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另外一种生活
作者 | 夏天的香草 summervanille
微信号 | lyannq
主图 | 意大利阿西西古镇
最近我写了不少关于德国反面现象的文章,比如讨论德国对外国人的歧视:"外国人滚出去!",德国的种族歧视到底有多严重?
但是,我也不能老是谈德国的缺点啊,毕竟这也只是德国的B面。这篇我就谈谈德国的A面。
来到德国后,有这几方面让我立刻觉得神清气爽的。也是这几个方面,我觉得: 德国生活的确在某些方面拥有优势。
还是和以往一样,欢迎大家友好留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1
更有效率的沟通方式
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多倾向于含蓄迂回,有时需要结合语境去理解和揣测。这不仅可能会给传达者的意图造成一定的误解,也会增加接收者的内耗。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种文化现象: 高情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情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这由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其1976年的著作《超越文化》中提出的概念。
高情境文化指的是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隐含、间接信息较多的文化;低情境文化则更倾向于直接、明确地表达意思。低情境文化交流基本依赖于明确的语言表达和详尽的解释,很少依赖于上下文或非言语因素。
这么一说,我想大家就明白了:高情境文化一般流行于东亚国家。而低情境文化的代表国家之一就是德国。
如果你来德国,务必要习惯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德国人的思维比较直线,你如果绕来绕去地说,很可能会把他们绕进去。
如此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也帮解决了另外一个人际交往上的难题,就是:拒绝别人。
我刚在德国开始上班的时候,队友需要出差一周,而我当时又没有德国驾照,于是队友就麻烦他的同事Christian(也和我在一个公司)来接送我上下班。
Christian住得比较远。于是,我和他商量好在他经过的交叉路口放我下车就行。我走回家也不过7、8分钟而已。
没有想到当天,我的同事Ari也提出要送我回去并且表达可以直接送我到家门口。我虽然心动,但我不好意思拒绝Christian,所以还是选择婉转地对Ari说:“我已经和Christian先说好了,这次就算了吧。”
Ari立刻明白:你更想让我送你回去,只是却不好意思拒绝Christian。“那还不简单”,她想。于是,她径直找到了Christian,直接向他提出由她来接送我。我一听,感到更尴尬了。
事后,虽然我和Christian也互相达成了理解,但他也提醒我:在德国,你千万别觉得直接拒绝别人是件失礼的的。含糊不清、模凌两可的表达更容易造成误解。
为什么对“拒绝别人”让我那么难以启齿,我想我的主要心理负担是担心给别人留下负面印象。
比如,我其实更愿意Ari送我,却担心自己的反复会让Christian觉得我很麻烦。经过那件事,我就明白了:坦诚地拒绝别人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一种效率化的沟通方式 - 也是德国实用主义的体现。这种沟通方式的确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简单。
比如,我现在也变得更容易接受别人对我的帮助,因为我知道如果对方主动提出帮助我,那必定是出于真心,而非礼貌上的客套。
2
不可践踏的边界感
和德国人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一样个性鲜明的就是他们对边界感的重视。多数德国人的交往方式是亲密而独立。
我在之前的一篇我看中德文化之: 德国人的亲情到底有多淡漠?里有谈及:一旦孩子独立并自给自足,父母无权干涉他们的生活。反过来,如果父母已经履行了抚养孩子的义务,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无需再为孩子考虑。这种关系在法律上也有体现:成年子女没有绝对赡养父母的义务。
在朋友交往上也如此。你们可以对很多话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但在涉及私人话题时,如果对方没有主动寻求意见,我们自顾自地发表看法是不礼貌的。
由于德国文化如此,所以不论对方出发点如何,一旦你觉得对方越界,不管对方是你的长辈还是师长,你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指出:“这和你没有关系。”
当然,在德国也难免会遇到不懂边界的人。我住在巴伐利亚时,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出于好奇,喜欢对外国人刨根问底。她多次问我私人问题,我忍不住告诉她:“这些问题太私人化了,我不想回答这些问题。” 老太太立刻道歉,并送了我一支她刚买的玫瑰花。
德国人的边界感还体现在公共场所的距离感上。在德国排队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前后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太近的距离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和不安。在这方面,可能大多数德国人都是“i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古人云:“远而不疏,近而不狎。” 意思是有距离但不疏远,亲近但不亵渎,互相尊重。我想,这就是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让彼此都觉得更自在和轻松。
容错率更高的社会环境
我,女,在工作12年后,在36岁时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商科。38岁时毕业,从国内的销售工作转行到德国的市场策划。在42岁时,我又再次转行做了分析师 - 这也是我几年前一直想做的工作。
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德国就业市场对年龄和性别的宽容。在德国,无论你在哪个年龄阶段,突然想去读书进修,或者想转行,实现的可能性比在国内高得多。
