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研究动态】2024年第10期

文摘   2024-11-06 10:00   北京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

2024年第10期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动态。



文章目录




《经济研究》 2024年第8期

贸易政策冲击下的跨国供应链断裂与重构研究


《经济学(季刊)》 2024年第5期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比较优势跃迁的视角
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测度与解释
排污权交易政策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世界经济》 2024年第10期

从“以商促投”到负责任投资:环境类负面报道下的海外并购
出口冲击、地方政府逆周期调控与举债行为
间接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外溢与企业出口贸易





文章内容介绍



《经济研究》



贸易政策冲击下的跨国供应链断裂与重构研究


丁浩员 董文娟 余心玎

摘要:近年来各类贸易政策冲击使全球产业链步入深度调整期,“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基于FactSetRevere全球供应链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供应链关系进行追踪,考察了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这一贸易政策冲击下中国上市公司海外供应链的变迁动态与重构模式。研究表明:贸易政策冲击显著提高了“断链”风险,但当产品难以替代、契约成本较高或双方具有长期合作基础时,供应链表现出更强韧性。进一步研究供应链重构模式发现,中美企业间“断链”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但中国企业会通过将供应链转移至近岸、本土以及其他欧美国家以实现风险规避,同时调整产业范围完成供应链重构,这一过程在企业具备较高的信息搜寻效率和较强的多元化布局能力时更易实现。在当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有效应对外部经贸冲击、提升供应链韧性,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韧性;供应链重构;贸易政策冲击;不确定性
研究方法:一般均衡模型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全球供应链数据,来源于FactSet Revere数据库;贸易政策数据,来源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2018—2019年间发布的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4轮关税加征清单;中国及海外企业财务变量、其他经济特征数据,分别来源于 Worldscope、CSMAR 数据库;进出口、美国制裁、美国补贴等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美国商务部、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GTA)。
研究贡献:其一,从“企业间供应链关系”这一微观层面切入,为分析贸易政策冲击的经济影响补充了新的视角,亦对 Grossman et al(2024)的理论分析形成了实证补充,为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变化、风险及机遇提供了更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工具。其二,在探讨企业跨国供应链在外部政策冲击下的重塑规律时,聚焦“贸易政策变化”这一文献中较少涉及的特定外部冲击,进一步揭示了关税成本上升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作用差异。其三,将企业全球供应链的断裂与重构同时纳入考虑,从而能够更完整地捕捉外部冲击下企业跨国战略调整的动态规律。


《经济学(季刊)》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比较优势跃迁的视角
 

李志远 赵永晗

摘要:本文利用海关数据测算中国比较优势跃迁格局,结合地级市统计和工商注册信息,识别外商直接投资对比较优势跃迁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09年中国比较优势跃迁程度稳步提升,比较优势跃迁格局呈现空间异质特征。比较优势跃迁可以反映本土产业结构突破路径依赖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比较优势跃迁。机制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带来外部先进知识冲击,促进微观企业投入结构调整,进而赋能宏观层面的比较优势跃迁。本文有助于深化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好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策依据。关键词:比较优势跃迁;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被解释变量比较优势跃迁程度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数据计算得到,其他变量基于2001—2010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研究贡献:本文对以下的四支文献作出贡献。第一支文献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度量方法。,本文立足产品空间理论的分析视角,构建比较优势跃迁程度来具象化产业结构升级。这一度量方法既有事实依据(Hidalgo et al., 2007),又能在细分产品层面以更高分辨率刻画产业结构升级,且不依赖于对产品“高级程度”的主观评判,对现有文献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认识做了有益的补充。第二支文献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研究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为本文测度比较优势跃迁提供事实依据和方法借鉴(Hidalgo et al., 2007;毛琦梁和王菲,2018;刘守英和杨继东,2019;Coniglioe et al., 2021;周沂等,2022)。本文借鉴产品空间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比较优势跃迁的测度指标,为定量理解产业结构升级事实提供新视角。第三支文献研究产业比较优势的形成和演变机制,为本文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测算比较优势跃迁为抓手,识别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的作用,为产业比较优势的理论研究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新发展格局下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启示。第四支文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Aitken and Harrison, 1999;Javorcik, 2004;;路江涌,2008;余泳泽和武鹏,2010;毛其淋和方森辉,2020;Fons-Rosen et al., 2021;Gong,2023)。本文无意于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个体企业或行业的影响,而是聚焦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层面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测度与解释


