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风窗黄榕珊:工作指“南”,调研指“北”
✍🏻整理人:黄炜彤 平斯涵
📝编辑:陈子桐
2024年“南风窗·调研中国”简介:《大学生整活,易如反掌》
[1]还没毕业,大学生决定先去“闯社会”
图片源于受访者
职场中最应具备的宝贵品质有哪些?如何对抗工作的无意义感?黄榕珊,作为调研中国公益项目主理人,以其过往工作经历为例,展现了如何在职场与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北极星”。她在南风窗的不同工作体验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通过开展调研中国项目,将对社会的深刻关怀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并赋予意义?如何通过经验复盘,梳理出一套新媒体运营、项目管理和个人成长的方法论?黄榕珊分享了她的职场经历及方法论,希望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我这几年在南风窗都做过一些什么工作。作为一个新闻系学生,2019年—2020年,我进入南风窗新媒体实习,成为一名新媒体运营实习生,从零开始做设计、做文创;2020年7月,毕业后正式入职南风窗,10月份就从新媒体部转岗到品牌会务部;2021年我开始接手调研中国项目,成为负责人至今已有四个年头。为什么我会将自己描述为一个“职场体验派”?因为虽然我只有南风窗这一份实习和工作经历,但在转岗和不断进行新尝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岗位,也获得了很多不错的体验和反馈。在我进入南风窗之前,其实我完全没有任何的设计经验,但是因为当时南风窗新媒体也没有题可以让我写,所以当我们的美编组组长说找不到人可以来设计一个新的版式时,我就说那让我来试试吧,一试就打开了设计的大门。自2020年开始,我为南风窗公众号进行了三次改版,2022年最后一次设计的版本至今仍在使用。此外,我还一边自学PS和AI,也做了一系列的海报、品牌logo和文创产品的设计。这些经历让我在新媒体运营中具备了更全面的技能。其实在传统媒体行业的,大家一直在寻求融合创新、转型升级,那作为职场小白,我们的优势其实就在于新,“没有岗位,就创造岗位”,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情,你愿意且有能力去做的话,你就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岗位。我鼓励大家在职场中勇于尝试新事物,只要敢想并逐步行动、解决问题,就能实现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提升自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想要成为一名职场体验派,我认为首先需要将自己培养成职场“六边形战士”,即具备以下这六种能力:目标力、学习力、分析力、创新力、说服力和领导力。目标力指学会制定在职场中的目标,有了目标才可以对抗努力过程中的消极情绪。我们可以将目标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长期目标需要思考“自己想获得什么”,是收获平台和项目的经验、资源,还是积累作品和成就;短期目标可以从年月日入手来逐步制定和细化目标,例如今年准备深耕哪个领域、打算做哪些事,一步步拆解和细化到每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学习力指通过找到值得学习的人和知识进行模仿,应用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通过建立自身的思维模式来透视事物的本质及经济利益关系,从而撬动资源、解决难题。分析力指对一个问题或场景的分析能力,从本质上讲,即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如何执行这件事。创新力指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职场上,创新力一方面能够使自己获得新的体验和技能,另一方面公司或团体也需要成员去发挥这种创新能力,让整个组织得到更好地发展。说服力指如何去说服你的团队成员或合作伙伴跟你一起做某件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强势的、单方面的说服,而是通过建立信任、展示逻辑和事实、理解对方需求、传达共同愿景,最终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并支持你的决策或计划。领导力指通过影响和激励他人,引导团队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它不在于强势表达,也无关性格,无论外向还是内向的领导者,都可以通过适宜的领导和说服方式来协调团队。“职场体验派”还需要具备一个职场中最重要的特质:靠谱,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消除不确定性,让别人信任你。成为一个靠谱的人,要做到及时回复信息、及时反馈进度、产出成果自证。及时回复并不要求一看到信息就马上回复,你可以有工作和生活的切割,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处理。当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没回复,最好解释一下原因;如果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及时说明自身情况,并告知对方预计延期多久能完成任务,从而给人留下一种“事事有回应”的印象。在团队协作中,及时反馈进度才能好好推进事项,不会陷入无止境的拖延;此外,能够产出好的成果,也就证明你有能力完成某件事,从而间接说明你是一个靠谱的人。
北极星通常被视为不变的重要参考点,象征着指引的方向。如今,许多人在职业生涯中会经历迷茫期和倦怠期,因此需要一颗“北极星”来作为参考标准,通过这个锚定点,来帮助我们在前进中找到方向和应对消极情绪,避免因工作的无意义感而产生的倦怠和迷茫。那么,如何有效对抗工作的无意义感呢?
