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文献第114期推送
题目:间接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外溢与企业出口贸易
作者:金祥义;张文菲
来源:管理世界,2024年第10期
关键词:间接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生产关系;技术外溢;企业出口;数字技术
01
研究概述
数字技术应用是推动出口贸易发展的核心模块,供应链生产模式与数字技术应用的结合,为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了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机遇,进而对企业出口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企业供应链数据,对供应链上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与出口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间接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改善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机制检验显示,搜寻匹配改善效应、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知识创新促进效应是间接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出口增长的重要渠道。拓展分析表明,供应链技术溢出带来的贸易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链内链外传递现象,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研究意味着,深化供应链生产模式是借助国内生产内循环促进对外贸易外循环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本文在现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基础上,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边际贡献。首先,在研究视角上,以往文献较多关注企业主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影响,本文则基于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生产关系,结合技术扩散的基本特征,以间接数字化转型作为新视角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外溢能否赋能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分析过程中尤其关注间接数字化转型对未实现数字赋能企业出口的影响,有效拓宽了数字化转型贸易效应领域的研究外延,丰富了相关研究的结论。其次,在研究机制上,证实了间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出口贸易促进效应,并通过经济学机制的分析手段,详细揭示了间接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黑箱过程,发现搜寻匹配改善效应、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知识创新促进效应是间接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出口的具体机制,为构建数字技术溢出与出口贸易发展的统一框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脉络,有助于厘清间接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出口贸易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在研究拓展上,以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产生的出口促进效应为基础,进一步从供应链内供应商排序选择、供应链外垂直溢出效应、供应链外水平溢出效应等方面进行拓展,结合供应链生产关系的延伸方向,从内到外探究数字技术溢出在供应链条企业内部、供应链外垂直梯度和水平梯度上的不同传递效果,由此细化和拓宽了研究的边界和结论,为政策制定者利用供应链生产关系推动贸易发展建言献策。
0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间接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出口的基本逻辑
供应链生产关系为出口企业间接享受数字化转型产生的贸易利得提供了新途径。基于供应链生产关系产生的间接数字化转型,理应能够助力企业实现出口贸易的增长。提出本文研究假设1。
研究假设1:基于供应链生产关系,间接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
(二)间接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
在搜寻匹配改善效应上。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赋能供应商以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搜集海量客户的消费信息,为企业带来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红利。另一方面,间接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提高对海外市场需求信息的搜寻,促进企业与下游客户的匹配程度。
在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上。一方面,供应商数字化转型帮助供应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高效供应链管理,加速产品的产销速度,并通过下游企业的生产对接和链上技术溢出,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在供应链规模效应协同作用下,规模效应将向供应链生产网络上的企业进行扩散,进而加速企业存货进库和出库频率,提升企业的供应链效率。
在知识创新促进效应上。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将受到供应商数字化转型产生的技术外溢影响,并获得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效果。间接数字化转型能够对企业知识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间接数字化转型带来明显的知识创新促进效应。另一方面,间接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了数字技术外溢的红利,促进链上知识溢出和学习,推动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本文研究假设2-4。
研究假设2:基于供应链生产关系,间接数字化转型通过搜寻匹配改善效应推动企业出口规模的发展。
研究假设3:基于供应链生产关系,间接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推动企业出口规模的发展。
研究假设4:基于供应链生产关系,间接数字化转型通过知识创新促进效应推动企业出口规模的发展。
03
回归模型:
i、j、k、t分别代表企业、进口国、产品和年份。
企业出口规模
2.核心解释变量。
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IDTI)为本文核心解释变量。根据供应链中供应商与企业的生产关系以及供应商数字化转型水平,计算出企业具体的间接数字化转型程度。构造下式来衡量企业的间接数字化转型水平:
(四)数据特征化事实凝练和分析
为进一步从原始数据中归纳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层面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原始数据样本分为直接数字化转型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企业、同时数字化转型企业、非数字化转型企业这4个类别,然后统计历年不同类别对应的企业数量和占比,相关结果具体见图1。从全样本整体结果看,直接数字化转型企业在全样本中的比例为27.89%,间接数字化转型企业占比为 14.30%,同时数字化转型企业占比为26.59%,因此样本中企业存在间接数字化转型行为的比例为40.89%(14.30%+26.59%),这意味着间接数字化转型在企业战略选择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见,在以国内生产网络为基础的供应链生产模式下,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忽视这种行为将低估数字化转型产生的技术红利,并可能会错估技术红利推动企业出口贸易发展的真实影响。
04
经验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根据本文对间接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出口而设定的基准计量回归模型,就上述作用展开相应经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第(1)列结果检验了间接数字化转型变量的单独作用,观察该列结果可以得知,在控制企业-进口国、进口国-产品和进口国-年份的二维固定效应后,间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初步证明了本文研究假设1的成立。第(2)列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企业生产率、企业年龄、企业规模这几个变量,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均对其出口有正向影响,表明生产率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容易获得更高的出口市场份额;间接数字化转型的系数在1%检验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间接数字化转型能够助力企业提升出口规模。第(3)列加入了资产负债率、资本密集度和资金流动性几个变量,从结果上来看,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对其出口的作用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第(4)列进一步在回归中加入了其余的控制变量,结果显示,在考虑各类非观测的固定效应和其他影响因素后,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发展带来的出口促进作用依然存在,表明企业通过供应量生产关系获得的间接数字化转型,能够弥补企业自身无法直接数字化转型的不足,并通过间接数字赋能实现企业的出口发展。
