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打工人见闻: 曾经的欧洲强国为何会陷入技术性衰退?

文摘   2024-10-07 20:09   德国  

出品 | 另外一种生活

作者 | 夏天的香草 summervanille

微信号 | lyannq

"接着上期德企打工人见闻: 我曾亲历德国家族企业风波关于我在国内德资公司的工作经历,这篇文章将继续探讨我在德国的工作经历。
开头部分,我会分享出国对我个人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在此中找到些许的共鸣。
在文章中段,我会谈谈德国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我对德国经济的一些看法。
一如往常,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想法,我也会尽量一一回复。" 

01-

出国的决定
我在不少文章中有谈及自己出国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生活遇到了瓶颈,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让我渐渐麻木,无法找到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我的自己的性格所致:我无法就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工作直到退休。
从小,我就是一个比较早熟的孩子。自中学时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段,我就一直反复思考其中的一句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懊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那时成了我一直萦绕脑海挥之不去的一个人生难题。如果对保尔来说,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他的人生追求。
那么,对我来说,这份追求又是什么呢?我的学生时代就是在迷茫中度过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自由。那时的“不自由”源于除了学习,我似乎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心情让我在卢梭的名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中找到了共鸣。因此,看书也成了我当时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共鸣时,我在书中找到了与书中人物的共鸣。
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学三年级起,我便开始阅读名著,一直到大学,始终沉浸在欲罢不能的状态中。
通过不同作者的作品,我可以浅尝他人的人生,并时不时与书中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算是另外一种生活。
我很少谈及自己的生活背景,因为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成长都并非一帆风顺。经历的好与坏,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也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的成长同样不平坦,或者,可以说经历了许多挫折。然而,每每回想起来,我很清楚,正是这些挫折磨练了我的乐观性格和坚韧的内核,帮助我成就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一年我36岁,终于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去国外读书时,我真的非常激动,根本没有考虑过读出来后是否有用。
当时我觉得,能重返校园就像做了时光机,回到过去,去弥补曾经的遗憾,实在是一件酷毙了的事
我的心一直是向往自由的,这也注定了一旦条件成熟,我就会选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并非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追寻更广阔的天空。

02-

德国的工作环境

如果让我重新回到在德国读MBA的时候,我会更早地开始关注德国的就业市场,那么我就不至于在没有书读的时候,还在忙着找就业方向。

不过,人生并不可能总是重来。如果留有遗憾,我们也只能选择在之后的生活中慢慢弥补了。
但总体而言,我对自己那一年多的校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在这段时间里,我实现了之前自己想过要在学校里实现的所有事情 - 不再只关心成绩和考证,而是尽情享受校园生活。
除此之外,我还意外地收获了一场美好的校园爱情并且结局非常圆满。
我发现,带着目标去做一件事,才更可能获得相应的收获。
不管中间多曲折,最后我还是找到了工作。我的公司在家族企业中算比较大的规模:集团下有四个不同领域的公司。我所在的领域属于能源类基础设施产品。
对于高级员工来说,寻找工作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公司未来的想法是否与公司的愿景一致;而对于普通员工而言,上司的领导才能则能直接影响到工作环境的质量。
我的上司实际上还比我年轻几岁,但我很幸运,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这使得我们整个部门的同事关系非常和谐。
换个情况,如果上司的管理混乱,部门之间就很可能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我的工作即便轻松也不得不面对不少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幸这事我并没有遇到。
德国公司的工作环境确实人性化。我们享有一年30天的年假和以及最长六周的全薪病假。
工作时间以9点到下午14点为核心,很多公司都允许在家办公。我和队友则是常年在家办公。我们一周工作4.5天。
这种宽松的工作环境诠释了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同事们在工作之余的生活同样精彩。
有人喜欢打猎,业余时候就是个猎户; 有人想学开飞机,花了五年时间考了民用飞机驾驶证; 有人喜欢体育,工作之余成了铁人专项运动的培训师(下图)。

这并不是一种按部就班的人生,因为你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其他事物,而不是每天回家后就感到精疲力竭。
人作为社会动物,当然不可能享有绝对的自由。但在德国的这几件,我也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更多的相对自由。
我有更多时间去从事自己的爱好,比如现在的写作; 我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因此有机会实现了转行。
我的更多经历: "我37岁才毕业,在德国工作四年,换了两次赛道。"

