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德文化之: 国内的松弛感让我越来越紧绷

文摘   2024-07-17 18:31   德国  



出品 | 另外一种生活

作者 | 夏天的香草 summervanille

微信号 | lyannq

主图 | 安福路


去年回国,正好路过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安福路。网红街果然到处人头攒动,我和朋友们加快步伐,想要快速穿过。


这时,一家咖啡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咖啡店门口摆放着看上去形状奇特,却非常不舒服的矮板凳;近在咫尺的街道上人潮汹涌,人声与汽车混合的嘈杂声不绝于耳。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却依旧貌似悠然自得地品着咖啡,其中不乏有人索性席地而坐。不知怎么的,我的脑袋里突然蹦出了"紧绷的松弛感"这六个字。

1

“松弛感”指的是身心放松、没有紧张压力的心理感觉。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词,是在一篇国内留学生写欧洲生活的博文中。文中描述了随处可见的欧洲松弛感:

假日晚起后来上一份丰盛的brunch(早中饭);在街边的咖啡店消磨时间;在门口的台阶上和朋友一起喝上几瓶超市买的啤酒;亦或是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一边听音乐,一边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图: 丹麦的路边公园


的确,在许多欧洲国家的文化中,及时和家人与朋友一同享受生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可是,在安福路相似的场景之下,我却完全体会不到欧洲那样的松弛感。可能是因为这种嘈杂的环境本身就和松弛格格不入?也可能是不少人正在并不松弛地凹着造型?


图: 安福路街景(取自网图)

2

紧绷的松弛感


“松弛感”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网络热词,红极一时,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想逃离中国的“内卷文化”


在“内卷”日益严重的社会中,外部压力不断增加,人们感到身心俱疲。由此,与之对应的“松弛感”应运而生,成了人们窗前的白月光。


最初,的确很多人觉得松弛感很酷; 而如今,松弛感却几近沦为了一种廉价的"象征主义" - 它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纯粹的意义。


商家和网红们努力地把它打造成流量密码。小红书上随处可见的热搜:刘亦菲松弛感、松弛感装修、高级松弛感、...松弛感难道还分高级和低级吗?如果一直关注要营造高级感,还能真的松弛吗?


“紧绷松弛感” - 当松弛感变成了一种外在的标签,这反而让人们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紧张和压力之中: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营造出看似松弛的状态,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出令人羡慕的“松弛”生活。



欧洲的松弛感是不要你关注,而紧绷的松弛感却是就怕你不关注所以,拍个照,发个文,都需要马上捆绑上“松弛感“的标签。


不知何时,松弛感成了人们眼里的一种虚张声势。



如今的“松弛感”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主义,更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吸引了不少人来跟风,用它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品味。



在欧洲,大家坐在外面马路上喝酒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因为 - 里面人满了或者空气不好,就是因为 - 外面没有空位了,或者座位不够。有谁真的愿意坐在地上?这竟也能成为一种所谓的巴黎喝酒文化。


我们与其说是羡慕欧洲人的这种松弛感,不如说是羡慕国外这种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但是,模仿形似是不可能做到神似的。我们越是注重模仿,越是忽视了它的本质。

3

逃离消费主义的表面松弛,真正的松弛是内心世界的从容和自如。


要想有真正的松弛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袒露和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松弛。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谈到了欧洲的个人主义我看中德文化之: 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一文中谈到:个人主义更像是一种价值观和文化倾向。他们最直接的特点就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他们会将个人的需求和愿望置于社会期望和外界意见之上,从而能够专注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以坚定的决心努力实现它。

德国人躺在草地上,坐在马路上,甚至裸体趴在沙滩上,都是随性为之,在法规条文允许的情况下,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他们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们,更不活在别人的聚光灯之下。

图: 柏林日常 (在听街头歌手唱歌)

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我们曾如此渴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我们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身上后,自然而然地,你就会接收更少的外部压力,从而感受更多的内心的从容和淡定。


如杨绛所言,当你无需外界的认可时,世界就是自己的。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自然活得自在而松弛。

4

松弛感是一种身心和谐的心理状态。
当我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将专注力放在当下,不被外界事物打扰,这就是一种松弛的心理状态松弛感不在于你在做什么,而在于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做这件事。
在路边喝咖啡可以让你放松,但前提是你放下烦恼,而不是一边喝咖啡一边想着刚才某个让你抓狂的客户。
和朋友聊天可以让你放松,是因为你们可以互相吐槽和分享,而不在意她怎么看你的为人处事,更不会因为没有听懂大家的一个笑话而耿耿于怀。
甚至工作也可以使你放松,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完成的过程,而没有感到是被逼着完成KPI。
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时不时地问自己: 我真的是在体验当下的状态吗?如果不是,立刻清除杂念,回到眼前,好好体会当下。这个过程无异于完成了一次心理瑜伽。
不被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担忧所困扰,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和体验。是的,活在当下 - 才是获得真正松弛感的关键。
图: 我的德裔巴西朋友Flavio松弛感无敌

5

别对自己期望过高

最近,我在豆瓣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个女孩考出了英语八级但分数不高,父亲却高兴得忍不住到处和亲戚朋友说。这让她感到非常尴尬。博主吐槽父亲的行为让她下不了台阶,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英语并不如父亲以为的那样出色。

这让我不由感叹,我们东亚子女过得真的特别拧巴:不喜欢打压式教育,却也不能接受过度的赞美。考出八级,无论分数如何,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这种不配得感究竟由何而来?

