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线“审丑”当休矣

乐活   2024-11-17 07:31   山东  

徒手抓蛇、生吞灯泡、直播骂人、“装疯卖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网红打造审丑人设,自我丑化、哗众取宠,形成了网络特有的“审丑流量”“审丑经济”。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出格的举止、夸张的言行和无底线的炒作,了博眼球收割流量,更是为了骗“智商税”攫取私利。近年来,“郭老师”“铁山靠”giao哥”等一批审丑网红被封禁,让广大网民拍手称快。
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网络审丑“你方唱罢我登场”,恰是以丑博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那些“辣眼睛”的网络审丑。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原本大家避之不及的“丑”是如何在网络上泛滥的?

假通俗,真低俗。通俗的本质是浅显易懂,而低俗则是低级粗俗、平庸鄙陋。网络审丑行为扮丑、露丑、卖丑,甚至“以丑为荣”“以丑为美”。

比如,怎么丑怎么来。一批网红以出位、出格的行为吸引眼球:有人大喊大叫、上蹿下跳,有人表情狰狞、张牙舞爪,还有人装疯卖傻、自我丑化,极尽扮丑之能事。

网络审丑乱象 图源:新华社

再如,怎么怪怎么来。为了流量,各种荒诞直播横空出世:有人直播捅马蜂窝被蜇到昏厥,有人直播进食各类奇葩食物,还有人头爆西瓜、头扎猪料槽、编剧本打架、土味炫富……真可谓,“网络之大无奇不有”,乍一看好似“群魔乱舞”。

假幽默,真恶俗。中国传统戏曲中也有丑角,但此“丑”非彼“丑”。戏剧丑角幽默诙谐、滑稽有趣,通常意在批判和讽刺。而当下的网络审丑却是拿无知当个性,拿低素质当有趣,是披着幽默外衣的真恶俗。

比如,为了出“新”出“奇”,有人在短视频中装扮成傻瓜、精神病人,以表演智障、低能为乐,无底线地消费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毫无道德感和怜悯心;在一些以“相亲”为题材的短视频中,处处可见贬低外貌、嘲笑贫穷、拜高踩低的夸张“剧情”……

网络审丑行为搞笑、搞怪的外壳下,通常暗藏着嘲穷、暴力、愚昧、恃强凌弱等不健康的价值观。

假娱乐,真变现。网络审丑大行其道,表面是“娱乐至死”,背后是“金钱至上”。

互联网时代信息过剩,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搞怪扮丑的最终目的还是将流量变现。网红“秀才”以遮嘴笑、摸头发等“油腻”招牌动作广受中老年追捧,被称为“养老金杀手”;网红“giao哥”以那句土味十足的“一给我哩giaogiao”迅速收割流量,之后开启直播打赏、带货;“郭老师”“嘟嘟姐”等网红通过露丑、炫丑博得流量,获得源源不断的“赏金”……现在,一些网红的媚俗献丑演出都有专业团队在幕后“出谋划策”,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机制和产业链条。


网络审丑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它又会把我们带向哪里?

网络审丑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与窥私欲。

网络审丑是放纵人性弱点、迎合“恶趣味”而滋生的畸形产物。一些曾经“上不了台面”的话语和行为堂而皇之地进入互联网。

我们常说,“人们只看两种人:英雄和小丑”,如果“小丑”般的行径得到过多注视,人们就会淡忘“英雄”的光芒。如果“炫丑”不被批判,那“审美”的空间就会被挤压。

我们看到,不修边幅、怪言怪语的“郭老师”不仅曾在网络上“大红大紫”,本人去南京旅行时还被众多“粉丝”围观并要求合影;我们看到,某高铁霸座男不仅不思悔改,还借恶名在网上发表雷人言论,挑战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

“对浪漫和美好过敏,对丑东西上瘾。”一味沉溺审丑带来的感官享乐会削弱我们对“丑”的批判和反思,让公众模糊美丑边界、是非边界,造成社会性的审美降级和审美偏离。

网络审丑是对生活的无底线“解构”。

不要精致美丽,就要土到掉渣。不要努力上进,就要就地躺平……当审丑与审美相对立,“丑”就有了疏离主流、反叛传统的解构意义。

我们看到,一些网红以扮丑收获流量、以丑陋抵抗优雅,通过颠覆传统的审美趣味来哗众取宠、标新立异。那些夸张的言语和荒诞的行为与“爱美”“尚美”的主流审美相背离,带有浓厚的戏谑、解构特点。

我们看到,一些网红在短视频或直播中鼓吹“读书无用”等背离社会主流价值的观点,他们解构勤奋、踏实,宣扬空虚、浮躁,种种行为和言论“震碎三观”。

有人说,网络审丑不过是标新立异、彰显个性,不必小题大做。殊不知,在这样的解构中,主流价值观被冲击,严肃的社会话题被消解,传统的社会规范被弱化。如果主流价值、向上的信念、做人的底线等等都可以被挑战、被嘲弄、被解构,那我们还能坚守什么?只有破没有立,只有解构没有建构,最终只会陷入价值的虚无。


  

网络审丑已成为一些人的“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对网络审丑说不?

划出红线,守护底线。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多次“出手”整治网络审丑乱象,中消协也曾点名批评审丑文化,“郭老师”“铁山靠”等低俗网红相继被封禁。

我们意识到,如果任由“网络审丑”的恶之花蔓延滋长,将对社会文化土壤和价值体系造成污染。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划出清晰红线,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置处罚力度,压缩卖丑恶搞的生存市场,净化网络生态。

引入算法,精准识“丑”。不能因为热度罔顾尺度,也不能为了下沉丧失底线。互联网平台应充分认识到,平台不只是市场主体,还兼具公共属性,理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面对“审丑文化”的侵蚀,平台应加大技术巡查力度,通过引入科学算法、完善标签功能、加强人工审核、限制违规行为获利等措施,更精准地识别“卖丑”内容,把流量补给优质、有深度的内容,切断有害视频的传播链条。

辨别美丑,提升素养。铁山靠”有自己的“靠家军”,“郭老师”也曾有庞大的粉丝群。在这些低俗主播被封禁时,被畸形价值观误导的粉丝群体甚至公开表达支持、叫板平台。

当下,网络平台内容鱼龙混杂,更需要公众不断提升思辨能力和媒介素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的心态,坚决对“审丑文化”说不。

我们期待,无底线审丑制造的聒噪和闹剧越来越少,还网络生态一片天朗气清。


作者:王伟 洪博 洪琛 / 编辑:希妤 / 审校:张萍

 更多互动,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

青岛宣传
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