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 | 大寒迎年 又是一年

百科   2025-01-20 09:30   北京  

 
 
 
 
 
 
 
 
 
 
 

节气


糯叽叽的大寒





第一候 鸡始乳

  第二候 鸷鸟厉疾

第三候 泽腹坚










大寒迎年丨又是一年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这一天,新的冷空气又双叒叕来了,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冻,区别只是身处冰箱哪一层!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南方北方气候差异较大,根据长期以来的气象数据,一般来说,北方小寒时更冷,南方大寒时更冷。

每到大寒节气,人们便开始忙着为过年准备、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

但是,在这最寒冷的时节里,即将孕育出春色。





传统

节气





糯稻

糯米


民间自古就有“大寒食糯米”的习俗。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这是《诗经·周颂·丰年》里关于糯米的记载,诗中提到的“稌”,在古代黄河流域也称稻,那时的稌或稻,主要指稻糯米。传说秦灭楚越之后,少部分吴越人东渡去了日本,吴越人以糯米为主食,东渡时也带去了稻糯的栽培技术,无心插柳,却成了日本“有水稻之始”。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糯稻栽培圈在历史上的范围是东亚从西南向东北横跨两河流域,直到日本九州,可以称之为“糯米饮食文化圈”。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提到过开封城里各式各样的点心,由糯米制作的就有端午的粽子、春社、秋社及重午、重九的社糕,还有最热闹的马行街铺席供应的糍团、团子等数种。南宋首都临安记录的糯米点心更是琳琅满目,有丰糖糕、乳糕、镜面糕、重阳糕、枣糕、拍花糕、糖蜜糕、裹蒸粽子、栗粽、巧粽、金铤裹蒸茭粽、蒸糍、元子、汤团等等。



八宝鸭

糯米蛋

鸡翅包饭

香烧鱿鱼糯米卷

桂花糯米莲藕

糯米蒸排骨

糯米珍珠丸子

糯米鸡

糯米流金醉蟹


糯米可盐可甜的属性,让它既可作为主食,又可以作为硬菜摆上台面。清代的《调鼎集》和《桐桥倚棹录》记载了"八宝鸭"的做法,这是一道清代宫廷名菜。传说乾隆南巡一吃难忘,于是在满汉全席top榜上占有一席之地。糯米蛋、鸡翅包饭、香烧鱿鱼糯米卷和桂花糯米莲藕,都是用类似的思路创意的菜肴,糯米主打一个“万物皆可填充”。


糯米蒸排骨、糯米珍珠丸子和糯米鸡就是被吸饱了百味的糯米粒以包裹的方式塑造的美食。


糯米流金醉蟹,是糯米系江南派硬菜的扛把子。浸泡大闸蟹的花雕酒,是地地道道的糯米酒,浸泡了一夜的醉蟹,铺在吸饱了水的糯米上,上锅蒸熟,蟹黄和糯米融合在一起,那种顶级河鲜的味道,让尝过一口的人终生难忘。




米粒细长的籼糯米产于南方,浑圆饱满的粳糯米生于北方,红中透紫的血糯米是米中新贵,源自云贵川。虽然形状、色泽不同,但功效一致,高热高能,滋补营养且香糯可口。


中国人被称为粒食之民,以“粮”为纲,且食必配饮,饭必有羹,人们认为,所谓美食须“调以滑甘”,所谓“滑”就是古人追求的口感,甚至被放在“甘”之前,糯米的“滑”让它一直优于普通稻米。


所以,对于古代社会,糯米在一年之中是“民生工程”的“刚需”,大部分重要的日子,包括祭祀,首选是糯米。



南京八宝饭

北京消寒糕

朝鲜族打糕

云南糯米血肠

壮族五色糯米饭

张家界土家族打糍粑

温州糯米饭

武汉三鲜豆皮

广东有味糯米饭

广东生炒糯米饭


糯米性温,味甘,热着吃,格外开胃。大寒时节,全国各地都吃糯米主食,只不过花样不同,滋味各异。


在北京稻香村,大寒前后排起了购买消寒糕的长队;南京八宝饭是把糯米和桂花、红枣、薏米、莲子、桂圆上锅蒸熟,再浇上糖卤汁,一直甜到骨子里。朝鲜族人们把富余的糯米舂成粉团,从冬至到年下,各家各户敲打糕团的声音不断,每每这个声音响起,往往离年关就近了,各地的打糕都类似,吃的是一份“体力活”,也是一份团圆情。而湖南张家界土家族的阿哥阿妹把打糕做到了极致,土家人把打糕叫做“打糍粑”,他们打造了直径3.8米的“世界第一糍粑”,由1200斤糯米做料,60个人同打,15个火塘同蒸,估计能再破纪录的也只有他们自己了。


