅气”也叫“镬气”,是指通过猛火快炒,让食材表面水分加速蒸发,油脂氧化,散发出的独特香气。
南北朝时,中国开始出现炒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提到了用铜铛(一种三足锅)炒鸡蛋。而所谓“齐民”,就包括山东地区的百姓。当然,当时最主要的烹饪手段,仍是煮和烤。到宋代,铁锅逐渐普及。《东京梦华录》提到了汴京人们常吃的炒菜:炒兔、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等。从此,锅气在中国烹饪史上弥漫开来。
相比餐馆,大集更经济实惠,“锅气”也更加汹涌。炉火舔着一口口锅,新鲜的五花肉下锅炒香。刚从附近摊位“自助”挑选来的海鲜,清洗干净,依次下锅。用不了多久,冒着鲜味的海鲜烩饼就出锅了。旁边摊位上,还有喷香的“馇锅子”——大锅山羊肉、羊肠、羊肚、羊肝、羊腰等,热气腾腾。花不了多少钱,就能盛上满满一碗,汤管够、饼不限,保你吃到美。
土生土长,接“地气”。
大集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有专家考证,我国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商时期。战国时出现定期集市,或三日一集或五日一集。不同地方对集市的称呼不同。明代的《五杂俎》说,“岭南之市谓之虚”“西蜀谓之亥”“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谓之赶集”。在青岛,胶州的寺门首街大集、即墨的王村大集、平度的南村大集等,都有数百年历史。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讲述炒鸡蛋的历史
与超市里的精致、规整不同,大集上食材粗犷却新鲜,大多数就是乡亲们自己地里种的、树上结的,猪、羊等也多是现杀的。有网友说:“在集市上吃杀猪菜时,我纳闷为什么里面的猪血和蜂窝一样,咬下去都是窟窿眼,以为是坏了,要和老板理论。结果被旁边的大姨教育:‘城里来的小孩,怎么连新鲜血块会有气孔这种常识都不知道’?”
笑语欢声,聚“人气”。
大集上人声鼎沸,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也有“斗智斗勇”的砍价声。人们摩肩接踵,距离感被“清零”。即使是“I人”,走进大集往往也对热闹喧嚣不再排斥。浓郁的烟火气是最好的“佐料”,在如此热烈的氛围中吃东西,格外香甜。
二
大集像一个“万花筒”,总能带来惊喜。去大集上吃东西,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还有更多层面的享受。
灵
山卫大
集摊位鳞次栉比
韩
星
摄
地方文化的“博览会”。
大集,是美食的“展览”,也是饮食文化的“橱窗”。比如,著名小吃“朝天锅”诞生于潍县大集;德州宁津有一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对应着三个大集和三种地方名吃:“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在青岛,特色小吃脂渣就起源于李村大集。深秋,来一碗热乎乎的脂渣炖锅,让人浑身舒畅。在沙子口大集,不仅能买到“海兔子”等时令特产,还能了解独特的“甜晒”文化。
近年来,山东大集上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比如,在莱西的水集大集,人们可以一边“逛吃”,一边看民间艺人表演。作为省级“非遗”的莱西木偶戏,也经常在大集亮相。
治愈人心的“按摩院”。
汪曾祺爱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豆瓣上有个热门话题叫“逛菜市场”。一位被抑郁困扰的网友说,“最难受的时候,会强迫自己出门,到附近菜市场逛一圈,感受一波迸发的生命力,就好受多了”。
王哥
庄大
集上的甜晒鲅鱼 王
雷 摄
每一个大集都有菜市,不仅可逛、可买,还能现场做熟,吃进肚子。
如此带来的“治愈感”,比单纯逛菜市场,又强了几个等级。
而且,在大集上也能近距离感受劳动的魅力。
比如,有网友说,“站在我面前的小女孩,3秒之内擀了5张面皮,速度之快,让我以为她提前在手心里藏好了货”。
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恍若“心理按摩”,让人们更热爱生活。
岁月足迹的“刻录机”。
对很多人来说,赶大集也是在追寻乡愁。大集不是天天有,也正因“一期一会”,让赶集别具仪式感。那些拉着妈妈衣角的赶集日子,你还记得吗?在那个没有快递、没有电商的年代,大集就是乡村的“购物节”。人们提前列好购买清单,骑着“大金鹿”,奔赴约定俗成的地点。大集上五颜六色的糖果亮眼,刚出锅的包子、油条让人垂涎。妈妈给买一串冰糖葫芦,只敢小口小口咬,能甜蜜大半天……
岁月如梭,拮据的日子已成往事。如今,很多人赶集已不光是为了购物,而是品味生活。在大集上,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可以慢慢逛、细细品。
莱西木偶一赶集就成为焦点
三
眼下,大集上的美食频繁“出圈”,消费的热力值随之拉升。今天,又该如何让大集美食进入“Next Level”?
