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来厦门工作之后,一直出的普通门诊。普通门诊由不同的医生轮班出,每周的排班会根据当周的工作安排进行调整。和主治门诊、专家门诊不同,普通门诊在预约挂号界面没有医生名字,排班变动也比较频繁。这就会有一个问题:患者第一次看你,下次想找你复诊,怎么能约到你的号?你下周的排班可能还没出呢,你也不知道哪天出诊,这就是一个bug。
有的患者说,那加医生的微信或者留个电话吧?许多医生会这么做,我个人是不能接受的。也有医生会给患者工作微信,我也试过另启用工作微信,然而我根本不想打开它......遂弃之。
由于我对于公众号比较熟悉,所以尝试把公众号用于服务患者,于是另启用了一个门诊患者服务公众号。我感觉是比较方便好用的。使用经验总结如下:
1、第一个功能是发布门诊时间。公众号一天可以推送一条消息,所以可以用于通知门诊时间,这个是最主要的功能。我一般周末通知下一周门诊时间,患者就可以根据这个时间来预约门诊,就解决了普通门诊没办法看到医生出诊信息的bug。如果临时有时调班就提前一天再发个消息,患者即使没有改时间就诊,但提前知道换医生了,就不会一进诊室看到不是想看的医生而产生失望的情绪。
2、第二个功能是简单的就诊后的咨询。主要关于药物副作用的应对、服药相关问题的解答。公众号有对话框,患者可以发消息给医生,医生也可以回复,这个功能和微信聊天框是一样的,也可以发图片、语音。区别在于这个对话只能由患者发起,医生不能先发消息给患者,如果患者发消息超过48小时医生也不能进行回复。通常我一天会查看一次,也会提前和患者说如果公众号问问题,我24小时内肯定会回复。另外,除非你特意备注,否认你也不知道给你发消息的患者是谁,因此患者提问的时候需要说清楚问题,或者让患者拍个门诊病历发到对话框再咨询具体问题,我们看到病历就能想起来是哪个患者。
这个功能主要用于解决不紧急但影响服药依从性的问题。门诊的患者和住院的患者相比,病情没有那么严重,通常都在正常上班或上学,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会格外突出,一开始对药物耐受性会更差,即使从更小剂量开始,也很容易因为药物副作用停药。这个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患者刚开始用药时遇到副作用的时候,能及时得到解释和安慰。常见的副作用门诊时交代,少见的副作用出现了能够及时询问获得解答,患者就不容易慌张,服药依从性会好很多。而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TA知道如果有情况我有办法联系到医生获得解答,会因此感到心安。
前段时间有个患者在肿瘤化疗结束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抑郁伴焦虑,由消化科医生转诊到我门诊。我处方了舍曲林和劳拉西泮,告诉他一周后复诊的时间(有时候我会忘记让病人扫码关注公众号),患者服药之后出现了腹泻,非常慌张,好在他立刻挂了他消化科的主治医生门诊咨询,消化科医生解释可能是副作用,给他开了蒙脱石散止泻,过了3天腹泻就缓解了。他按上次我告诉他的时间准时复诊,我解释说有一部分患者服用舍曲林会出现腹泻的副作用,他一听是副作用就放心了副作用不可怕,说就怕不知道是啥情况。我这回记得让他和家属关注公众号了。患者用了2周药,情绪好转,副作用也耐受缓解了,继续用药1个多月,劳拉西泮减停,舍曲林50mg维持,患者就基本恢复正常,甚至重新上班了。
3、第三个功能是作为门诊宣教的补充。我前两年写了一些比较常用的科普内容(有的资源也不是特别好,有空我再更新一下),以及宣教内容,主要根据平时门诊重复说的话整理的,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比如画心境图的讲解,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组织语言,编辑好放在公众号上。可以设置菜单栏,患者可以点击就获得相应推送。在公众号页面服务栏也可以看到所有的菜单栏设置内容,点击就可以看到相应推送。菜单栏放不下的或者针对性强的,让患者关注公众号搜一下关键词,对相应文章点击收藏回家再看,能节约门诊宣教的时间。
4、第四个功能是方便转诊。其他外地医院的或者是本院其他科室门诊医生如果有需要给你转诊患者,不知道你门诊时间,可以让患者关注你公众号,就可以直接获得门诊时间,而不用再另外发微信或者打电话问门诊时间再转述给患者,简化了这个步骤。我的患者会推荐亲戚或者朋友来看我门诊,说会让对方也关注一下公众号,也很方便。去病房会诊的时候,如果患者有需要,可以把公众号告诉患者或者家属,患者出院后门诊也能找到你继续随访。
以上4个功能就是我最常用的、觉得很方便的用处,分享给有需要的年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