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文献】人力资本积累、贸易开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

文摘   财经   2024-05-29 10:02   北京  

前沿文献第102期推送

题目:人力资本积累、贸易开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 

作者:张亮;邱斌;吴腊梅;彭婷婷

来源:经济学(季刊),2024年第2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贸易开放;企业创新



01

研究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逐渐将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人力资本作为最重要的禀赋资源,是促进一国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那么,在“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本积累是否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特别是在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何种机制驱动制造业企业创新?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评估人力资本积累在企业创新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从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人力资本高级化转型以及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开放的角度,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在于:(1)研究视角方面,基于微观企业视角系统考察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2)研究方法上,以“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因果效应;(3)研究内容和结论方面,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机制检验发现,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促进企业进口中间品尤其是从发达国家进口中间品所形成的要素聚集提升了企业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在出口过程中的市场扩张效应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渠道,在此基础上提出详实的政策建议。



02

识别策略和数据说明


(一)识别策略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教育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99年的高校扩招政策,是高考恢复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扩大至153万。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99年之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增长缓慢,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进入社会后,增加了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本,企业也可以雇用更多优质的劳动力。由此可见,“高校扩招”政策为本文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将中国政府在1999年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进行分析。具体而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2003年之后中国人力资本供给数量迅速增长,不同人力资本密集度行业受到该政策冲击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本文构建了可以识别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因果关系的策略,即比较高人力资本密集度行业中的企业(处理组)与低人力资本密集度行业中的企业(对照组)在2003年前后创新行为的差异。基于此,本文的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j表示行业,f表示企业,t为时间。本文采用专利申请数量加1取对数来衡量企业创新(innovation)。是行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度,本文使用1980年美国各行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度进行衡量。为时间虚拟变量,其中t≥2003时取1,否则取0。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水平,交互项估计系数刻画了高人力资本密集度的行业与低人力资本密集度的行业中的企业创新在“高校扩招”政策前后的平均差异,如果大于0,则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表示企业和时间固定效应。为误差项。

本文采用美国1980年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作为连续分组变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1)美国行业的技术水平可以在整体上较好地反映各个行业的前沿技术情况,同时前沿技术和行业的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因此使用1980年美国各个行业特征表示中国行业的一般特征具有合理性,而使用中国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可能会受到高校政策和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2)使用与本文样本时间相隔较远的1980年美国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可以避免由于潜在的反向因果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3)美国1980年各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与中国1995年(高校扩招政策前)及2004年(高校扩招政策后)各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均高度正相关。

(二)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库包括:第一,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法人代码、企业名称、企业地址、所属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劳动力人数、总产出和一系列财务数据等共计100多个指标。第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包含了企业名称、企业代码、产品代码、贸易伙伴、贸易方式、贸易额与产品数量等企业信息和企业产品贸易数据。本文对数据库进行以下处理:(1)删除了数据库中从业人数小于8的样本; (2)剔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样本,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额/总固定资产大于总资产、工业增加值为负或零等;(3)删除企业名称缺失以及一年中重复出现的企业样本; (4)根据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等进行了平减。第三,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的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所有向中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的专利信息,其中主要有专利的申请号、申请日期、申请人、公开号、专利类型(外观设计型、发明型以及实用新型专利)、IPC分类号、页数等信息。


03

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1报告了基准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未加入任何控制变量,结果显示交互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第(2)—(5)列依次加入了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为了降低遗漏变量偏差,第(6)列进一步控制了省份×时间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二)DID有效性检验

(1)共同趋势假设。DID的共同趋势假设要求在没有外在政策影响的情况下,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变量按照相同的趋势发展,即两组样本的差异不是由于分组差别造成。图1是高人力资本密集度行业(处理组)和低人力资本密集度行业(对照组)在样本期间的创新行为,左图和右图为分别采用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中位数和均值来划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共同趋势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冲击前符合共同趋势假设。此外,2003年后,处理组企业的创新增长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可能会使高人力资本密集度行业中的企业创新更多。

