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彤是后浪研究所的一名年轻作者,大学毕业就直接入行的她今年25岁,是媒体工作者当中毋庸置疑的“新生代”。小彤大学阶段就经常在36氪上看各种资讯,关注着互联网不断更新的动态。兴趣导向,目标明确,毕业后直接进入36氪实习的她顺理成章地留下来工作,在后浪研究所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小彤至今的工作经历既是很多年轻传媒工作者的理想状态,也是很多年轻作者的目前的人生缩影。一直在观测年轻人、书写年轻人故事的她,自己也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一些刚刚走上作者岗位,纠结写不出爆款的年轻人;一些大海捞针式寻找访谈对象的年轻人;一些因选题操作困难而停滞不前的年轻人……正因如此,她不仅是年轻人新闻的创作者,也是与年轻人进行心灵碰撞的交流者、学习者。没有过来人的视角,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她在用心解读受访者的困境,共情受访者的心理。拿起观测青年的望远镜,真实的工作体验让她深感新闻工作的挑战,从报选题到寻找访谈对象,每一步操作都可能遇到挫折,每一次“害怕”也可能是机会。她始终保持着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对内容创作的执着,通过关注那些与自己认知有反差的年轻人现象,杨小彤持续进行深入的访谈和观察,用文字和数字化的方式阐释年轻一代的面貌,希望为更多年轻人和想要了解年轻人的群体建立沟通的联结。杨小彤
Q:您是怎样在日常生活洞察年轻人的生活特性,筛选出可以操作的选题?
A:我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观察年轻人。一个新的趋势在形成初期是缓慢的,因此在及时捕捉后,要与主编一起探讨它值不值得做、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趋势算是我的日常,在平时刷社交媒体时,永远要带着主动捕捉新趋势的意识。当你偶然发现一个趋势并深入探索后,会在社交媒体上发现更多有相似经历的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一趋势。A:当时社会对预制菜的态度是非常负面的,不过我发现有些年轻人竟然自己在做预制菜,就跟主编报了这个题。在社交媒体上可以找到很多每天分享自己自制预制菜的人,他们也很乐意和我沟通,我在交流时也很幸运地收获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素材够,框架就会捋得非常顺,整个操作也非常快,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就写完发布了。A:在查阅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患癌者趋于年轻化。在对社交媒体的观察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年轻抗癌博主,我们意识到带癌上班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开展了这一选题。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寻找交流对象很不容易,我尝试联系了二、三十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带癌上班经历的人,最终只有三位同意接受访谈,此外跟他们约时间也不容易,前前后后差不多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三个人都聊完。在访谈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很难让受访者打开话匣子。许多受访者不愿意透露太多个人信息,在交流中也比较抵触我的进一步追问。这限制了我们更深一步获取信息,也没能解答一些好奇点,比如“他们怎么是怎么一边化疗一边上班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经历了什么”“他们具体的疼痛是怎样的”等更细致的疑问。A:我们普遍对养鸟的认知是是老年人陶冶情操、打发时间的活动,然而我在小红书和抖音上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分享自己养的小鸟说话、唱歌、吃饭的视频,这与我的既有认知形成反差,因此报了这个选题。题材轻松,然而操作也非常艰难。为了让选题足够饱满,我们需要确保受访者的差异性。社交媒体上的确有很多相关的博主,但回应我的寥寥无几,我们辗转在不同的社交媒体,耗费了三周时间才找到足够的交流对象,最后联系到了一位小鸟画手、鸟知识博主和鸟笼设计师。对话中,我们发现许多养鸟的年轻人年龄很小,甚至还有小学生、初中生,和他们沟通时就会有代沟。在采一位小学生养鸟者的时候,我需要反复解释我的问题,确保他理解,同时因为小孩的语言比较零碎,要有耐心地引导,让他讲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我们还联系了一位卖家,在对话过程中他的回答过于简单,也对我们的追问很不耐烦,比如说问他为什么喜欢养鸟,他就回答两个字“喜欢”,虽然硬撑跟他聊了一个小时,但因为缺乏有效信息,只能放弃这个对象的素材。这也是我得到的一个反思,如果跟一个对象聊得非常累的时候,就要及时止损。Q:在做年轻化的选题的时候,有碰到过撞题的情况吗?A:当时访谈完《「带癌上班」的年轻人,和他们不能失去的工作》这三位交流对象后,发现另一家知名媒体抢先发布了类似的稿子,甚至其中一位交流对象也撞了,当时还挺着急的。但比较幸运的是,他们用自述的形式写这些交流对象的故事,我们用了叙述去呈现小群像,并且也提供了一些信息增量。因此,当你发现一个现象时已经有其他媒体发布过相关内容时,你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一趋势下年轻人的行为和观点,寻找新的启发。Q:如何保持在追逐流行趋势的时候避免同质化?您会如何平衡时效性和质量?A:其实我追热点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从业4年,我只做过一次追热点的稿子,是关于某大厂酒局性骚扰事件,我们想要联络一些被酒桌文化困扰的年轻人做选题,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征集交流对象,也在媒体社群发了征集文案,在两天时间里完成了交流,并采用操作速度最快的自述形式来写,整个过程差不多用了3、4天的时间。