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雅萱,深度训练营九期营员,正式成为一名记者已有2年,韩国电池厂大火、湖南团洲垸决堤、英国最大比特币洗钱案、哈尔滨公安局原副局长涉嫌黑恶势力犯罪……日常工作中,她在社会、法治、时政、泛财经新闻中穿梭。记者,是吕雅萱从学生时期不断在各行业实习筛选出来的她喜欢的职业。学生时代,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未来要做什么,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去互联网、快消、咨询、医药等行业实习,也去到传统媒体平台当实习记者。通过这些尝试,她渐渐明晰自己喜欢自由度高、能介入并理解社会运转、获得新知的工作,于是毕业前夕,她决定成为一名记者。入行两年,吕雅萱仍然在新人记者的成长期,对于新闻行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的想法是:抛开外界对新闻行业诸多并不一定专业的点评和唱衰,也少一些记者职业自我强加的感动和道德感,如果发自内心地关心社会、喜欢新闻采写的每一环节,那就做下去,不喜欢了,或者开始现实地比对、考量与纠结了,那就潇洒点离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才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做得开心,也更容易做好。一名新人记者怎样摸索“进化”?在纷扰的变化中,又如何倾听自己的声音?吕雅萱坦诚书写了自己的答案。[4]《紫丝带妈妈:孩子被抢走后,妈妈们的守望互助》
吕雅萱毕业后即入职界面新闻,今年10月,她当记者已满两年。回想自己为什么想做记者,她倾向于是通过学生时期大量实践筛选出来的结果。吕雅萱本科学的是理工科,从大二开始她逐渐明晰,她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喜欢什么?她也不知道。于是,她决定通过实习进入不同行业去尝试。那时,蓬勃的互联网行业仍然是诸多毕业生的选择,她于是把实习简历投入互联网公司尝试不同岗位,也去过咨询公司写研报,去快消外企的市场部、电商部跟项目等,每次实习都持续几个月到半年,“试了很多行业和岗位,但没有一个让我觉得‘喜欢到必须要做’”。不同的尝试后,吕雅萱开始进入媒体行业实习。在此之前,她刚刚结束在深圳一个暑期的医药销售实习,谈及为什么做完销售实习后转变到去媒体行业实习,她说,这份销售实习破除了她对应该找一份什么样子的工作的固有见解,她明确了自己喜欢能独当一面、不需要每日坐班、能和社会打交道的工作,一个念头在吕雅萱脑海中浮现,当记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那段时间她开始对媒体行业产生兴趣,从深圳实习完回到学校后的那个秋天,她每天去图书馆坐着看很多之前的媒体稿件,了解媒体行业生态,尝试进入媒体行业。当时,吕雅萱朋友圈里有一位在上海一家传统纸媒做记者的前辈,她给这位前辈发了一条自荐微信,争取到给这位前辈当实习生的机会,敲开了媒体行业大门。通过在这个平台积累的几篇稿件,2021年11月,吕雅萱又去往北京的北青深一度实习,在这里吕雅萱独立完成了两个选题,其中一个是北京朝阳医院的一项卵巢冻存辅助生殖技术。在长线操作过程中,吕雅萱感到迷茫,“不知道该抓什么点去写”。北青深一度的编辑及时跟进,让她得以顺利地推进选题, “在跟编辑讨论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就慢慢地解开了,成长了很多。”如今回忆起在北青深一度实习的那3个月,她觉得是“自己新闻理想的巅峰时刻”。实际上,据吕雅萱了解,几乎所有在北青深一度实习过的人都认为,这个编辑部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新闻界的“乌托邦”。虽然在媒体行业实习的时间不长,但在2022年6月毕业前夕,吕雅萱明确了记者是她真心喜欢干的职业。在这期间,为了有更多机会接触新闻业,吕雅萱加入了深度训练营,深度训练营邀请很多在新闻采写一线的记者和编辑来开讲座,让作为非新闻科班的她,有机会深度理解新闻业的运作,成为她的新闻第一课堂。2022年毕业季,吕雅萱向不同新闻机构投递了简历。当时她也在想一个问题,自己想做什么类型的报道?相比于只能专注操作长线选题的新闻机构,在从业初期,她选择了稿件更灵活、新闻性更强的界面新闻,从最基础的热点消息稿写起。作为网络新媒体,界面新闻对稿件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这对记者操作选题的速度提出要求,吕雅萱所在的界面新闻中国组,需要及时对社会、时政、法治等领域的热点事件快速作出反应,不管是短稿还是长稿,操作的时间都有严格限制,记者不能拖稿。吕雅萱第一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较大关注的稿件是《体育馆坍塌背后:一个建设局退休干部的房地产生意》。2023年11月6日,事发当晚10点多,她在全网率先一天发出消息稿件。