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德国职场 : "失业一年后,我最终选择回国。"

文摘   2024-08-01 19:18   德国  



出品 | 另外一种生活

作者 | 夏天的香草 summervanille

微信号 | lyannq


引子:

本周二,老同学Ak在柏林组织了一场farewell dinner(散伙饭)。这周四,他就回印度了。


他的离开让我突然想聊聊有关德国职场的话题: 德国职场天花板对外国人到底有多低?

1

四年前,我们刚毕业
很多都已经知道,我来德国留学,就读的是莱比锡商学院(HHL)的MBA专业。德国私立商学院的学费虽然比美英要便宜不少,但是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当初,大多数同学还是选择到这里读书,而不是德国的免费公立大学,大部分原因是, 我们认为私立商学院的教学质量更高; MBA文凭的企业认可度也会更好。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同学们本身的家庭背景也不差。80%以上都是来自本国比较富足的家庭。同学里不乏高管或政府官员的孩子。就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所以他们对毕业后的职业是有一定要求的: 如果真的在德国过得不好,那么还不如回国。

2

起点
2019年,学校在莱比锡歌剧院为我们办了毕业典礼。那天,Christine Lagarde 和 Angela Merkel也在场。


毕业典礼后,大家在酒吧跳舞喝酒到凌晨时分,然后哭着告别,各奔东西。有的去各地开始他们的实习生涯,有的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开始工作,也有的继续留在莱比锡完成毕业论文。


2020年开始,同学的工作一个个开始有了着落。学校公布了M19届毕业第一年的毕业平均年薪: 64000欧。这在德国算是比较高的一个毕业生起薪。
很多同学的入职抬头就是Junior mgr (初级经理)。虽然在一个初创公司的经理的薪水可能都不如大厂的一个senior data scientist (资深数据工程师)。
当然,其中不乏有些同学的薪水特别高,拉高了平均值。比如一位从事软件销售的德国同学,每个月收入扣税就将近1w欧; 一位在N26的网络安全经理,起薪80k+......
但是,不管怎么样,毕业后的状况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尤其那一年还是德国疫情刚开始,各大公司都有Kurzarbeit(短时工作日)的时候,同学们的薪水大多数都达到了当时的蓝卡标准。
90%以上的同学都是在德国本土公司工作,因为大家都听闻,德国本土公司非常守规矩: 无期限合同下不会随便辞退人。找到了一份这样的工作后,基本如同拿到了一个铁饭碗。

3

四年后,裁人潮开始

今年五月我写过一篇德国现状的文章: 2024年德国现状:经济疲软?裁员增多?希望何在?


在这篇里,我提及了一个被裁员的朋友: 我的一个在某德国著名金融公司A*旗下公司工作的朋友,在被卖到其他公司后,没有过多久就被裁了(子公司被出售前是承诺会重新安置员工的)。这个朋友就是AK。



我和他在学校合作过几个项目,所以比较了解他的工作能力。他虽然不是班级里最聪明的那个,但是,在印度同学里,他的确是为数不多非常脚踏实地的人,工作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造化弄人。


到今天为止,那篇文章里谈及的三个老同学里有一个在签证到期的前一周找到了新的工作,另外两个还在失业中,其中一个就是选择回国的Ak,因为他在印度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所以,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先回国。


除此之外,我又有两个同学失业了。一个是金融出身在德国某著名线上支付公司工作的。他在德国失业了三次,第一次是wirecard倒闭,第二次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三次就是这次整个部门被裁。


还有一个失业的是电气工程师出身在美国某上市车企的德国分公司任职。失业原因是公司把德国分公司关闭,所有员工都辞了。


现在这两位都失业了几个月了,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

4

困顿的德国职场
四年后的现状就是: 我们中很多人已经开始触及了自己的职场天花板。

上个月,我的一个中国同学给我打电话聊了他在工作上遇到的不顺心的事。他人非常聪明,之前在国内某4A做PR。毕业后,他通过实习换赛道到了SEO/SEM领域(网页分析),因为他觉得技术工作会更具含金量。


