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发行方,重映是一种常见策略。一些经典影片重映,既满足了观众的怀旧情怀,又能实现票房增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不过,并非所有重映影片都能取得良好效果,部分影片重映后票房不佳,出现口碑下滑甚至“翻车”的情况。
电影《哈利·波特》全系列重映,不少观众在影院“重拾”童年
影片重映应该怎么“映”?什么样的电影会让你再次走进电影院?
一
观众再次观看某部影视剧,常称为“二刷”“N刷”,电影的重新发行则称为复映,通常称重映。重映并非新鲜事物,人们一般将2012年《泰坦尼克号》推出3D版重映获得巨大票房,看作是“重映热”的起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累计重映(含已定档)的影片已达到30多部,尤其是有了《哈利·波特》系列的加持,意外收获高票房,并引发网友怀旧浪潮,2024年又被不少网友戏称为“重映元年”。
那些“昨日重现”的熟悉光影,有着什么“魔法”,为何能够掀起阵阵热潮?
观众,“欠一张电影票”的情怀。“我要为我13岁那年没有被猫头鹰敲门的夏天买单了”“那部电影里,藏着我的青春”……对于为一部重映的片子再次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来说,沉浸在曾经熟悉的故事和场景中,重温那份感动和喜悦,带来的是情感上的满足,是向陪伴自己成长的老电影致敬。
一张电影票,实现一份情感的寄托。无论当年有没有看过某部影片,重映时,很多观众都会用“欠某某一张电影票”的流行语,向喜爱的电影及影人告白;或期待在影院遇见过去的自己,如当年宫崎骏的《龙猫》及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重映时,不少网友戏称“补票”。
经典,“穿透悠悠岁月”的力量。经典作品反映深刻的主题,有着多维的视角,往往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可以给不同时代的观众带来启示。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4K修复导演剪辑版重映
比如,电影《哈利·波特》通过一个庞大神奇的魔法世界,传达了爱、自信、责任、正直、诚实、善良等品性的美好;2012年重映票房高达9.46亿元的《泰坦尼克号》,除了爱情,更展现了在灾难中绽放的人性之光;《阿凡达》除了技术革命,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态伦理的思考发人深省……经典经得起反复“咀嚼”,不少细节会给观众带来“新发现”,与记忆和感悟进一步“对齐颗粒度”。
技术,“带来更新享受”的刺激。技术迭代,升级大众观影体验,如重映的3D版《流浪地球2》,带来了“座椅上的游乐场”;于11月1日返场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以4K修复版火热亮相……许多经典电影经过高成本的技术修复、数字化或3D转制,再次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
另外,有的重映电影作了内容上的补充和调整。如《一代宗师》新增部分情节推出3D加长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时,片长增加了7分钟。还有些重映是为给新片“暖场”,如《白蛇:浮生》上映之前一个多月,重映前作《白蛇:缘起》,《沙丘》重映也为《沙丘2》“紧急补课”。
二
重映影片因自带怀旧“光环”,拥有庞大粉丝群体、流量和口碑,往往票房也有保证,但也有不少遇冷的情况,观众“不买账”,甚至打出“差评”。
比如,不合时宜,上演“昙花一现”。一些近几年“首战告捷”的影片,尚未沉淀形成记忆情怀,在一两年之内迅速杀个“回马枪”,往往容易折戟。有些老影片也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卖点,直愣愣杀将过来,让观众一头雾水,其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如今年暑期,就有电影悄无声息地重映,仅有资深影迷关注,结局自然是“一闪而过”,票房惨淡。
对此,有观众认为,重映市场有时令人看不懂,似乎偶尔会“乱选片”,期待更加规范的市场管理,保证观众的观影体验,维护重映市场的形象。
所以,老电影重映也需拿捏好时机,顺势而为,比如,有的原片重映会选择在某个事件纪念日或上映N年等节点,引发一波“回忆杀”。
比如,用力过猛,造成审美疲劳。前几年,曾有人将一系列经典老电影“打包”引入院线,结果却反响平平。对于重映影片数量“度”的把握,有专家认为,电影重映只是新片放映的一种补充,如果重映的电影太多,难免引发观众审美疲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被疑借势,引发观众反感。一些被认为有蹭热点、“抱大腿”嫌疑的重映电影,很容易遭到网友diss,从而难有票房斩获。如今年有部西游题材的电影重映,被疑蹭《黑神话:悟空》的热度,票房难与当年相提并论;一部重映的动画影片被指“蹭流量”,让人误以为是某知名动画电影的续作,有网友称其欺骗观众,甚至表示遭到了“二次伤害”。
三
重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电影市场活力,但在“热”和“多”的背后,也要看到一些重映影片遇“冷”,新片数量供应相对“少”的事实,从而多措并举,让新的优秀影片不断涌现。
吸引更多“新粉”,适应年轻一代观众口味。
在重映影片中,那些遇冷的电影或是“咖位”不够,或是原样重现,单纯“炒冷饭”。相比之下,IP足够强大的《哈利·波特》全系列,表现得诚意十足,这次重映的是多种制式,例如2D、CINITY、IMAX和Dolby Cinema版本都有,如同引进了一部全新进口片,更多制式选择也成为吸引影迷进入影院的一大原因,有越来越多魔法学校“新生”入学,他们走进电影院相当于观看“首映”。
随着时间推移,观众主体变化可能导致经典影片与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观影节奏乃至价值观产生偏差。华丽的特效、宏大的叙事固然重要,但在新一代年轻观众眼中,内容的深度、情感的共鸣以及文化的传承更为可贵。正如有专家所言,优秀的重映项目不仅仅是填补档期,更需要精准策划、尊重市场,确保技术和内容的高质量呈现,这不仅是对经典作品的敬意,更是打动新一代观众,吸引更多路人转粉的重要手段。
另外,推出续集或衍生篇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如2016年推出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就是《哈利·波特》的正统前传,它们不断延续着哈利·波特IP的人气。
多些“拉新”故事,让“雏凤清于老凤声”。
对于电影产业而言,经典老电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其“王者归来”,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怀旧需求,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还可以为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新电影“打样”。但同时,过度依赖重映可能会对电影产业的创新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应为新电影的出现留下足够的余地,不过于影响新片的生存空间,毕竟活跃的电影市场需要更多有话题度的新片上映,保证市场的繁荣。
经典固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但新的时代有新的技术,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也有新的故事。追随经典,为的是让今日的电影更快成长,涌现更多未来的经典,毕竟电影产业的发展要靠新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