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03年开始,每年的9月10日就不仅仅是教师节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将这天设立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自杀的认知,推广和传播能够有效减少全球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发生的行动。
2021-2023年的宣传主题是“通过行动创造希望”。提醒人们,自杀是可预防的,而“你”就是预防的关键。每个人的微小行动,都能帮助到身边经历自杀危机的人,给他们创造希望。
近年来,媒体做了大量宣传,让公众学会识别深陷自杀泥沼的身边人,帮助大家避开对自杀的认知误区,既不过度关注、极度恐惧,也不回避、忽视、责备有自杀念头者,学习如何给他人带来一点光亮。
然而,有可能你本人正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正在求生的希冀与求死的桎梏里苦苦挣扎。笔者希望和你一起探索,通过行动,无论大小,看到不一样的可能,创造出生的希望。
理解自己
不指责、不否定
常有感到自己无路可走的人,会有类似的表达“我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与勇气,我想死的决心越来越强。我很自责、很痛苦,我对不起全世界,没有我所有人都会更好”“我每天只要睁开眼睛就是各种担心,这样的生活太痛苦了,痛苦到我想结束这一切”。
蝼蚁尚且偷生,一定有非常强有力的原因,让你连死都不怕。
通常,或是受抑郁情绪影响,深感无助、无望、无价值、自责、自罪,觉得自己活着毫无意义,丧失感受快乐与体验成就的能力,死貌似是唯一结局(认知性自杀);或是陷入焦虑情绪中,难以承受紧张、恐惧带来的剧烈痛苦,死貌似是最快、最直接的解脱(情感性自杀)。身在此山中的你,一叶障目,暂时找不到其他选择。
指责自己、继续否定自己,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尝试理解自己的困境、承认在特定情况下自杀念头的合理性。同时,退一步,接纳自己的现实处境,包容自己的一切情绪,不执着于对错好坏的评判。站在上帝视角看看,你在经历着什么,你怎么了,你的痛苦来源于哪里,寻找更健康、光明的路。
既理解自己“怕死”“要活得好”的本能,也理解自己“活得没意思”“想死”的冲动,知道死亡并非“解脱痛苦”的有效方式,是采取行动的第一步。
诉说你的痛苦
求助一下试试
通过人类社会的不懈努力,自杀这个话题,不再成为禁忌,讨论这个话题,越来越安全。当你意识到自杀的想法并不可耻,它只是你的一个想法,它的存在只是因为你目前还没探寻到更好的选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把你的痛苦倾诉出来,告诉你信任的家人、朋友、老师、同事、领导、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不要纠结是否会有用,也许倾诉本身,就已经能帮你分担痛苦;多一人知晓,多一份希望。
也许,你担心父母听到会非常难过;
也许,你担心朋友知道会看不起你;
也许,你担心专业人士也帮不到你。
但请坚信,你值得活下去,伸出求助的手,给周围人一个机会。
也许,你父母非常难过,但他们在帮助你的过程中,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也许,你的朋友很能共情你的处境,同时给你出出主意;
也许,专业人员水平过硬,虽然耗时不短,但真的能够帮你找到出路。
你在求助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曾经没有注意到的,身边层出不穷的资源。
● 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他人,原来内心跟你一样煎熬;
● 平时联络很少的朋友,原来对你如此的关心;
● 木讷、不善言辞的同事,原来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你眼里的穷途末路,原来可以瞬间重启。
尽管很难
也要努力积累积极体验
积累积极体验,会在波涛汹涌的痛苦无望和你之间,筑起一道安全大坝。这也是通过行动创造希望中最难也最重要的努力,也许能帮你找到构建值得活的人生的法门。
短期的积累
想想那些能令你愉悦的事情吧。包括:
过去你做过,能让你感觉舒适的事情;
目前你做了,可能会开心的事情;
你没有做过,但愿意尝试的事情。
把这些事情列出来,构成个体愉快事件清单。可以是去听场音乐会、去滑雪、去海边、去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大活动;也可以是喝杯咖啡、撸撸猫、照顾花草,这样的日常小事。开开脑洞,把它们列出来,尽量多列,最少保证20项。