他现在在职的是一家和BMW合作的咨询公司。个人在公司也出色地带组完成了几个大项目。前不久,因为他本来的领导被提拔了,他就突然有了个空降领导(连个领导都是德国人)。他顿悟,在这样一个公司,自己无论证明自己能力如何比别人强,他都不会在公司受到足够的重视。


他现在处在独立带组完成项目的阶段。我问他: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职场下一步在哪里?" 他说: "我也和别人谈过。下一步就是团队管理,慢慢从技术方面抽身。" 但是,现在似乎不太可能实现。


从管技术到管人 - 对外国人来说,最大的一个瓶颈就是语言


不仅如此,朋友说:"如果我跳槽到管理,对方公司需要我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可是, 正是这个管理经验是我在现在的公司所不可能拥有的。" 他的职场陷入了一个怪圈。


走了一个德国人,又来了一个德国人。在一个传统的德国小型公司里,你会发现,公司的管理职位基本都是德国人的。不管这个公司是否是国际化企业,是否每个人都会说英语。


他还遭遇过好的项目被德国同事拿走的事情,因为上司说: "因为客户是德国人,他可以更好地用德语和客户交流。" BMW工作的当然大多数都是德国人,基本都是会说英语的德国。


这种情况在德国的新创公司要好得多,但是,新创公司的待遇和老牌德企的确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现在,他拿着一个remote的岗位,高中产的薪水,继续顶着他的天花板上班。生活是安逸的,他只是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他说: "我想我还是继续学好德语吧。"


我笑了。"学好德语"几乎成了每个外国人勉励或开解自己的词句。但是,真正能学好的却很少,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德本经历的外国人。不是因为大家笨,但是这个就是事实。


虽然说我的德语很早就C1了,但是在公司里,因为语言瓶颈的遭遇照样很多,因为巴伐利亚的不少本土雇员还不能说高地德语(标准德语)。


德国在语言方面是个很奇葩的国家: 各地方言特别多,而且不仅是口音,用词用句都会完全不同。光是一个巴伐利亚州,就有好几种不同的方言。


相对而言,法国则不同。虽然各地稍有发音上的不同,但是大家还是可以无障碍地相互理解对方在说什么。这在德国,就会碰到困难。

5

上面说的是德国小厂,那么大厂呢?
我在上篇有提到: 外国人拿到税后5000欧每个月的薪水是属于很高的。这个薪水大概是税前10w欧的年薪。
对于属于工会联盟的公司来说,大多数人一进去就会有个标准等级工资。10w+加的年薪差不多达到了AT (不属于等级范围工资)。
老同学Am一直在工会公司工作。他的两家老东家都是德企世界500强公司。第一家属金融行业,第二家属医药行业。
他入职工作两年就遭遇到了AT(破例跳级)。但是,上司对他说,"到下次升级需要多久未知,因为这个要看上面有没有空位。"于是,他过了不久就跳到了现在的东家,担任E3管理层。


面试第二家公司时, 上司问: "你对你职业生涯五年内的打算什么?" Am说: "我希望我的职业生涯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两年后,他在年度review时又旧事重提: "我几时才可以得到Promotion(升职)。" 
上司索性也不装了: "跟你说实话,你上面就是我了。我不走,你就没机会。"(他大有工作到67岁退休之势)。Am气了: "你为什么两年前不告诉我?!"
Am也曾一度开始找其他工作,但是,他发现能和他现在职位匹配的是少之又少。即便是英语岗位,他投出简历也都很少有回音。在两年前,他准备从前东家PM(项目经理)跳槽时,基本每隔几周,他总会有个面试。
"这就是你现在的天花板了。" 我说。

6

德国职场天花板比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出了名的高 - 67岁(对大多数人而言),而越是往上的职位,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如Am的上司说的: 如果我不离职,你就别想晋升。越是上层的岗位,流动性也越小。