(2)动态效应。为了考察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影响的动态效应,本文将与1999—2007年各年份的虚拟变量相乘(1998年作为基准)替换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图2报告了与年份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回归系数以及90%的置信区间,结果显示实际政策冲击发生前,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在“高校扩招”政策冲击发生后交互项系数开始显著为正,且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增大的趋势,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

(3)控制产业时间线性趋势。为了控制无法观测的产业特定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借Liu and Qiu (2016)将产业特定的线性时间趋势项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回归中。表2第(1)列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产业时间线性趋势项后,交互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4)两期DID。为了检验DID估计的可靠性,本文采用两期DID模型重新进行估计。具体而言,本文以2003年政策冲击作为时间点将样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对两个阶段的企业变量求平均值以重新构造回归样本。表2第(2)列结果显示,使用两期DID模型后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再次验证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5)预期效应。能够使用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的前提是该政策冲击是外生的,即政策冲击之前企业对该政策不具有预期效应。本文检验了企业对高校扩招是否存在预期效应,由于该政策的实际效应发生在2003年,因此通过加入交互项进行估计,其中定义为j行业人力资本密度与实际政策冲击发生前一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如果上述变量的估计系数不显著,则表示在“高校扩招”政策冲击之前企业不存在预期效应。根据表2第(3)列的回归结果可知,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同时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排除了预期效应的存在。

6)安慰剂检验。本文借鉴Lu and Yu (2015) 的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通过人为地把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冲击产生效应的年份从2003年提前到2001年作为虚拟的政策时点并且采用冲击效应发生之前的样本(2003年及之前)进行估计。即2001年之前的年份取0,2001年及之后的年份取1,并与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形成交互项。表2第(4)列显示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这表明的确是由于“高校扩招”政策产生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推动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提升。

(7)删除1998—1999年样本。平行趋势结果显示,高校扩招政策冲击前的1998—1999年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平行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为了保证文章识别策略的有效性和平行趋势检验的可靠性,本文进一步采用2000—2007年子样本进行回归。表2第(5)列回归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此外,本文还采用不同窗口期子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使用2001年还是2002年作为样本起始年份,并分别以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和2003年作为样本末期,回归结果都与基准回归结论保持一致,这进一步保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8)排除“十一五”规划的潜在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政策对出口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Shi and Xu,2018),并且会导致企业生产率的下降(He et al.,2020)。因此,如果资本密集型行业产生的污染更多从而需要更多的减排投资,那么可能会挤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研发投入并减少其创新。为了避免“十一五”规划中环境规制政策的潜在影响,本文采用“十一五”规划之前1998—2005年的子样本作为稳健性检验,表2第(6)列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排除了“十一五”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后,本文的基本结论依然成立。

(三)稳健性检验

前文得到的核心结论是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分别从中国加入WTO带来的进口关税降低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等多个方面展开稳健性检验,同时进一步考虑了期间外资管制放松、国有制改革等其他政策冲击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考虑了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样本期间存在大量的企业进入退出行为、不同层面的聚类标准误、创新决策以及特大城市的影响。以上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排除了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后,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结论仍然成立(稳健性检验的具体结果见原文附录Ⅲ)。


04

拓展分析:创新质量、地区人力资本供给冲击与异质性影响


(一)不同创新类型与创新质量

在宏观层面,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积累在技术进步和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关于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影响的讨论最早源于熊彼特,他认为高等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并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因此,本文认为“高校扩招”政策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特别是提升了企业高质量创新。中国知识产权局将专利分为三个大类: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型专利。整体而言,发明型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实用新型专利次之,外观设计型专利最低(李兵等,2016)。为了检验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不同的创新类型是否具有异质性影响,表3第(1)—(3)列分别报告了人力资本积累对外观设计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发明型专利的回归结果。由结果可知,人力资本积累对技术水平较高的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估计系数都显著为正,并且发明型专利的估计系数和显著性都高于实用新型专利,而外观设计型专利的估计系数不显著。由此可知,人力资本积累主要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发明型专利的提升,而对技术水平较低的外观设计型专利没有显著影响。