陈勇兵 陈贤孟 王贝贝 李锴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产品产量数据库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分析了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占出口企业总量的65.25%,代销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31.73%。成因分析表明,与直觉相悖,生产型出口中间商的主要成因并非国内制度性障碍,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出口产品之间的需求互补效应,我们还发现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带来的出口成本节约效应。本文研究对如何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生产型出口中间商;携带贸易;需求互补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为产品产量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
研究贡献:第一,本文首次考察了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的基本情况,这是对现有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相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更多,企业会面临高昂的出口贸易成本。与非生产型出口中间商相比,生产型出口中间商可以利用需求互补,代销产品的同时增加自产产品需求,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为普遍和重要。第二,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需求互补和出口成本节约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企业-产品-目的地”的信息验证了需求互补和出口成本节约均是导致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存在的原因。这些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深化既有对于生产型出口中间商的认识,为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的后续研究提供助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当前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市场采购贸易这一新业态新模式,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


排污权交易政策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彭水军 吴腊梅 汪 金 张 亮

摘要:本文以排污权交易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政策导致与排污治理相关的固定成本增加,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以降低合规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同时多产品企业将通过内部资源再配置,集中于生产高质量产品和实现清洁化转型,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排污权交易政策主要促进本土企业以及高环境执法力度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出口产品质量;产品转换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中国环境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研究贡献:第一,探究以SO2排污权交易试点为代表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拓宽了已有排污权交易文献的研究视角,为准确评估市场型环境政策的微观绩效提供中国情境下的经验证据。本文以排污权交易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识别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因果效应,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型政策,从而诱发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第二,揭示了排污权交易政策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机制,扩展了从企业内部产品层面进行资源再配置的相关研究。现有微观层面关于环境规制政策所带来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层面,本文揭示了中国情境下环境规制政策通过企业内部的创新补偿和产品转换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微观绩效,也为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性路径提供政策性指导。第三,关于排污权交易试点这一环境政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性影响,缺少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本文系统分析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异质性影响,为进一步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世界经济》



从“以商促投”到负责任投资:环境类负面报道下的海外并购


陈思翀 王子瑜 余明桂

摘要:伴随企业将环境、社会及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国海外投资正从传统的“以商促投”向负责任投资的新范式进行转变。本文以2009-202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企业在环境类媒体负面报道下的海外投资合法性构建问题,并比较以商促投和负责任投资在负面报道下的不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中国企业的环境类负面报道,尤其是来自国际媒体的报道,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率。与以商促投相比,中国企业在减排等领域的负责任投资即使在环境类负面报道下也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机制分析表明,负责任投资能减少东道国监管机构的介入可能性,并提升企业声誉,从而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本文揭示出负责任的海外投资不仅有利于共建清洁美丽新世界,还为解决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媒体负面报道问题提供了新机遇。
关键词:以商促投;负责任投资;环境类负面报道;海外并购;中国企业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汤森路透的SDC全球并购数据库、RepRisk数据库、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库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等数据库。
研究贡献:首先,从媒体负面报道下的中国海外投资视角,本文进一步拓展了负责任投资理论(Renneboog et al.,2008;Berry and Junkus,2013;Pedersen et al.,2021;宋科等,2022),揭示负责任投资不仅有助于构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还有利于在负面报道下构建海外并购合法性。其次,与东道国媒体负面情绪显著降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不同(晏艳阳和汤会登,2023),本文发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长期以来面临国际、国家和地方3个方面环境类负面报道的困扰,以及负责任投资可以在负面报道影响下促进合法性的构建。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的以商促投,负责任投资能有效促进受环境类负面报道影响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合法性构建。最后,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文献(余官胜等,2021;吕越等,2022;陈霄等,2023;朱民等,2023)。共建清洁美丽新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有助于中国企业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解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合法性构建问题。