德国职场天花板对外国人更低的原因则有二: 一是语言; 二是文化。Am当初跳槽到新东家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新东家的主要工作语言是英语,而在第一家公司,即使是世界500强公司里,德国总部依然是以德语为主要工作语言。


Am曾和我吐槽。他刚进公司时,HR曾和他上司背地里说: 你怎么最后挑了个不说德语的。


其次,要管人的德国上司没有i人,因为small talk(闲聊)是德国职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不要小看了闲聊,闲聊锻炼的不仅仅是沟通能力,它还锻炼了你的演讲能力,以及可以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


即便我的同学们中很少是i人,但是还是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中国同学在和上司的交流上出现了困难: 上司认为他团队合作能力不够,而他则觉得是因为自己不是德国人,所以才受到莫须有的刁难。


Am作为部门领导,他必须为能力不强的组员,甚至其他部门同事的糟糕工作成果不断完善工作。这也导致了自己工作非常忙。


德国公司特别讲究团队合作,以至于到后来都会有点不分青红皂白地需要为效率低下的同事善后。如果你遇到明事理的同事,倒也会喜好这种团队合作。可以看作是互相照应。


但是如果同事里有那种特别会偷懒,特别会钻空子的那种,你真的是投诉无门。如果是你下属,你的上司会认为你的管理能力不够; 如果是其他部门同事,你是不能直接向你领导投诉的,而是要向对方的领导表述,虽然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这个就是德国的办公室文化。

别说东亚文化和西方出现的断层会导致明显的隔膜。就算欧盟区内的各个国家之间还会互相揶揄对方。这些办公室政治就不仅仅和语言有关,它还更深层次地涉及到文化。

7

德国的公司外国人瓶颈

从公司文化上来看,德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国家。如果你在国内的全资德企工作过,你或许就会明白这一点。即便在国内的德国公司,其上层管理层中90%以上都是外派的德国人。


即便是在大众中国集团的高层董事会中,除了刚上任不久的韩三楚,其他八位都是德国人。而刘云峰,作为在德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在处理大众合资事宜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元老,成为了唯一一位似乎突破瓶颈的外国人董事,负责中国大众的合资方面事宜。


相比之下,一些新兴行业则更为宽容和开放。随着外国人的比例在德国越来越多,外国人职场天花板,我相信也会越来越高。


这里需要定义职场外国人的定义,并不包括有移民背景的在德国土生土长的人,也不包括德国中资的雇员。


8
篇尾
我们只是在德国职场待了四年,可能现在遇到的只是一个临时的天花板。对于部分精英来说,这个天花板可能会更高点。
但是,真实情况就是,我身边拿到AT的中国人就很少。即便在高薪如洪水的小红书上,表示自己拿到AT的也不是随地可见。

虽然我描述的是外国人在德国职场的情况,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外国人在中国职场的状况,其实是更悲观的。毕竟,每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壁垒的高度都不相同。


我刚开始工作时,还觉得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是过了几年后,当你看见各个德国大公司的高层大多都是德国白男时,你就会明白: 德国白男的确在职场的确更有国籍和性别优势。之前在学校的麦肯锡退休的教授就曾坦言: 德国咨询业是有"歧视链"的 - 德国男 > 德国女 > 外国男 = 外国女。


其次,德国不是没有办公室政治。越往上的职位,政治氛围越浓,虽然真正想搞政治的人并不多,但是利益冲突就会自动导致政治化。所以,对于高薪人士来说,为了每年多赚几千欧的升职操心,不如多想想怎么避税。
最后,Am听从了我的建议,安于现在的工作,决定在副业上想办法赚点钱,多琢磨下如何避税。如果谁对da/ds, ML, AI职业上规划想咨询的,我可以联系他。大家也可以自己在英领上找他咨询(后台问我他的全名)。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和大家打个招呼。码字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容忍偶尔出现的广告。毕竟,我的文章是免费的,而且如果有读者提出简单的问题,我也会尽量给予响应。谢谢大家的支持!


另外一种生活
一个有灵魂的公众号。一边跑,一边在思考。(36岁留德,转行2次,环游50+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