尽管它对于我来说已经很快了,但也没能赶上其他媒体的速度。此外因为这个文章没有提出比较有意义的信息增量,传播度也不是特别好。因此如果在没追上热点的时候,又忽视了整个稿子的质量的话,最终的结果就不如所愿。时效性和质量难平衡是常有的事情。假如你有一位非常想约的交流对象,但是又想不到新的角度、想不到可以再给读者提供什么新的点的时候,往往不得不放弃,第一次放弃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可惜,好像自己错失了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但是当你发现一个月会出现好几次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就慢慢会适应了。因为你不可能既保证时效,又保证质量,这是很难去抉择、去平衡的事情。Q:我们关注到您的写作风格比较客观,不会有一些比较主观或文学性的内容,这种写作风格是怎么形成的?A:我不太喜欢在稿子里加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我喜欢比较客观地陈述交流对象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判断和感受。我刚开始写稿的时候也会加一些文学性描述,会显得好像“有文化”,但是和编辑交流后,我发现越简单、越直白,读者才越能共情、理解文章,我也慢慢形成了这种比较直给的写作风格。Q:数据报告类的选题操作和故事类选题的操作流程、要关注的重点有什么不同吗?A:故事类选题一般是自己一个人完成,而后浪白皮书这种数据报告类的选题流程比较复杂,涉及到数据收集、内容撰写、插画设计等部分,需要团队一起合作完成。每一个环节也都涉及到团队配合,在设计问卷的时候,我们会一起探讨出问卷内容。比如说之前做《年轻人副业报告》,我们就是两个人头脑风暴,互相补充问题,也会邀请部门同事内测,逐步丰富问卷的内容和问题。根据问卷提炼出的呈现在报告中的内容要能和年轻人产生共鸣,写作风格上需要更轻松、幽默、简洁。传统的文字稿字数在四千五左右,数据报告大概只有两千字左右。数据类报告还需要和设计师合作。我们设计老师是很有创意和脑洞的人,我们的合作总能爆发出很多“灵光一闪”的时刻。比如之前我们在做《2023年轻人户外报告》的时候,我们想到了结合插画和图表去呈现复杂的数据,这个过程体验感就很好。和传统稿件相比,后浪白皮书用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思路和工作流程,比较轻快,也算是写长篇稿子写作间隙的小小喘息。A:我们会在内部头脑风暴中找到话题点。举例来说,我们曾关注到网上有一个特别火的段子,讲的是年轻人一下班就把头像换成黑色的,代表自己已下班,这让我们发现“下班”这种状态很能击中年轻人的刺激点,于是就推出了《年轻人下班报告》。总之,你需要自己去观察,然后围绕当下的一些趋势进行一些提炼,并构思一下适合呈现的方式。A:多上网冲浪,比如在抖音评论区,小红书评论区和微博热搜看看年轻人在讨论什么,积累一下最近的热梗热词。在日常生活中多看看年轻化风格、创意向的公众号,积累短平快稿子的写法和策划思路。Q:后浪研究所每篇文章文末的互动话题起到什么作用?在评论区大家的互动会给选题带来怎样的启发?
A:我们会围绕着稿子的主题进行提问,比如邀请读者分享他们对于这个新趋势的想法或者分享他们类似的经历。这种互动能让引导大家更深入地阅读和思考稿子。第二个好处是给我们和其他读者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有时候评论区甚至会出现和文章主题截然相反的观点,让探讨的话题更丰富、更饱满。A:我希望能通过这些故事,给更多年轻人一些参考和建议。比如之前做的一些和疾病相关的稿子,包括偏头痛、带癌上班,我希望能为经历相似困扰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参考,让他们通过这些稿子能了解到,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年轻人,也希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每次看到评论区有人说“学习到了”,“也想试一试这种方法”之类的话,我觉得还蛮有成就感。这样正向的反馈会在我感到挫败的时候,给我一种“突然回血”的感觉。Q:作为年轻作者,您认为自己写跟年轻人相关的稿件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呢?A:我认为优势是能更快地捕捉社交媒体上刚出圈、初显热度的年轻人所代表的新趋势。劣势就是在写作和交流上的技巧不够成熟。比如在交流的时候,优秀的作者和编辑老师能很快地抓取访谈对象的关键信息并及时追问,挖掘到更有意思的信息。而在写作的时候,还会存在语言不够精炼、对素材的敏锐度不够高的问题,而经验更丰富的作者和编辑们则能很快地辨别出关键素材并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写出来的故事也会更吸引人。Q:您本身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日常工作中和千姿百态的年轻人不断打交道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在做了这么多关于年轻人的稿件之后,您觉得年轻人是怎样的?A:同为年轻人,他们不同的态度和特质也不断影响着我。比如之前我访谈了一位唱粤剧的女小生,在朝夕相处的时光里目睹了她台前幕后的鲜活故事,我会被她对粤剧的热爱和激情所打动。做素人稿件时,看到他们去养猪场养猪、自制预制菜、为了攒钱开始使用现金......和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生活模式的年轻人也总在调动我新的生活热情与兴趣,带给我非常多生活中的启发。在入行之后,我对年轻人的认识更全面了。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多样,也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是旷野不是轨道,你永远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完全写透这一群人,但也让你始终对他们抱有好奇,并且在他们的身上学到新东西。*图片源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