03-

被围攻的德国制造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报道:英国科技公司戴森在7月裁员1000人后,10月1日开始无预警地裁退新加坡的本地员工。
戴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汉诺·基尔纳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裁员的原因是公司正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调整应对挑战,以确保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强劲的势头。
然而,大家都知道,裁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企业业绩下滑,需要瘦身减员
在2015年和2016年,戴森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增速超过200%,这正值戴森Supersonic吹风机上市后的四年。
然而,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2023年上半年,戴森吹风机的线上销量份额已从巅峰时期的30%降至12%,市场份额被徕芬、飞科、米家等品牌瓜分,其中徕芬吹风机的线上销量份额达到了64%。
国内品牌正在逐渐蚕食原本被大厂几乎垄断的市场,这当然有积极的一面: 国内科技研发水平的整体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平替产品,这无疑造福了国民和消费者。
然而,另一方面,国内的恶性竞争仍然层出不穷。以我们公司的经历为例,在我们尚未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竞争对手就已经仿制了我们的品牌和包装。
这种情况在项目投标时,达到了鱼目混珠的地步。我们当然采取了法律手段,但打官司是一个漫长且耗费资源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这种低质量的假冒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还对原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侵害。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如我们自媒体写作的,如果遭遇到自己原创受到侵犯的事,那种无力和难过的心情或许真的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在此,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去支持原创和版权。与法律保护相比,个人的道德意识才是真正的约束力。
国外品牌因遭遇国内恶性竞争而销售业绩下滑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则是这些品牌本身的创新陷入了瓶颈。
德国一直以来以工业出口大国著称。德国的大厂主要集中在汽车、化工、制药、医疗、能源、保险等领域。
其中,德国出口业的领军人物仍是实力最雄厚的汽车行业,大众、奔驰、宝马年营收超过千亿美元。然而,近年来这些企业的市值排名逐年走低。
这两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入德国的千家万户。
几年前,德国不少人还喧嚷着: 因为德国人对速度的偏爱,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有限。然而,谁能想到,没过几年德国就面临了能源危机。
当我一位德国朋友开着中国产的新能源车,对我说:“这车的提速比我想象的要快多了。”我就知道,德国人已经开始接新能源车。这一变化的速度远超德国车企的预期。
最近,虽然欧盟27个成员国通过了对华新能源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议,但值得欣慰的是,德国最终认识到单纯建立贸易壁垒并不能治本,成了投票反对的五国中唯一的西欧国家。
如果德国想要再次撑起工业大国的脊梁,大胆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就如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说的:"为了生存,公司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没有比满足现状更危险的事情了。"

04-

德国的精神

多少年来,德国以其“工匠精神”闻名于世。可以说,德国工人以追求完美和精雕细琢的精神来制造产品,而其学徒制传统则培养了全球最优秀的工匠团队。

德国的小型和中型企业构成了德国制造和创新的基石。这些就是德国的家族企业。

这些公司对研发的投入向来十分重视,根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在德国,其人均专利数量是法国的两倍、英国的五倍和西班牙的十八倍。

我记得很清楚,我曾经面试的公司中有一家是专门以制造螺丝出名的家族企业。他们以螺丝为产品就得到很多项不同的专利。

就是大家日常所见的螺丝啊。是的,德国人就是用螺丝都会绞尽脑汁去想着怎么让消费者更好用。

就是这种工匠精神,才会让德国成为了欧洲企业的领军人物。全球3000家隐形产品冠军中,德国一国就占了50%。

我在上篇里有谈到,十几年前,我在德国工厂见到了老一辈的工人对工作的态度是如何的细致入微。

很遗憾的是,这种精神在新一代的德国人身上越来越少。

如果说老一辈的德国人对数字时代的接受度令人担忧,但他们至少撑起了传统行业的脊梁。

然而,与上一辈相比,年轻一代不仅在创新能力上明显不足,并且在追求卓越的意识上也显得不够。

德国人一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正在逐渐消退,这种转变让人感到惋惜。

以德国特快列车ICE为例,多年前虽然也存在晚点的现象,但通常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然而,这两年晚点率却严重上升,甚至达到了瑞士拒绝其入境的地步。
我在柏林生活,坦白说,这里的交通状况照理应该比上海好很多,但地铁和轻轨的误点问题在这两年成了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
曾经以守时和精确著称的德国,如今的守时对他们来说却成了一种讽刺。
另一方面,我对德国的难民政策始终存在疑问。
德国真的缺少工人吗?又或者,缺少的仅仅是那些低技能移民吗?难道不是更需要那些能够推动数字化进程和带来新创新理念的人才吗?
某些政党似乎未能意识到国家面临的根本问题。然而随着难民潮的涌入,这些政党的支持率却不断上升,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05-

篇尾
这篇文章并不是在抱怨德国的现状,而是反映一个真实的状况。每个国家的发展都经历过起伏,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
德国当前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未来的局势难以预测,若能源问题得到解决,整体经济或许会迎来有效的提振。
回过头来看,德国在欧洲国家中仍算得上相对优秀。
现在不少欧洲国家虽然在生活中依旧保留了传统发达国家的制度和习惯,但整体经济水平早已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近,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
肯定还会有人问我:你后悔来德国吗?
我的回答是:真的不后悔。
即便是现在的德国也并不像某些人说的,或者想象的那么糟糕。我所写的只是它的一个侧面 - 个非常小的部分。
出国留学和工作的经历让我极大地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
回到文章开头,我终于找到了小时候常常问自己的问题:我的人生追求到底是什么?答案在于,在我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我想要的事情,去丰富我的人生。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 - 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单选题。人生的旅程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选择和经历都能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
罗曼·罗兰有句一直鼓舞我的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想,我正是因为热爱生活,才希望用更多的经历去填满自己的短暂的人生。
-每一次的“转发”和“在看”,都是你对我无声的支持-
*应读者要求,最后放几张柏林的秋天:


另外一种生活
一个有灵魂的公众号。一边跑,一边在思考。(36岁留德,转行2次,环游50+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