接住“大”流量。
随着城镇化演进,不少农村青年进城居住。电商下乡,也改变了部分村民的购物习惯。这些都对乡村大集带来了一定冲击,使其损失了部分流量。大集要应对挑战,除了想方设法留住顾客之外,也应努力吸引并承接新的流量。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城乡距离,将大批城里人送到了乡村大集。
比如,从青岛市区乘坐地铁1号线,到井冈山路换乘西海岸快线,在泊里站下车,就能赶集了。同样,乘11号线能到鳌山卫大集。通过地铁接驳公交,郊区很多大集“畅通无阻”。大集也以丰富而新鲜的“乡村好品”,以及热情的服务,让人们体验到“回家的感觉”,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
地铁驶过泊里大集 赵健
鹏 摄
焕新“集”魅力。
大集美食要“破圈”,除了丰富的食材和特色文化之外,也应有更多新元素。如今,黄河大集已成为山东的一张“金名片”,很多大集美食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在王哥庄大集上,人们看见王哥庄大馒头风格百变、颜值颇高,有的还集潮酷、时髦、情趣和美味于一体,瞬间戳中年轻人的心。在城阳的上马大集,“上马一卤鲜”非遗传承人孙绍忠所加工的海产品圈粉众多。在抖音直播间中,他的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打磨“美”质感。
“土”和“原生态”是大集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集就可以总是混乱无章,在留住“味道”的基础上,也应规范和升级。比如,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村大集设在李村河的河床上,而李村河是泄洪通道,每到汛期,大集都面临严峻考验。为此,相关部门对李村大集启动搬迁,留住了传统味道,也消除了隐患。
风格百变的王哥
庄大馒头
确保“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大集美食都以“透明”见长,炒菜的过程就在食客的眼皮底下,让人感觉踏实。但也应注意,“眼见”不代表卫生。即便食客自己备菜,油盐佐料、烹饪器具等依然是商家提供。这些材料和器具的卫生是否过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又该如何界定责任?最近爆火的农贸市场“代炒菜”,也面临着类似问题。
赶大集,
吃大席,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种狂欢,是时光驻足处的一场盛宴。让我们深吸一口集市里的烟火气,享受这简单的快乐和浓浓的幸福。
作者:
学义 旭东 程强
/ 编辑:
应桥
/ 审校:张萍
更多互动,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Dc3NjMyMg==&mid=2247562482&idx=1&sn=fec02a6987d66e6b50e2fa75eac56987
青岛宣传
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
今天,“传帮带”过时了吗?
“证”多不压身?
这一“天团”,何以红了千年?
谁在“误解”舆论监督
“耳机依赖症”流行,你中招了吗?
有一种成熟,叫自觉穿上秋裤
无底线“审丑”当休矣
对的,“咱家真有矿”!
一“叶”何以倾城
“呜——”,当防空警报再次响起
老片重映,“二刷”的不仅是情怀
夜市,Yes!
“山东人的身高”,为啥频上热搜
医美,是“捷径”还是“陷阱”?
崂山本草,何以称“仙”
人人都有麦克风,为什么还需要记者?
赶大集,吃“大席”
“野猪出没”,人类如何“请注意”
一个从“卖卖卖”到“买买买”的故事
破解“停车难”,需把握几对关系
你多久没参加同学聚会了?
“拿捏”老年人,为何成了短剧之“长”
如何守护好“头顶的安全”?
网络白大褂的“流量病”,该治治了
一树秋光,“柿” 不可挡
首发经济,何以为“首”?
打开城市的“湿意”未来
灯塔,永不熄灭的建筑
“黑话烂梗”泛滥,如何“好好说话”?
从“蔚蓝”走向“未来”
六尺窄巷,何以“最宽”
网络爆款文案,为何让人“无语”
“翻车”是网红的宿命吗?
“四大名著”还能这么读?
“自带香水味”,一朵花何以火一城?
15分钟“圈”出的城市生活
反向旅游,如何“不走寻常路”
“大食物”如何托起舌尖上的“小幸福”?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精品
在沙滩,来一场城市的“狂欢”
“暂停广告”,应该停停了
“反向”创业,需要“双向”奔赴
“人生下半场”,精彩不散场
好事如何“花生”?
再唱起那“童年的歌谣”
青岛“船”说
“凡人歌”,因何而动人?
走上街头,与艺术“巷”遇
名人故居,一砖一瓦皆故事
为什么人人都爱“松弛感”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