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2): 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挣扎

文摘   2024-10-27 08:32   上海  

出品 | 另外一种生活

作者 | 夏天的香草 summervanille

微信号 | lyannq



网上可以看到不少人说: 国内一线大城市的人,如果有房有车,谁会愿意去欧洲宁古塔生活啊。
但是,一线土著就真的可以远离内卷吗?
和以上言论相反。我每次回国,身边的朋友们都一致表示我当时选择出国是真的选对了。
作为一线土著,他们基本都出过国,而且不止一次两次,不少还有亲戚在国外,所以对国外的生活倒也没有过于厚重的滤镜。
在这个中国最富裕的城市 - 上海。这样一批被很多人羡慕的人 - 有不止一套房,很早就有了代步车,年薪远远高于上海平均却无多少贷款的本地人 - 无不有着颗想"躺平"的心,却还是不得不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挣扎。
01- 引子
很多上海人其实是非常不愿意去"卷"的。大多数都希望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工资未必需要有多高,只要准时下班就好了。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找工作的原则。所以,外企在上海才会一直比较吃香。
尽管很早开始,很多外企的工资和国内不少民营相比已经毫无竞争力了。
论拼搏劲,上海人是远远比不过来上海打工的新上海人,所以,上海人薪水不如某些新上海人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02- 时代的车轮

我出国的这些年,似乎很多事都发生了改变。

上次回国,朋友就和我说起上海外企撤资的太多了。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五发布的数据,中国在国际收支中的直接投资负债在4月至6月期间减少了近150亿美元。

这是该数据历史上第二次出现负值。今年(2024年)上半年整体减少了约50亿美元。

自2021年创下3440亿美元的纪录后,近几年,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大幅下滑。
如果这种下降趋势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继续下去,这将是自1990年(可比数据开始年份)以来的首次年度净流出。
外资净流出,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外资公司本身面临着盈利方面的挑战,因而进行了结构性调整; 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外资企业并不看到未来的中国市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异常现象继续扩大,第二季度创下870亿美元的纪录,全年上半年累计接近1500亿美元。


这也就是说,中国对外的投资在不断大幅度扩大,大部分资金流向电动汽车和电池工厂等项目。
我记得大概是1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了其结构性转型的道路 - 计划从生产型国家转变为研发型国家。
让一直试图把中国变为廉价工厂的美国大跌眼镜的是: 中国不仅找到了其发展的优势,更使其生产技术达到了很多同类型国家无法企及的地步。
"中国制造",不知道什么时候,标签已从廉价逐步转变为了价廉物美

这点早在我还在服饰行业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很多品牌的服饰都把高端生产线设立在中国,平价或者低端线设立在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地
但使我真正感到中国变强的瞬间是在2020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当时,这个数字是涵盖了港澳企业。
2021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企业)数量达到143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大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有135家企业,比去年增加了11家。美国企业数量为122家,增加1家。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利润也在不断提高。

03- 社会百态

毋庸置疑,中国是在变得越来越强。这对我们曾经一直信奉"落后就会挨打"的中国人来说的确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

然而,伴随着富强,"内卷"也越来越厉害。

我在八月的一篇那些出国后又主动选择回国的人,到底是怎样一种心态?的第4段里谈到过中国服务业"卷"的程度。

那么,这次我来谈谈我这次回国一周的所见所闻。

朋友W,毕业大约三年,非重本本科学历,他现在在苏州工作,月薪已达2万多人民币。

为了早日过试用期,于是,他每天都会加班到很晚。半年试用期后,公司就把同批进来的一个30多岁的人给辞退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对方加班没有那么积极。

在中国,如果你愿意"卷",赚钱似乎还是有不少方式的。

25、26岁有野心、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屏住一口气可以“卷”个几年。

可是35岁后,精力日渐不如往日充沛,又或许,你有家庭和小孩想要花时间去呵护。这时,很多人就会意识到当初以为的“卷”一时,其实没有尽头。

25岁时你“卷”别人,35岁后你被人“卷”。

上周,我和一个老朋友A见面。A也是上海人。她前两个月刚辞职。辞职的原因就是被"卷"不动了。

她告诉我,她一周有好几天不得不加班到晚上10点多(因为大家一起“卷”加班)。她受不了,难得两天八点多走了,竟然还被同事投诉了。

《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 China)前总编辑苏芒将“内卷”解读为“欲望与惰性的差距”: “你们所有的苦恼只来自这一个,就是欲望太高,然后惰性很强……所有的迷茫和困惑,都没有那么难解决,”

拜托,现在我们不是在和资本家谈钱,而是讨论公司的"狼性"文化是不是员工的必须条件?不爱加班的员工是不是就在这个社会混不下去了?