(二)地区人力资本供给冲击差异与企业创新

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高校数量和大学生数量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人力资本供给量也显著不同,因此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不同省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供给冲击。为了检验人力资本对不同省份制造业企业创新是否存在差异性影响,本文借鉴Che and Zhang (2018)构建了中国省份层面的人力资本供给冲击:=- / 。 

其中,分别表示2001年和2003年s省份的大学毕业人数。本文按照省份人力资本供给冲击中位数将样本分成高人力资本供给冲击地区和低人力资本供给冲击地区分别进行分析。表4第(1)—(2)列的回归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供给冲击较大的地区,人力资本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水平,而在大学生供给冲击较小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水平未能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人力资本积累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随着省份大学毕业生供给冲击程度增加而提升。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的稳健性,表4的第(3)—(4)列进一步按照各省人力资本供给排名保留了样本前10名和最后10名省份子样本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再次验证了人力资本供给冲击强度提升是促进企业创新这一效应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此外,考虑到具有不同大学生毕业人数地区可能受到的影响不同这一特征事实,本文将地区层面的人力资本供给冲击作为一个新的维度,实施三重差分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是三重交互项,是行业-时间固定效应,是省份-时间固定效应,是行业-省份固定效应,是企业固定效应,是企业层面控制变量。表4第(5)—(6)列回归结果表明,本文所关注三重交互项系数估计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的研究结论。

(三)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

1.企业所有制

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的动机和研发资金来源具有差异性,因此其创新行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5第(1)—(4)列分别报告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高校扩招”政策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主要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的创新,而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导致国有企业更可能形成“僵尸企业”,因此企业创新水平并未得到显著的提升;而民营企业无论是政策优惠的享有还是技术水平可能都无法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加上民营企业资本实力薄弱,对高技术劳动力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弱,因此人力资本积累对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最小。相反,外资企业更加了解国际前沿技术,有更多渠道从国外进口多样化的中间品,同时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与进口中间品这一生产要素相互补充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创新。

2.企业融资约束

融资约束的缓解有助于企业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出口竞争力,因此可能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影响。表5第(5)—(6)列分别报告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不同程度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以样本内企业融资约束的均值为临界值将总样本划分为高融资约束企业与低融资约束企业两类。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对不同程度融资约束的企业的确产生了异质性影响,它在更大程度上显著促进了低融资约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没有充裕的资金雇用大学毕业生,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更多促进了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进行创新。


05

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机制检验


前文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本节将继续探讨该影响通过何种渠道发挥作用。一方面,高技能劳动力的积累有助于诱发技术研发,以及引发企业在贸易开放中获得大量国外高质量和差异化的中间产品。同时,贸易开放所带来的进口竞争和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人力资本积累可以通过要素聚集效应促进企业创新。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能够促进我国的出口升级以及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能够通过市场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创新。

(一)人力资本积累的要素聚集效应

在进口贸易方面,人力资本积累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由于高技能劳动力会引起其他物质资本的集聚,极大地促进企业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Chen et al. (2017)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验证了进口中间品尤其是从高收入国家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研发强度的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积累的要素聚集效应主要是指劳动力知识水平的提升会引起其他物质资本的集聚,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在进口贸易开放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通过进口获得更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要素,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积累的要素聚集效应主要是通过进口渠道实现的。从理论上来说,人力资本积累会使企业更有动力使用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以及通过增加进口吸收更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整体而言,人力资本的积累使企业更有动力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购买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以及通过增加进口吸收更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即人力资本积累会通过要素聚集效应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表6汇报了要素聚集效应的机制检验结果,本文分别从进口额、中间品进口额和从高收入国家中间品进口额三个方面进行验证。首先,表6第(1)—(2)列是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进口额的回归结果,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企业通过进口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与技术,从而推动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其次,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与进口的中间产品结合以促进企业发展。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会促使劳动力知识水平和技能提升,这就要求企业购买与高技能劳动力相匹配的更为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及核心零部件,从而研发出更多的专利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通过进口的中间品,聚集更多差异化的生产要素,促进企业更有效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第(3)—(4)列是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中间品进口的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阐述的要素聚集效应这一影响机制。最后,企业高质量中间品的投入可以通过吸收技术外溢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从而促进企业创新。人力资本积累通过进口更高质量的中间品,即聚集更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促进企业创新,本文认为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更快、教育系统更完善,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和高技能的劳动力,从而生产的中间产品也具有相对更高的质量。因此,从较为发达国家进口更高质量的中间品可以更好地和人力资本相结合,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第(5)—(6)列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了企业通过从高收入国家进口中间产品进而促进企业创新。