人生并非像事先规划好的程序那样线性和确定。它更像是一场充满意外和变数的冒险,我们需要不断面对挑战、做出选择并因此获得成长。
我还是个中学生时,看过一个教育台的节目: 一个高知家庭如何培养自己女儿。
女儿很出色从小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读书、工作,甚至成家。谈及这个,父亲无不骄傲地说:我很早就教育自己的女儿,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在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当时对我来说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想不到在20年后,成了我最为嗤之以鼻的观点。早在前几年,我就开始觉悟:人生真正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独特而富有变化的。我们能做出的选择也只是在当下我们认为对自己最好的。
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中,我们摸索前进,发现新的可能性和人生的意义。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
18岁时,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过了十年后, 我们才发现自己的兴趣,所以我们想重新体验学习它的乐趣。
22岁时,我们根本不了解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过了十年后, 我们才明白职场的意义和目的,所以,我们才想要转行。
28岁时,我们根本不懂爱情和婚姻之道;过了十年,我们才了解到自己和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们才敢对一段关系付出一生的承诺。
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 - 最大的错误就是忽视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发展: 父母怎么可能预测到你成年后的喜好?你怎么可能在年幼时就非常了解到自己将来的需求?
你怎么在50年前预测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你怎么在30年前预测到智能手机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你又怎么在10年前想到现在的AI技术会如此普及?
因为年龄而限制自己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或循规蹈矩,或浑浑噩噩地过一生,我认为才是对自己人生的最大辜负。
如果你要来德国,不必问我:我这个年纪还能找到工作吗?
对于你是否能找到工作这个话题,你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工作经验、以及语言能力......无一不比你的年龄和性别要重要得多。
4
更多学习的机会
许多人选择来德国留学,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德国的高等教育免费。尽管巴伐利亚州的一些高校现在对外国学生收费,但大多数德国高校对所有国籍的学生都是免费开放的。
对于德国籍的孩子,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学费都是免除的。而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政府还提供生活费补助,以确保他们能够专心学业。
成年人也有机会随时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德国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宽容度很高,因此即使是30、40岁的成年人重新开始学习,也不会被视为奇怪或难以接受的事情。
除了正规高等教育,德国的职业培训课程也非常丰富。如果你因失业而无法支付培训费用,那么国家会提供资金支持你的继续教育: 你可以凭劳工局提供的优惠券选择多种行业的培训课程,包括昂贵的Bootcamp课程和各种语言课程。
尽管失业肯定不是件好事,但你可以把这段时间看作是自我提升和充电的宝贵机会。因此,失业并不会成为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反而可能是你职场的另一个突破口。
5
体验旅游的乐趣
许多人知道欧洲廉价航空的存在。在我还是学生时,就靠着廉价航空和青年旅舍,这两大省钱利器,独自旅行了欧洲很多地方。
2019年,我从柏林到西班牙的帕尔玛岛买到了15欧元的往返机票;还有20-25欧元去马耳他和米兰的机票。只要能避开夏季旅游高峰,欧洲简直就是背包客的天堂。
欧洲作为旅游目的地,因其多样化的文化景观、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而备受游客青睐。
从英国的古老城堡到意大利的艺术之都,再到法国的浪漫小镇和西班牙的阳光海滩,欧洲提供了无数令人向往的旅行体验。
即便在意大利, 南、北、中部的风景和特色也完全不同。
比如,意大利南部拥有阳光明媚的沿海地区和地中海风情,从阿玛尔菲海岸一路向南直至与马耳他遥遥相望的西西里岛,你可以一览南意独有的狭长海岸线。
意大利的北部则和瑞士接壤,该地区以阿尔卑斯山脉的壮丽景观出名。除此之外,不少重要城镇也密集于此,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米兰、威尼斯、博洛尼亚等。
意大利的中部则是古典音乐、声乐歌剧、文艺复兴、雕刻营造的诞生地。它以美丽的乡村风景和中世纪古镇而出名,其中包括风景如画的托斯卡纳。
欧洲的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自然风光上,也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日常交往方式。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欧洲相对于其他大洲更容易实现洲际旅行。例如,从欧洲西部到美国东海岸大约需要7-9小时的飞行时间,比起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的长途飞行更为便捷。
无论你选择柏林出发去纽约、迈阿密还是拉斯维加斯,常年都能找到价格合理的机票。
有朋友问我:工作之余如何去那么多地方旅游?