再列一张,可以和家人一起做的家庭愉快事件清单。邀请家人一起商量完成吧,可能产生愉悦幸福感、享受彼此、享受时光的事情。
例如,跟女友去一趟浪漫的土耳其,跟父母去郊区徒步,跟哥哥一起看个综艺,全家一起吃顿晚餐等等。它们可以来源于你们过去的经验、现在的期待、未来的心愿。也是最少保证20项哦。
也许此时此刻,你觉得做什么都没意义,做什么都不开心。但是,无论现在是否想做,先尝试做了再说。每天有意识的,从个体愉快事件清单中,选一件事情做。每周3次,主动的从家庭愉快事件清单中选一件事情来做。
注意,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意识的觉察产生的积极情绪。“我本来一点不想跟朋友出去吃饭,但抹不开面子去了之后,发现居然挺开心的,好像找回之前的快乐感觉。”就是这样的觉察。
当然,也有可能你多次尝试,很难觉察到积极情绪。没有关系,请继续专注于清单中的事情,花一点时间,去做就行。
长期的积累
试想一下,如果一直做这些让我们获得短期愉悦的事情,而没有长远目标,情况会怎样?我们能获得幸福吗?我们能压抑最大化的“死本能”,让“生本能”元神归位吗?如果我们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不考虑未来、不考虑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5年后、1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答案是,我们能够活下来,但仍然无法构建值得活的人生。
所以,除了短期的即刻满足,我们还需要长期规划。
做适合自己的长期规划,首先需要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好奇一下,什么是你优先考虑的事情,哪些东西对你是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家人、乐趣、知识、责任、群体归属感、被尊重、社会地位、财富、成功……然后,确保长远目标和价值观一致。
例如,你最关注的是照顾好家人、多享受生活,那么长远目标就不太适合定为天天加班、事业成就最大化;你最关注的是亲密关系,那么长远目标就需要包括提高爱与被爱的能力、改善与爱人的互动模式。
面对一个长远目标时,你可能会觉得太难达到了,更动不起来了。那么,可以先将目标拆分,写下一个个小小的步骤,先迈出第一步。制定目标时确保符合smart原则(可参考新年伊始,Flag立起)。
实操而言,先列一个与长远目标不相悖的待办事项清单。
想想你有什么需要完成的小事情。例如,周四去看x医生门诊、回领导电话、完成一项作业、扫扫卧室的地面、给妈妈烧一个菜,或者更小的,打开电脑写稿10分钟……
想想有哪些有用,但你不太擅长,有一点点难度,然而做完能让你感到自己有能力,让你感觉更有自信的事情。例如,学一次游泳、找陪练学车2小时、做一个十字绣、练习一次乐器、完成一套拼图……
注意,你是为了成功而做计划。尽量选择可以完成的,又有用的任务。每天,在清单里面选一件事情来完成。如果今天的任务失败了,也没有关系,明天让自己完成更轻松的、能成功的任务,就可以了。
建立掌控感,绝对有利于你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增加自我效能感,消灭自我否定。
当我们深陷前途无望、痛苦无助的沼泽中时,看不到未来。我们误以为所有问题都无解,死亡才是解脱。如果我们活下来了、好起来了,往回看,自杀念头亦或行为,只是阻碍岁月长河平缓流淌的一颗巨石,它虽能减缓河水流动的速度,但水流仍会奔涌向前。只要河水继续流动,行动就能创造希望。
参考文献
1、http://m.chinanews.com/wap/detail/zw/sh/2021/09-10/9562343.shtml
2、黄悦勤.阻断抑郁者的自杀路. 大众健康(2020).
3、张婧. 有自杀想法,也可以不做自杀尝试——辩证行为疗法在高中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何萤萤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何萤萤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表情包正式上线啦,大家用起来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相应表情哦~
百态人生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关注“精神卫生686”,及时获取更多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