广西壮家人爱做五色糯米饭,春天里吃,期待五谷丰登,贵州黔东南苗家人也会做一种彩色的“姊妹饭”,庆祝“藏在花蕾里的情人节”。


去了丽江的人,一定对纳西族的糯米血肠记忆犹新,初见以为是黑暗料理,后来却越吃越香。咸香口感的还有温州的糯米饭,上面盖浇着油条碎和猪肉末制成的卤,来一碗才知道这是可以让人快乐一整天的神奇碳水。武汉三鲜豆皮,以外脆里糯的口感成为湖北的代表小吃。


全国范围内,吃糯米最讲究最认真的,还得看咱们大广东。岭南人将糯米吃出了新高度。岭南的民谚说“大寒大寒,无风自寒”,岭南有一种冷,是冷在意念里,和气温没太大关系。


广东人最讲究食补,大寒这一天,老广们起个大早,蒸上一家人的糯米饭,因为传统的糯米饭应该早上吃。美食古籍《食经》记载,广东人爱吃的“有味糯米饭”的制作关键在于各种配料的火候要掌握得当,如果用元贝、海米的鲜味入饭,就必须先煲煮元贝和海米,再将这份汤水来煮饭,而腊肠就要等饭里的水分差不多煮干,饭的表面生出鸽眼大小的洞才下锅,一切恰到好处时,味道才是最佳。


如果要评选出糯米饭里最好吃的,那必然要投票给“生炒糯米饭”,这种流行于岭南各地和港澳地区的美食,做起来极为不易,一份炒饭,需得有经验的厨师,至少不间断地炒30分钟以上,不仅考验厨艺考验体能,更考验心思和做事的条理。



曲水流觞

绍兴黄酒

桂花糯米酒


清代金梦远《吴门新竹枝》有“东阳酒味色香甜,团座围炉炙小鲜”描写的就是冬月里温暖的家庭聚会的场景,而所谓的“东阳酒”就是将秋收的糯米酿成的甜酒,老少咸宜。在大寒时节,喝冬酒暖身的习俗,在江南一直没有断过。


糯米酿的酒,也造就了文学史上的佳话,《兰亭集序》“曲水流觞”的酒杯里,盛满了由糯米酿造而成的“山阴甜酒”;杜甫笔下“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嗜酒如命的贺知章,他的文字里浸润绍兴黄酒。


南方甜酒中的佼佼者就是桂花糯米酒了吧,一层桂花一层糯米铺上去发酵,只要温度适宜,3日即可成,温酒小酌,或者把醪糟加水煮开打个蛋花,那桂花的香和糯米的甜着实把“沁人心脾”发挥到了极致。



糯米红枣百合粥

南瓜糯米饭

竹筒糯米饭

糯米粢饭团

心太软糯米红枣

红糖糯米小丸子

粘豆包

糯米凉糕

烧卖

芥菜糯米饼


糯米似乎包含着一切的可能性,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它可以单干,可以组合,可以抱团,也可以打辅助。它很像奋斗着的每个人,耕耘于平凡,成就着不凡。



粑粑糕

糯米船

血糯米奶茶

糯米餐包

糯米蛋糕

雪梅娘

小麻薯

糯米鱼

奥利奥糯米糍

榴芒糯米糍

椰蓉豆沙糯米卷

芒果糯米饭


糯米不仅把传统的中国味道发挥到了极致,在现代生活中更开拓了新的天地。它可以守常,也可以创新,它可以沉寂于田野巷陌,也可以走红于城市网络,这些网红创新糯米小吃,糯叽叽的口感治愈着都市人的焦虑,让人爱不释口。


味美与健康兼顾,食色味意形养,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再到形而下,是中国的饮食哲学,“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吃罢糯米饭,便是又一年的春天。












END
编辑 / 肉叔
来源 / 韶关市文物文化景点管理中心
加入食研所美食健康群(roushu2019)



往期科普






食研所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