欧洲作为旅游便捷的起点,确实为我探索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
图:纽约
无论走了多少地方,我对旅游的热爱依旧不减。如果你来了德国,你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发现旅游的魅力所在。
6
文化上几乎不存在壁垒
这是我在柏林生活时,深切感受到的一点。尽管柏林的面积仅为上海的八分之一,但其丰富的娱乐场所却毫不逊色于全球任何大都市。
如果你喜欢夜生活,柏林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体验。柏林的夜店和俱乐部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创意的装饰和开放的氛围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派对人群。对这个城市来说,柏林的夜店不仅仅是音乐和舞蹈场所,它们也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如果你有一天突然想出门却不知道去哪里,只需在电脑上搜索柏林的活动,你就会发现多种多样的选择。
柏林一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国际性活动。春季,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吸引了电影界的注意;夏季,柏林举办各种音乐节、街头艺术活动和食品节;秋季,柏林艺术周和柏林马拉松体现了其文化和运动风采;而冬季,则是圣诞市集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季节。
此外,各国和民间组织还组织各种聚会、文化交流、讲座和音乐会,为你提供更多出门的理由。
柏林展示了文化上无壁垒的理念,不仅在各国文化的和谐交融上体现,也在文化活动的丰富和开放上体现。
在德国的六年,是我看电影最爽的六年,是我参加演唱会次数最多、看到国际巨星最多的六年, 也是我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最多的六年。
7
丰富的娱乐活动
很多人认为在德国生活乏味,可能因为缺少国内那种市井烟火气,但这种说法,我觉得,正确但不确切。
生活在德国的人会告诉你:德国人很喜欢野营和滑雪。虽然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两种活动,但这两种活动在德国的确是非常的普遍。
冬天来临,德国许多地方都会积雪,因此滑雪场遍布全国。邻国奥地利和瑞士更是以滑雪胜地而出名。
野营也是德国家庭喜爱的娱乐活动,不过与国内不同的是,我们不能随便在公园里扎帐蓬,而是需要到指定的营地使用自带的帐篷(或者现场租借)。
欧洲各国的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德国的夏天。德国夏季气候宜人,雨水较少。
夏天的德国,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是啤酒园。尤其是在徒步旅行后,享用一口清爽的特色啤酒,简直像置身天堂一般。
虽然普通公园不允许扎帐篷,但可以进行烧烤,因此在公园野餐成为双休日的常规活动。很多商家也会在这时候设摊,提供美食,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主意。
回到我生活的柏林,尽管它是个国际大都市,但周边自然资源丰富,有多个湖泊,乘坐地铁或轻轨就能轻松抵达。夏天时,我喜欢和朋友们去湖边聚会游泳。
夏天也是演唱会最多的时候。就在这个周末,我们就飞到了尼斯参加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英伦摇滚演唱会,场地设在沙滩上。
每年我都会在欧洲观看多场演唱会。欧洲演出票价合理亲民,这也是我可以尽情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前不久,我在国内的朋友告诉我,她去杭州看了一场陈奕迅演唱会,离舞台非常远的站台票花了2000元,而这个价格我可以看场滚石乐队的内场。
如果你来了德国,一定要好好享受德国的夏天,因为夏天一过,很快就会迎来又臭又长的冬天。
8
德国生活的缺点也是一大把,不过这就留在以后慢慢再说了。生活不是两极管,非好即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的权利。
这次,我只谈那些让我轻松的东西: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接纳度更高的社会、旅游的便利、文化的多样性...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 -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性。关于这点,我在过去的文章里已经多次提过了,在这篇就不再展开了。
这周休息日我们在南法度过,祝大家双休日愉快!
图:南法Avignon 阿维尼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