(二)出口二元边际分析
(三)异质性分析
1.企业规模。
将企业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当样本属于中小微企业时,对分类变量 Var赋值为1,否则为0。以此展开异质性分析,具体回归结果如下表4第(1)列所示。分析第(1)列结果可知,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间接数字化转型对中小微企业出口规模的提升效应更强。这类企业更能享受间接数字化转型产生的贸易利得。
2.企业所处行业技术密集度。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基于供应链生产关系的间接数字化转型在该行业中的传递更为普遍,由此形成更快速地出口增长。当企业属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样本时,对分类变量Var赋值为1,否则为0,然后以此展开异质性分析,具体回归结果见表4第(2)列。这一结果,说明技术密集型行业更能通过间接数字化转型来挖掘出口贸易的新增长点。
3.产品的生产阶段。
根据产品生产阶段的不同,将出口产品分为最终品(资本品和消费品)和中间品(半成品和零部件)两类,当出口产品属于最终品时,将分类变量Var赋值为1,否则为0,然后以此展开异质性分析,具体回归结果如表4第(3)列所示。企业间接数字化水平越高,企业最终品出口规模增长比中间品出口规模增长的幅度越大。间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出口促进作用在中间品贸易中的效果更小,因此更能提高企业最终品的出口规模。
4.进口国经济发展类型。
根据OECD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将样本中进口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当企业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时,对分类变量 Var赋值为1,否则为 0,然后以此展开异质性分析,具体回归结果见表4第(4)列。相对于向发达国家出口而言,企业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时受到的间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小,即间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强。
(四)机制分析
在前文理论分析部分,已经初步梳理间接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可能路径,并指出搜寻匹配改善效应、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知识创新促进效应对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为验证上述机制的存在,需要在经验分析前构造不同的机制变量。
首先,企业搜寻匹配精度衡量。用企业生产波动对需求波动的偏离程度衡量企业面临的搜寻匹配精度。构造供需偏离程度指标,具体为:
其中,
其次,供应链效率衡量。以会计中企业存货周转率指标对数值作为其供应链效率的正向替代指标,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交易往来的频率和贸易反馈速度越快,则企业对应的供应链效率越高。
最后,知识创新能力指标衡量。用企业专利授权量对数值表示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在完成上述指标设定后,本文采用机制变量直接回归的方式对不同机制进行了检验,具体结果见表5,其中第(1)-(3)列分别对应搜寻匹配精度、供应链效率、知识创新能力这几个机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05
稳健性检验
(一)核心指标的稳健性
间接数字化转型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该指标的衡量以供应商数字化转型程度作为基础,而供应商数字化转型具有不同的衡量方式。为进一步证明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在替换指标衡量方法后依然稳健,本文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标稳健性处理:第一,以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中的数字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重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计算基础,在计算出供应商数字化转型水平后,按照与前文相同的指标构造方式,构建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指标。第二,先构造供应商是否数字化转型虚拟变量,虚拟变量设定可以降低供应商数字化转型水平的统计偏差,然后按企业采购占比计算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指标。第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是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的热门区域,本文以这两部分关键词频数作为供应商数字化转型的衡量基础,再计算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指标。第四,进一步以数字技术应用模块关键词频数作为衡量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企业的间接数字化转型程度。据此,本文重新计算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指标,并将上述4种指标处理结果分别作为表6第(1)-(4)列中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替代指标,具体结果见表6。
06
拓展性分析
(一)供应链技术溢出的链内传递:供应商排序与溢出强度
在供应链生产关系中,供应商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的技术红利能通过供应链条外溢至下游企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间接数字化转型效应,进而为企业出口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为了探究企业间接数字化水平受不同供应商的影响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出口规模的变化,本文根据企业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的业务排序,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衡量供应商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技术外溢对企业出口产生的作用:方式一,根据排序构造出不同供应商数字化转型的虚拟变量RankI(I=1,2,3,4,5),当业务排序第I位的供应商存在数字化转型行为,则对RankI赋值为1,否则为0,将上述变量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代入基准回归模型中,探究不同排序下供应商技术外溢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方式二,先统计不同供应商数字化转型水平和企业从供应商处的采购比例,根据上述两个指标乘积计算出不同排序下供应商给企业带来的间接数字化转型程度RankI(I=1,2,3,4,5),将上述指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再次代入基准回归方程中,检验供应链技术溢出的链内传递效果,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出口发展的变化。根据上述指标构造思路,本文对供应商排序发挥的作用进行检验,具体结果见表9。
供应商的业务排序能显著影响供应链内的技术传递效果,推动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并由此产生明显的出口促进作用,但该技术溢出的链内传递效果仅限于前三大供应商。
(二)供应链技术溢出的链外传递:垂直和水平溢出效应
不同的供应链生产关系通过关键节点可以向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进行延伸,使得间接数字化转型产生的出口效应也可能通过供应链不同方向进行链外技术溢出传递。在链外传递逻辑上,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生产关系获取供应商数字技术应用带来技术红利,进而产生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外溢效果。另一方面,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从同一个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的行为,这从供应链跨链的角度看,企业之间有着共享供应商的现象。
在垂直溢出效应上,主要关注供应商的供应商数字化转型给企业造成的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即企业二级供应链间接数字化转型指标IDTI2,采用以下等式衡量该指标:
其中,m表示企业i的供应商的供应商,即二级供应商;
根据上述指标构建思路,本文就技术溢出的链外传递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展开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0。其中,第(1)和(2)列是技术垂直溢出效应的回归结果;第(3)和(4)列是技术水平溢出效应的回归结果。在供应链生产模式下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的出口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链外溢出现象,链外数字技术的垂直和水平溢出效应均能实现企业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07
研究结论
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
学习与思考
往期回顾
--END--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依托教育部战略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平台优势,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发底层数据指标体系,力争搭建高水平开放和全球治理领域“学术+智库”型数据要素综合研究平台。欢迎更多学术同仁关注和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