“每一年都去做一些新的事”。即使这四年来我一直在做同一个项目,但我每年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目标。第一年接手调研中国项目时,项目由资助制转变为评奖制,项目组的工作从报名团队中选拔出十几支队伍资助他们开展实地调研变成了按照作品的呈现进行评奖奖励,对接的队伍数量也成倍增加了,从十二支团队扩展到了百强,第一年我的目标是确保新赛制顺利实施。第二年,项目接到了赞助并引入导师制度,这一年我学习了如何落地赞助商权益并与导师进行沟通和配合。第三年,项目开始推进赛道及技术倡导,与公益组织发起共研计划。到今年,我也还在细化、迭代更新项目内容,并发起了调研中国志愿者项目“南风交响计划”。明年是调研中国二十周年,我们还会进行更多新的尝试。这种持续性的“升级打怪”,使我没有太多倦怠感。
确立目标后,主动掌控工作的节奏同样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长期处于没有明确目标或尽头的状态很容易产生倦怠感。而我探索出的新法是“主动设置DDL,终结endless,把握主动权。”为自己设定明确的截止日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实现短期目标上。当你主动设定一个终点时,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可以摆脱看不到头的内耗,不再纠结于工作的意义,而是专注于当前问题,到这个截止日期之后,再来想其他。这样,你反而能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主动去赋予工作意义,用具体的行动战胜虚无的不确定感。当然,职场的想象空间其实很大,不应把自己局限在一条固定轨道上。我们要运用创造力来拓宽想象,利用职场资源去做想做的事情,脱离原来的轨道。虽然没有固定轨道会让人迷茫,看不到目标,但在日复一日的进步中,你会逐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轨道,从而更快地接近心中向往目标。
在校媒和南风窗实习期间,我积累了新媒体和项目运营的经验,虽然现在已经是新新新新媒体时代了,但一些底层的逻辑依旧没变。新媒体运营的核心在于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相关、视觉和故事。对于微信公众号,需要明确受众定位。但如果考虑要扩大影响力和受众范围,选题和标题不应该专注于某个领域或赛道,应该更“大众”和不垂直。清晰的栏目设置虽然条理明确,但也可能因为过于“集中”,只聚焦于某一个很小的话题,只能吸引到小部分有强烈需求的读者。记者要保持挖掘推送与读者之间联系的意识,在情感上打动读者,让他们感到推送内容与自身相关并值得分享。此外,还可以让读者觉得大家处于相同的处境,并激发他们为此发声,从而自发传播内容。在视觉层面,如果一篇推文视觉效果出色或新奇,无论美丑,都会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增加分享和传播的可能性。至于故事,关键在于内容是否吸引人,能否引发受众的阅读兴趣。然而,内容本身是否吸引人并不仅仅取决于故事,背后还有标准化的流程和专业操作,这也是争夺注意力的重要一环。标准化非常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专业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对内对外都有作用。对内,程序标准化指的是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包括具体的操作时间流程和标准化的视觉呈现,保证稿件操作更专业,出稿更稳定和高效;对外,专业的微信公众号通常会使用统一的VI设计,从标题动图、小标题、logo到尾部引导设置,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既塑造了专业形象,也提高了排版效率。在这样一个程序化的操作基础上,最能影响读者的还是标题,而标题最后的落脚点永远都是“受众”。无论是推文的视觉呈现还是标题的设置,受众始终是最核心的考量,标题的作用在于引导受众阅读文章。因此,标题的设置方法尤为关键,它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打动受众:一是标题内容涉及人人关心的公众性话题,二是在标题中使用数字去抓人眼球,三是具备作词思维,使标题押韵工整朗朗上口,四是巧用谐音梗增加传播力,五是隐藏和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六是选取与读者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作为文章标题,七是从事件中具有天然冲突的部分提炼标题,八是删除不用的干扰信息使标题更加聚焦。每个步骤都是争夺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播力。掌握项目运营方法论后,我们再以调研中国为例,分享如何统筹项目。这个部分我把它切割成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在外部,制造一个创造力的黑箱,设置好参数规则和参数。调研中国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黑箱,每年的选题和构思都是相对不确定的,我能做的就是去设置参数和规则,去告诉大家作品的具体要求、执行方式和提交时间。另外,就是把创作的主导权全都交给参赛者,相信青年能够去输入奇思妙想和创造力,创作出一些非常精彩、优秀的作品。同时,我们会通过迭代和优化算法,每年调整计划,创新比赛形式,不断改进工作方向。
在内部,设置项目的运转流程,在团队中去对齐颗粒度。年度项目的管理,应以时间为轴、以阶段为单位去进行项目拆解。调研中国每年的运维时间是基本固定,我们将其划分为预热、启动、推广和评审开发等阶段。5月是预热,包括高校分享会和启动招募;6月为报名和启动;7-8月中期有百强能力训练营;9-10月作品提交后进行评审开发,11月上旬举办颁奖典礼,每个阶段有明确目标。