A的辞职并非是任性和冲动。40多岁的她被上司批评身材管理不行,而她的上司本人则是个中年身材已经明显发福且油腻得很的上海男人。

A的容貌在我认识的朋友里算是非常好看的了(实事求是,不搞雌竞)。她个子小小的,从年轻时就一直有些微胖(只是微胖而已)。

以前一直在外企工作的她哪里受到过这种气。上司对她的人身攻击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在一个公司,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那么你还能要求什么我很理解她的感受。如果是我受到这样的对待,可能就当场骂回去了。

A说到她辞职后去澳洲待了两个月。回来后发现,不仅身体上的小毛小病都好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以前我每次休息就只想躺在家里,到了澳洲后,我竟然每天都会出门跑步锻炼身体。"她对自己的改变也有些诧异。

"卷"不动,但是还得"卷"

以前"卷"学历,不是985或211,就几乎进不了好的公司。现在还同时开始"卷"牛马,你不愿加班,不愿受气,就"卷"不过同事。

“大家考虑的不是怎么真正去提高质量,而是相互消耗,真的像噩梦一样”。

“结果就是大家都是输家”。

朋友中宁愿降低生活物欲,也不愿意再涉及“有毒”的职场的也有。

你或许无法理解一个曾经爱漂亮爱购物的人怎么就会突然之间开始转性崇尚起了低物欲?

“因为不降低物欲,我就必须要继续工作啊。” 好友L说:“天天工作10-12个小时,周六还有大小周。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是因为生理还是精神的压力,她的体质在30岁的某天突然变成了过敏体质:很多食物能令她全身浮肿,甚至长出又大又痒的水泡。

我从少年时代就认识她,一起玩,一起吃。怎么就在18年后,她却要从头开始学习哪些食物是不能碰的?

原来自己的身体比自己更诚实。

L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不工作了。我一开始也不理解,但是上回国,我看见她容光焕发的样子就似乎明白了什么:健健康康的活着难道不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吗?!

04- 越来越少的机会

上海历来最难的是中考。普通中学里往往有2/3的人读不了高中,这种情况在人口较多的大区尤为明显。
所以,我中学同学里有不少都直接读了中专。这种背景在现在看来几乎已经注定找不到好的工作。
作为80后,10年前,我和以前的中学同学第一次聚会时,我发现: 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薪资水平。愿意躺平的,即便学历更高些,薪水也会低点。
当时的聚会给我的留白就是: 学历起点低点的人,但只要肯拼,只要肯努力,虽然会绕点路,照样可以出人头地。
在我的中学同学里,这样的人并不少,因此,我对学历并无崇拜,反而认为能走出象牙塔后依旧保持学习态度的人才难得。
而现在,留给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内卷化”的背后,其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错过了中国飞速发展的机会窗口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跨学科研究讲师徐舫表示:“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他们发现有太多竞争,不再像是90年代或者21世纪最早几年那样,只要有一个想法就有机会去创业迅速致富,那个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这种情况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2015年4月,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留下了一封只有10个字的辞职信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的那刻开始,似乎就为这个社会今后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是的,中国人终于越过了马斯洛需求的前四个层次,现在达到了第五个需求层次: 自我实现
这种自我实现不拘泥于物质,更是一种希望精神世界也得到满足的高级动物的需求。
05- 社会制度是结界
国内大城市相比,欧洲城市的热闹和烟火气可能就是宁古塔。但是,在精神层面上来说肯定不是。
2021年,徐舫在他的演讲上表示,在工业化社会没有出现重大科技革命之前,中国人“内卷”的状态在未来五到十年间仍将继续
虽然我也认为中国人“内卷”的状态将会继续,但是,我不认为下一轮科技革命会成为“内卷”状态停止的标志。
到现在,2024年,这一轮重大科技突破必然是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和平民化
然而,每一轮的科技改革正如我在上篇谈到的一样,只不过是财富在世界资本家手里进行一次分配而已。
然而这次对普通人更惨的是: 以后不光是人"卷"人,而是人和AI一同来"卷"人。
这个世界发达得再迅猛,再先进,如果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又有什么用呢?
我以为,只有社会制度的健全才能对普通人的生活形成有力的保障,才能抑制住这种越来越失控的"卷"
但是这样,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 一旦整合集中发展模式发生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节奏就会放缓
然而,现在的这种状况真的是可持续的吗?作为你,又会做出如何的选择呢?
* 码字不易,每个月不定期可能会有广告,希望大家谅解。

-每一次的“转发”和“在看”,都是你对我无声的支持-


另外一种生活
一个有灵魂的公众号。一边跑,一边在思考。(36岁留德,转行2次,环游50+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