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
岁末年初,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那份对家的渴望总是愈发强烈。回家的路,或许漫长,或许曲折,但每当踏上归途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仿佛都被即将到来的温暖所融化。而回家的第一顿饭,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慰藉,是那份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始终如一的亲情与年味的融合。
家乡味这几个字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往往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比如《繁花》里,汪小姐说:外面的东西再好吃,和排骨年糕总是不好比的。放眼老上海,炸好的排骨,色泽金黄,香味四溢,肉质饱满,是属于老上海人的经典家乡味。
口碑电影《人生大事》中,三哥和小文则上演着武汉人的全民运动——过早,用一碗热干面诠释着属于武汉的气味灵魂。
如此种种的家乡味还有很多。每到春节,那些极富特色的家乡味代表,便成为了当地民俗特征的印证,也沉淀出了人们的时代味觉记忆。东北杀猪菜、福建佛跳墙、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新疆大盘鸡、内蒙古烤全羊、北京八宝饭等等皆是如此。过年少了这些代表菜,都不是完整的春节。
各地美食代表 | 图虫创意
而顺着味觉记忆挖,你会发现,每个人心中还会有一道特定的菜,一道被深深印刻在心里,背后有着某些故事的菜。顺着这道菜,人们可以去回味它带给你深刻记忆的原因,去重温那个美好的故事,让你更清晰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呼唤,在沉浮喧嚣的世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就像汪小姐为什么对排骨年糕有那么高的评价?因为每一次她和阿宝谈事的时候,吃的都是排骨年糕。那一块块的排骨年糕,见证了宝总和汪小姐一路的”革命情谊”。
身在远方的你,有多久没有回家了呢?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年你回家吗?回家第一顿,你最想吃什么?
网友A:在深圳三年了,老家东北沈阳的,想吃我奶奶做的锅包肉和疙瘩汤。
网友B:南昌人!面食重度爱好者,必须要来一碗瓦罐汤配一碗赣州鱼面!
网友C:昨天跟在海外留学的女儿聊天,她说她就着豆瓣酱吃了两把小葱,竟然吃出过年的感觉。听了心里酸酸的.....我开玩笑的说她,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从山东来的。
网友D: 求学工作到现在,想念我大四川的腊肉、担担面、火锅……
网友E: 老家陕西安康,如今在苏州上班。想吃妈妈做的饭,也想念正宗的油泼面、BiangBiang面、凉皮肉夹馍!
网友F:下高铁就想去嗦一碗贵阳肠旺面+鸡丝豆花面!
……
如此种种的味觉偏好,道出了中华美食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这一口偏好,在春节之际,回得去家的人,哪怕跨越千里,跋山涉水,也要抵达。这看似是团圆在召唤,实则也是味觉在召唤。
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佳肴,都是中国人经验积累的结晶。
东北锅包肉 | 昵享网
盘点其中味道,以地域划分,西南地区的人定是少不了辣货;西北地区的人少不了酸辣和劲道口感之物;东南地区的人离不开鲜甜之物;华北、东北地区的人必食浓香味。有了这些味道作为基底,流浪在外的人们哪怕在节日之外,也免不了沿着这股味道寻找可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美食。
春节回家第一顿,你想吃啥?或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但无论答案是什么,那份对家的思念与渴望,始终如一。让我们珍惜这份团聚的时光,用心感受家的温暖与幸福。在品尝每一道菜肴的同时,也在品味着家人的爱与希望,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今日互动
/ 回家第一顿,你想吃点啥? /
往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