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如何“花生”?

乐活   2024-10-10 07:30   山东  
小时候,你肯定听说过这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没错,谜底是“花生”。
花生,又名“落花生”,在山东也叫“长果”“长生果”等。
它是体贴的“小伙伴”,装在口袋里,随时可以吃几颗;它是称职的“气氛组”,亲友相聚,花生、瓜子一上桌,立刻喜气洋洋;它是亲切的“家常味”,一盘花生毛豆,陪你与朋友欢乐碰杯,让笑声飞扬。
花生是亲友相聚的“气氛组”
有时,它还带来人生启迪。许地山在散文《落花生》中说,花生不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它矮矮地长在地里,注重埋头实干,为供人挖取而把果实在地底下埋藏”,勉励大家“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影响了无数人。
眼下,是收获花生的季节,我们一起聊聊花生那些事。

花生人人爱,也都很熟悉,但它是怎么来的,又有怎样的故事,值得倾听。
一场跨越古今中外的“演义”。关于花生在中国的历史,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原产中国。有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已有花生种子。但随后两千多年的史料中,一直未发现有关花生的记载,也未发现花生野生种群遗迹。汉代和晋代古籍中有“千岁子”,其形状与后来的花生相似。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说,“又一种形如香芋,蔓生,艺者架小棚使蔓之,花开亦落土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但唐宋数百年间,段成式所提到的“花生”并未广泛种植,也鲜见其他记载。

喜获丰收的花生  张言哲 摄

另一种说法是自南美传入中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南美的花生传入南洋群岛,后传入中国东南沿海。在明代,福建、浙江等地的县志中有了种植花生的记录。这种花生是小花生。18世纪末,山东引种小花生,后来又在全国最先引种大花生。晚清时,大花生在平度试种成功,逐步在山东推广。
一部出口带动农业的“传奇”。花生含油量高,在欧洲,花生油可作为橄榄油的替代品。1861年,烟台开埠,花生出口较为便利,带动了胶东农民种植花生的热情。《山东省志·农业志》记载,1891年,山东花生出口量为375万斤。青岛开埠,特别是胶济铁路通车后,山东的花生种植面积更大。河南、山西等省生产的花生,也经水路等转运后,由胶济线运抵青岛。1910年,青岛港花生出口量达2800万斤。黄渤主演的电视剧《青岛往事》中,就有花生期货交易的情节。
如今,中国的花生产量稳居全球第一。青岛则是中国花生出口集散地,全国出口花生的90%从这里离港。
电视剧《青岛往事》剧照
一段良种引领丰收的“佳话”。花生看着很“土”,却有满满的“知识含量”。种子的作用尤为突出。从1949年到1986年,青岛3次更换花生品种,每次产量都提高10%以上。2009年至2012年,青岛实施百万亩花生现代示范区建设,通过良种繁育推广等,创出多处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块。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西海岸新区,获评全国油料百强县(区、市)。
目前,青岛拥有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科院等知名花生育种科研院所,以及10家花生育种企业,每年向国内外提供良种2万吨以上,引领全国花生产业发展。

自古以来,花生深受国人喜爱,早已融入百姓生活,成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有滋有味的“烟火气”。花生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等,有“植物肉”之称。《本草纲目》说,“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中国人爱吃花生,也会吃,能吃出其中妙处。老舍喜欢花生,“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古龙笔下的江湖客,经常是一壶酒、一碟花生米,就可坐听潇潇夜雨。小说里的叶开,还自称“花生帮帮主”……
花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  图源好客山东之声
自在自得的“幸福感”。花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中,人们常将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这四种干果摆放在新床上,寓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花生也承载着童年记忆。每年清明一过,就把选好的花生拿出来,剥出花生仁,下地播种。花生耐旱,相对省心,叶子黄时,就成熟了。抓住茎叶,用力拔一棵,密密麻麻、颗颗饱满的花生,让人笑开花。在院子摘花生,是个快乐的活儿,可以边摘边吃。这时的花生半干不干,口感独特。秋日乡间的夜晚,繁星满天,家人的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
花生还见证着时代的步伐。多年来,花生采收一直比较辛苦,需要全家齐上阵,打一场“突击战”。而现在,花生也实现了收获机联合作业,可一次性完成挖掘、输送、摘果、集果、清秧……一台收获机一天就能采收花生50亩以上,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目前,全市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6.61%。
可甜可咸的“魔法豆”。花生的吃法很多,各地有所不同。比如,在山东,花生和毛豆拼盘叫“花毛一体”,在啤酒屋很受欢迎。在山西,油炸花生米和老陈醋牵手,解腻又清爽。在浙江,盐水花生让美食家蔡澜感慨,“鲍参翅肚,走开一边吧”。在福建,甜润的花生汤给人精气神儿。在广东,炖至烂软的猪脚砂锅,加上泡涨的花生米,分外浓香。花生酱、花生碎搭配火锅,更是百吃不厌……

“花毛一体”成为啤酒伴侣  图源:好客山东之声

如今,青岛的各类花生食品正卖向全球。裹粉、油炸、炭烤、鱼皮等应有尽有,五香、麻辣、奶香、原味等包罗万象。只要想吃,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粒小花生重约0.7克,看似很不起眼,但背后有一篇“大文章”。
担重任,“让油瓶装满中国油”。“民以食为天”,拎稳“油瓶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关乎百姓一日三餐。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油瓶子”战略安全。花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油料作物。
山东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青岛则是山东花生单产水平最高、总产量最多的地区。莱西大花生、平度大花生均获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青岛对花生产业非常重视,在全市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其耐贮藏性更强、脂肪酸组成更健康,能更好满足榨油需求。青岛也成长起本土的“花生油军团”,长生、胡姬花、第一坊、品品好、喜燕等花生油品牌逐步发展壮大,备受瞩目。
花生实现收获机联合作业  邢志峰 摄 
在花生加工产业方面,青岛优势不断凸显。全市拥有花生加工企业320多家,其中,国家级花生加工龙头企业3家,已形成以天祥集团、东生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花生加工产业链,年加工花生45万吨,出口至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纵妙笔,“让花生开出七色花”。花生“有颜”也“有料”。在青岛,你看见的不只是“麻屋子,红帐子”。比如,平度市田庄镇的廉家村,有全国首家“特色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这里种出了“七彩花生”,就像动画片里的“葫芦娃”一样,每一种颜色的花生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有的产量高、有的果形大、有的抗干旱、有的耐盐碱、有的富硒、有的出油率高……分别适宜不同的土壤环境,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为乡村振兴架起“彩虹桥”。
平度市田庄镇廉家村出产的“七彩花生”
花生里有“文化”也有“精彩人生”。比如,胡姬花传承古法榨油技艺入选青岛市第四批“非遗”名录。再如,胶州九龙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经营花生采摘,那里新鲜的花生能吃出水果般的鲜甜味儿。农文旅融合有声有色。
花生一生,开花结果,默默无闻,却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坚韧和繁盛。人生一世,付出也必定会有收获,汗水终能让“好事花生”。


作者:学义 旭东 冯志 / 编辑:应桥  / 审校:张萍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青岛宣传
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