后续跟进报道中,她利用裁判文书网,突破找到了与坍塌体育馆建筑开发商吴立迁有过较深接触的一些人,在大多媒体只是从工商信息中刻画吴立迁形象的局限中,率先把吴立迁在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形象和生意往来做出报道,在事故发生后3天成稿,稿件发布后,得到多个新闻APP弹窗,全网收获100w+阅读量,稿件还被评选为“磨稿子”2023年度报道。吕雅萱称,这类社会热点类稿件发布后,她会注意在各个平台上刷稿件的留言区,特别是IP地址显示在事发地区的网友的留言评论,在其中继续发掘有价值的报道方向。做这篇报道的过程中,单位并没有派吕雅萱去现场,因此这篇稿件在她看来,虽然很有关注度,但有着欠缺扎实的硬伤。同样是东北地区的政商类选题,今年10月下旬,原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家族被曝涉嫌黑恶势力犯罪,吕雅萱获得去现场采访的机会,通过10天时间采写,在11月初刊发《冰城公安局涉黑副局长隐匿的政商关系》,获得较大关注,她表示,相比之下去现场的这篇做得更深入一些。回顾两年的记者经历,吕雅萱认为最有意义的在于“新闻现场”。她说:“跑一次现场,经验就比上次更丰富一些,与人沟通的能力、突破能力、对社会运作的理解都会提升。”她表示,去现场的机会对她这样的新人记者来说很宝贵,一定要争取并珍惜。各种突发新闻是吕雅萱采写的一大重点。事发后,吕雅萱先通过网络渠道快速找人,发布比官方通报多些信息增量的稿件,如果编辑部研判事情重大,当天就会派记者赶往现场。团洲垸受灾村民把家中生活用品搬到堤坝上放着
摄影:吕雅萱
两年记者生涯里,吕雅萱经常会遇到相同题材的社会新闻,比如火灾、矿难、气候灾害等。在报道同一题材时,她会考量事故背后是偶发性因素偏多,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制度性缺陷,后者是报道呈现的重点。此外,让手握权力的人得到监督,是她一直感兴趣的新闻报道方向。媒体对发稿速度的追求,让吕雅萱在一些时候感到压力。经过两年在媒体机构的训练,她承认,做新闻报道只能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如何平衡稿件的时效和完成度,只能通过日常海量选题的训练尽量做到比上一次更好。对于追求流量和吸睛度,吕雅萱希望媒体机构能有自己的魄力和定力,用审美和品质引导读者关注真正有价值的议题。除了看重自我成长,作为机构媒体的正职记者,还需要考量现实因素。对于单位每个月安排的KPI,吕雅萱说,一开始,每个月完成15篇左右的稿件对她来说较为困难,但记者作为一份糊口的工作,她表示,一些时候不能过分追求工作中的精神乐趣,“还是那句话,做记者是平衡的艺术,只能通过训练去尽力达到理想的操作状态”。操作的选题数量不断增加后,除了关注一篇稿子发出后在社交媒体上的回音,吕雅萱在操作每一个选题中感受到心流体验,采写这个过程对她来说是有乐趣的。吕雅萱似乎较少有对职业选择的怀疑。她自知走在哪一条道路上,只要还喜欢就一定会继续做。新闻业在这个时代正在被不断唱衰,但吕雅萱说她不怎么感兴趣这类言论。她认为,专业记者离彻底消亡恐怕还很远,相比于聚焦主义和未发生之事的争论,身体力行多写一些新闻,边做边观察,或许比只是站在岸边观望体悟更深。相比于学生时期喜欢讨论新闻理想,真正进入一家新闻机构做记者,让吕雅萱对新闻的理解更加落地,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记者去适应妥协、删减,甚至在一些时刻保持沉默。她表示,这样做不意味着认同,只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场上,来日方长等待更多机会,“这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做新闻,不完美但真实”。面对舆论场上大家普遍讨论的记者职业问题,吕雅萱认为,一些观点偏片面,还是需要个人去亲身体验。比如,大家认为记者是没有“钱途”的职业,但在她眼中,记者时间自由度高,不用定时定点坐班,工作中较少的行政属性,有空余时间进行阅读、个人写作和思考一些问题,这种思考又能反哺做下一次选题。公司还能出钱给记者去新闻现场,让记者出去接触和认知社会,在她看来,这对年轻人来说,比每个月多几千块钱更重要。记者工作方式跟一个人原本就喜欢的生活方式相契合,她认为是最理想的职业状态。吕雅萱仍然有着新人记者对于职业成长的焦虑,回看职业初期写的稿件,一些让她“不忍直视”,心平气和下来她也认同,要接受自己作为职业选手的发育成长期,虽然不够好看,但重在拔节生长。“经过两年,你会发现自己学到的远比想象中要多。”如今的她想对刚入行的自己说。对于想要做记者的年轻人,吕雅萱认为,最有效的成长方式是去一家支持实习生独立采写的新闻编辑部,体验新闻采编全流程,体悟其中的挫败、妥协和成就,再问自己,是否愿意做这样一份工作。在做记者的路上,吕雅萱始终强调人的主体性,不过度渲染理想和付出,不跟随舆论和时代摇摆,真心喜欢做记者,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