(二)人力资本积累的市场扩张效应

在出口贸易方面,由于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企业能够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极大地扩大其出口二元边际,这提升了企业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企业的出口市场参与会进一步显著促进其研发投资。同时贸易开放也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大的国际市场从而带来更多的资金,这将促进企业创新。此外,大量文献论证了贸易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作用,贸易开放能够为低创新能力和低技术水平的国家提供更多接触世界前沿技术的机会,这促进了“干中学”效应的发挥并且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和再创新(Acemoglu,2003)。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生产技术有助于国内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同时出口贸易开放带来的竞争效应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Liu and Rosell,2013)。因此,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积累可能会通过市场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创新。为了检验这一机制,本文分别从企业出口额、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产品数量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表7第(1)—(2)回归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增加企业出口额提升企业创新,第(3)—(4)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第(5)—(6)列揭示了人力资本对企业出口产品数量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出口产品数量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为正。综上所述,人力资本积累可以通过市场扩张效应有效地推动企业扩大出口,增强企业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与Liu and Rosell(2013)发现出口更多种类产品的企业有更强的动力提高创新的结论保持一致。


06

总结



本文以1999年的“高校扩招”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DID识别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人力资本积累不仅提升了企业创新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2)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所有制类型与不同融资约束水平的企业创新受到了不同的影响。(3)人力资本积累在贸易开放中主要通过进口的要素聚集效应与出口的市场扩张效应提升企业创新。一方面,企业在贸易开放中获得了大量源自于国外差异化和高质量的中间品,从而更好地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在出口市场的不断扩张显著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创新。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政策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大力提升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投入,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其次,充分重视构建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在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企业创新中所起到的重要传导作用。最后,各地区需要根据本地企业特征来构建与当地人力资本结构相匹配的要素投入,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健全的创新环境。


学习与思考



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更是大国竞争的核心。文章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探讨了人力资本积累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以及促进企业创新的主要机制。具体地,以“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较为准确地识别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企业创新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数量,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质量。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主要通过进口中间品和先进技术形成的要素集聚促进了企业创新;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主要通过出口扩张形成的市场规模效应了促进企业创新。研究结论为我国从高水平开放视角、从继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以及提高人力资本视角促进企业创新提供导向性的指导建议。

区别于已有文献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人力资本的经济效应,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切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将研究视角从宏观层面聚焦到微观企业层面的研究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其次,文章采用DID方法识别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过程中,以美国1980年美国行业人力资本密度作为连续分组变量十分巧妙,利用美国的行业数据缓解了研究的内生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最后,针对集聚效应和出口规模效应的机制检验,作者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严谨的科研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


往期回顾

【前沿文献】第101期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的企业投入选择
【前沿文献】第100期 生产网络视角下的贸易自由化冲击与区域贸易传播——基于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的经验研究
【前沿文献】第99期 21世纪的对外开放——中国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
【前沿文献】第98期 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与技术学习——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据、理论和定量分析



--END--

全球价值链研习社

全球价值链研习社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吕越教授研究团队创办,我们长期跟踪全球价值链(GVC)研究,致力于打造专注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公益性学术分享平台。公众号将每周为大家推送国内外前沿文献、团队最新成果以及学术资讯,欢迎更多学术同仁关注和加入我们。

供稿:吕翠翠
审稿:敖冉 & 于喆宁
推送:宋家辉

共享学术盛宴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依托教育部战略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平台优势,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发底层数据指标体系,力争搭建高水平开放和全球治理领域“学术+智库”型数据要素综合研究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