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将至 团圆伊始
— 中华传统节日 —
民俗民风腊八节
腊/八/将/至 团/圆/伊/始
腊
八
节
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将/至 团/圆/伊/始
腊八节传统饮食
腊/八/将/至 团/圆/伊/始
壹
喝腊八粥
贰
制腊八蒜
叁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其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豆腐
肆
吃腊八面
在陕西省渭北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不食粥,而是家家户户都会享用一碗腊八面。
腊八面以面粉和各种豆类(主要是红豆)为主要原料,面团需要制成韭叶面,即宽度与韭菜叶相等的面条。红豆需要提前泡一晚,腊八这一天用来熬汤,待水开后转小火煮至红豆熟透,同时用中火煮面。与此同时,将熟油热锅,爆香葱花,煮好的面条倒入锅中,再将葱花油浇在面上。
腊八节传说故事
腊/八/将/至 团/圆/伊/始
赤鬼打豆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纪念英雄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传承祖先勤俭美德
腊
八
节
往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