出口冲击、地方政府逆周期调控与举债行为


聂卓 李力行 马光荣 黑烨

摘要: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职能应该由中央政府负责,但在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逆周期财政调控中地方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用全球需求变化作为外生冲击构造偏移-份额工具变量,研究地方政府在面临负面出口冲击时如何通过债务扩张进行逆周期财政调节。研究发现,在新预算法实行前,地方政府面对本地出口增长放缓显著增加了融资平台债务举借,这带动了基建投资增加,缓解了经济增长受到的负面影响,而代价则是金融风险的积累。在新预算法实行后,由于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受到严格约束,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没有相应增加。这一变化导致经济增长受出口冲击的影响加深,但金融风险的上升也得到了抑制。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外部冲击影响加深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债务在中国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为健全财政治理体系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举债;出口冲击;逆周期调节;稳经济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海关进出口产品数据库,《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CEIC 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研究贡献:首先,本文拓展了对中国财政周期性质的理解。本文利用外需变化这一较为外生的经济冲击,对由外需驱动的经济波动所导致的地方政府举债变化进行相对准确的估计,为理解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下行时期通过举债实现“稳增长”这一重要问题提供具体的局部证据,并对其背后地方政府的财政金融能力机制进行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经验研究在追求具体、精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景进行限制,因此需要注意本文的结论可能更多适用于外部因素引发的经济波动,而对内部因素引发经济波动的适用程度需要保持谨慎。其次,本文深化了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认识。本文的结论说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最后,本文增进了对全球化过程中地方政府作用的理解。本文基于中国背景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的分权体制下,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分权确保地方政府在遇到挑战时有财政能力主动作为,而中央政府的相机调控又有效防范了财政金融风险的过度积累。这一中国经验表明,大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在应对来自局部地区负面冲击中的作用,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而中央在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时也应将地方财政的状况纳入考量,关注重点地区因外部冲击产生的财政风险,从而共同作用以实现“防风险、促发展”的双重目标。



 间接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外溢与企业出口贸易


金祥义 张文菲

摘要:数字技术应用是推动出口贸易发展的核心模块,供应链生产模式与数字技术应用的结合,为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了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机遇,进而对企业出口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企业供应链数据,对供应链上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与出口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间接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改善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机制检验显示,搜寻匹配改善效应、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知识创新促进效应是间接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出口增长的重要渠道。拓展分析表明,供应链技术溢出带来的贸易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链内链外传递现象,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研究意味着,深化供应链生产模式是借助国内生产内循环促进对外贸易外循环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间接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生产关系;技术外溢;企业出口;数字技术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
研究贡献:首先,在研究视角上,以往文献较多关注企业主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影响,我们则基于企业在供应链上的生产关系,结合技术扩散的基本特征,以间接数字化转型作为新视角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外溢能否赋能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分析过程中尤其关注间接数字化转型对未实现数字赋能企业出口的影响,有效拓宽了数字化转型贸易效应领域的研究外延,丰富了相关研究的结论。其次,在研究机制上,我们证实了间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出口贸易促进效应,并通过经济学机制的分析手段,详细揭示了间接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黑箱过程,发现搜寻匹配改善效应、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知识创新促进效应是间接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出口的具体机制,为我们构建数字技术溢出与出口贸易发展的统一框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脉络,有助于厘清间接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出口贸易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在研究拓展上,我们以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产生的出口促进效应为基础,进一步从供应链内供应商排序选择、供应链外垂直溢出效应、供应链外水平溢出效应等方面进行拓展,结合供应链生产关系的延伸方向,从内到外探究数字技术溢出在供应链条企业内部、供应链外垂直梯度和水平梯度上的不同传递效果,由此细化和拓宽了研究的边界和结论,为政策制定者利用供应链生产关系推动贸易发展建言献策。



注:本栏目文章来源为中国知网或期刊官网已公布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



--END--


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依托教育部战略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平台优势,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发底层数据指标体系,力争搭建高水平开放和全球治理领域“学术+智库”型数据要素综合研究平台。欢迎更多学术同仁关注和加入我们!。

供稿:张梦圆 & 杨明辰

审核:敖 冉 & 于喆宁


共享学术盛宴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依托教育部战略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平台优势,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发底层数据指标体系,力争搭建高水平开放和全球治理领域“学术+智库”型数据要素综合研究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