我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过,和我一起德国毕业的老同学里过得最为焦虑和拧巴的就是那些原本对自己期望特别高的人。

我的一个朋友在德国拿着高薪,也不用进公司上班,所以还能一边旅居一边工作。即便如此,他还是不高兴,因为觉得上司不够器重他,这会影响他的将来职业规划。

在欧洲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的生活环境确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但是,对于那些竞争心非常强、总想着出人头地的人来说。其实,他无论身处何地,都很难真的松弛下来。

对于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事固然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自己无法完全掌控的事,我们更要学会随遇而安

与其相信事在人为,不如学着顺势而为。与其恪守人定胜天,不如有时候听天由命

村上春树说: 真正的智者,懂得遇事不较劲,更不会把自己拖入烦恼的陷阱。即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不是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强求而变得事事顺遂,有顺其自然的智慧,才会有水到渠成的收获。
6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柏林松弛文化的代表 - Späti文化


对于许多人来说,Späti被认为是柏林的重要象征。柏林有超过900家Späti分布在全市各处。规模就像上海随处可见的咖啡店。

大多数Späti看起来都很相似。冰箱几乎占据了每面墙,里面装满了各种酒精饮料和其他饮品。如果你想要和朋友用最经济的方式聚会,那么大家都去Späti (来自世界各地的啤酒大概2-3欧元一瓶)。

图: 柏林的Spaeti

虽然它只是一家杂货店,但是每家Späti门口都会放着桌椅,以便任何客人都可以(不用坐在台阶上)小歇片刻。

在柏林漫长的夏日夜晚,你可以看到许多欢快的面孔 - 无论老少,说着各种语言 - 坐在当地Späti外面的长凳上喝啤酒,就像在本地酒吧一样。

图: 柏林的Spaeti文化


这种价廉的松弛感正是柏林的日常。自2016年以来,柏林的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一个以这些本地店为主题的年度节日——Spätival。

作为节日的一部分,乐队会在城市各处不同的Späti进行演出以庆祝柏林Spätkauf独特的文化, 而我们则能和一群陌生人一起,从一家店喝到另一家店,并给每个自愿出演的乐队带去我们的掌声。


真正的松弛感在大多数时候和金钱并无太大的关系。

7

抛弃不必要的物质追求。


很多人说,就是因为欧洲生活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因此,欧洲人才可以过得那么松弛。其实,如德国这类国家能提供给低收入者的只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和富足完全搭不上边。


相反,不少从国内来欧洲的人都会说: 自从来到这里,我的物欲就变低了。低物欲 - 这才是获得松弛感的关键。


我曾问我以前的德国上司: 你薪水那么高为什么不买任何奢侈品?(而我的香港同事几乎人人离不开奢侈品)。


他回答道: "我的确可以买一条领带,一个包,可是我所排斥的是陷入奢侈品带来的消费陷阱。比如,我买了一条领带,我会想要一套西装去配它。我买了一个包,或许我就会把我的行李箱都换掉。"


是的,这里炫耀性消费并不如东亚国家那么盛行。如果说攀比是人类的天性,那么控制攀比膨胀的可能就是一种更平等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欧洲文化强调个人存在意识,通过物质财富来展示身份和地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必要。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更注重内在的满足和生活质量,而不是外在的炫耀。


时至今日,我个人更深的体会是: 对于大多数人,我们的金钱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资源,所以,更需要理性的去进行选择性消费,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提前消费。比如,我买了一个香奈儿(chanel)包,我就不得不取消一次旅行计划。所以,与其买奢侈品,我更愿意把钱花在旅游上。


摈弃炫耀性消费,回归一种真正让自己舒服自在的生活方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松弛方式。

8

选择性社交,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

前几天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她说,她一直都觉得自己周边的人际关系都很复杂,觉得在这样的关系中经常感到受到伤害,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避免。

处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学会说“不”,远离会让自己产生负能量的人,建立健康的界限以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远离让自己烦心的人就是把时间留给和你同频的朋友、和真正支持和珍惜你的家人。


从“合群”过渡到“本我”,不为了融入去牺牲个人意愿,而要珍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内心愿望。这种交往方式,在国外还是国内,其实并无太大不同。

9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到: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说到底,真正的松弛感真正需要的还是内在的力量

松弛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一种生活状态,也就是说,有了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即便选择别人看来并不松弛的生活方式,也依旧可以感到内心的无比松弛。不知道您是否能明白我的意思。


文章最后,放上柏林一个日常周六的视频:



另外一种生活
一个有灵魂的公众号。一边跑,一边在思考。(36岁留德,转行2次,环游50+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