此外,项目的统筹颗粒度应“精确到位,责任到人”。其四个指标如下:1.Why,本阶段的目标。大家至少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让团队协作人知道大家其实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合作,而不是为了完成你给我的任务而已,从而充分调动积极性。2.What,本阶段的具体事务是什么,要操作的步骤有哪些?3.When,具体执行时间。DDL(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了解DDL有助于安排处理时间、确定优先级,并制定后续计划,因此DDL非常重要。4.Who,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负责人,避免因无人接手而导致项目搁置。作为统筹者,必须确定项目颗粒度,并主动指派负责人。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一个系统的管理工具——PDCA,涵盖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调研中国项目执行的流程表涵盖阶段环节、内容说明、执行时间、具体事项、负责人、完成进度、备注和检查复盘等指标。通过这些细化的流程,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和责任,每年都会基于反馈和经验进行更新。同时,在像校媒、志愿者项目这种没有硬性权力结构的团队协作中,职场技能中的说服力和领导力尤为重要。通过明确目标并说明其重要性,可以联合志同道合的成员形成合作关系,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工作。
“做事”的方法论应包括经验积累、复盘和标准作业程序(SOP)。复盘是经验积累的关键,能够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我看来,生命是由时间和精力构成的,如果你不去复盘,浪费了经验,其实也是对生命的浪费。通过不断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转化为标准作业程序(SOP),既能帮助个人梳理操作步骤、积累经验,也能提升团队效能。通过共享SOP,团队成员能够快速配合,实现高效协作,加速个人成长和团队进步。我觉得深度训练营的经验复盘其实做得特别好,为后人的操作提供了已经验证有效的方法论,从而尽量避免团队协作上的一些不好的地方。“成事”是我这几年让调研中国影响力逐渐扩大的方法论,涵盖三个关键要素:利益、表达和组局。首先,通过梳理利益逻辑,明确各方的需求和利益相关方,并找出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从而达成合作共识。这一过程虽然看似功利,但却是促成合作的基础,是组成一个“局”的重要基点。其次,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有效地沟通与说服,能够让各方理解彼此的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合作意愿。表达不仅包括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沟通,都是需要不断锻炼的技能。最后,通过组局,整合资源,将不同利益方联系起来,共同完成任务。作为项目统筹者,要在提供方法论的同时,明确反馈和方向,让团队成员在实际操作中成长,而不是简单地替他们完成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效率,也促进了成员的个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Q:在上次与深度营的采访中,您提到自己与调研中国项目共同成长。能否分享对您个人影响最深的一点经历?A:首先,调研中国让我得到了职场专业性的锻炼。其次,调研中国也可以算是我在职场里面的“北极星”,它给了我一个明确的方向。我在调研中国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特别是我跟很多学生交流接触之后,他们说自己会从调研中国中学习到很多,让我觉得做这件事情挺有价值感。公益也好,教育也罢,都是我以后想要去做的事情。这里的教育不是指学科或专业培训,而是个人影响个人,通过生活体验的影响去达到教育的目的,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成长。Q:克服工作中无意义倦怠感的方法是每年尝试新事物,但如果这些新事物并非自己喜欢,且与“北极星”目标没有高度契合,是否还需要去做?如何判断新事物的价值,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A:大家要对自己的认知区、能力区和舒适区有清楚的认知,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具体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再向着目标去做。不断扩展能力圈,你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再去不断扩展认知,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更广阔。Q:关于校媒运营,之前看到一些选题可能内容上比较一般,不够有深度,也难以带给人思考和共鸣,但是形式上比较有新意,补充上内容上的不足,像这种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情况会不会让受众看起来不知所云、比较倦怠?A:校园媒体就是重形式,轻内容。如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我关注校园媒体最主要的需求就是知道这个学校在发生些什么。那其实包括我们普通推出的一些信息类的东西,即使没有太用心的编排,但是它充分满足了受众对象的这种硬性的信息需求,它的阅读量就肯定非常高。校媒从业人员的作用其实是做一些比较“软”的题——比如拍校园的风光、一些设计的图文。再把市面上比较新颖的形式、比较热门的梗,跟校园的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填补大家“相近性”的需要,他可能就会点开去看。如果你自己本人是有做那种深度内容的追求的话,其实可以尝试一下去进入这种深度的媒体进行实习。A:如何写好文案,不妨回顾我此前阐述的标题创作要点,因为拟定标题本质上等同于构思一段引人入胜的文案,它同样要求包含悬念、冲突与精炼等元素。大部分文案都是一个很短的句子,力求言简意赅,所以需要删减一些没有必要出现的文字。此外,文案的质感往往源自其内在的冲突感,尤其是巧妙运用通感手法。例如宜家平板拖把的广告语“有些工作就像污渍,拖一拖就没了”,这句话不仅展现了文案的质感,还巧妙地引发了受众的共鸣,将生活琐事与工作拖延的烦恼相类比,实现了通感上的和谐共融。另外它的表达和语言结构都相当简洁,是运用了各种方式方法之后呈现的一个比较好的文案。平时可以结合我提出的方法去检查文案,同时也可以去关注写文案的公众号,了解各种方式和技巧,多写多练。*文中图片由分享者提供
[1]沈燕妮:好的非虚构作品,还具有哪些可能性?|媒笔记
[2]徐若然:我在清朝做“八卦记者”|媒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