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动态。
文章目录
《经济研究》 2024年第9期
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的影响:理论与中国证据
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福利效应:制约因素与跨国协调
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下的产业政策
《管理世界》 2024年第11期
产业数字化与生产全球化——基于附加值地理分布的视角
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业信贷网络与企业出口
《世界经济》 2024年第11期
中国进口的跨国创新溢出: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新视角
文章内容介绍
《经济研究》
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的影响:理论与中国证据
陈波 何振宇 唐雨葳
摘要: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投入和公平工资理论,构建了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服务业开放会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员工所能分享的盈利,从而使得拥有更强谈判能力的技术劳动者受益,提高企业内技术溢价。此外,若制造业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小(大)于服务投入与劳动投入的替代弹性,那么服务业开放对企业内技术溢价的正向影响将随着企业初始生产率水平的上升而增大(减小)。基于2000—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及2011—2019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了模型的推导命题。此外,实证结果也发现服务业开放会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研究为如何推动制造业在服务业开放的背景下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调节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技术溢价;服务业开放;公平工资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三类数据。第一类是企业层面的生产数据,从国家统计局获取的中国年度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库记录了2000—2007年所有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信息。另外,还使用了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中的2011—20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第二类是服务业外资参股政策文本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1997年、2002年、2004年和2007年相继颁布或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第三类是投入产出数据,包括来自国家统计局的1997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16年公布的中国2000—2014年投入产出表。第一类数据用于测度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以及相关控制变量,第二类和第三类数据用于测度各制造业行业的上游服务业开放度。
研究贡献: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对开放与收入分配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传统关于开放与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制造业本身的开放进行探讨,将服务业的开放融入制造业收入分配的研究较为鲜见,对中国的研究还未充分开展。第二,在理论研究方面,从服务作为制造业企业上游投入品的关系出发,创新性地将服务投入和公平工资理论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揭示了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的理论机制。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填补了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收入分配的研究空白。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具有鲜明的政策意义:探明服务业开放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内技术溢价,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在服务业开放的背景下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为调节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远景目标提供政策参考。
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福利效应:制约因素与跨国协调
王永进 谢芳 王文斌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商品贸易与跨境数据流动的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福利效应,以及单边放开和双边放开跨境数据流动限制的潜在动机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全世界范围内的跨境数据流动能够提高各国福利,而区域跨境数据流动政策对非成员国的影响取决于数据的规模报酬。当数据规模报酬较低时,其对非成员国具有“以邻为壑”效应;而当数据规模报酬较高时,则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一国单方面放宽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其他国家的福利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本国的福利收益则与数据规模报酬呈正相关。当数据规模报酬较高时,其单边放宽限制可以显著提升本国福利。(3)由于数据的副产品属性和规模报酬递增属性,各国数据政策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一国单方面允许跨境数据流动也会激励其他国家同样放开数据流动限制,从而实现更大的福利效应。特别是当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时,更需要跨国政策协调来推动数据流动。本文对于数字经济时代规范和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的政策设计以及跨国数据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跨境数据流动政策;数据规模报酬
研究方法:一般均衡模型
研究贡献:第一,通过从理论上探讨跨境数据流动政策对贸易、福利以及跨国政策协调的分析,对跨境数据流动这一支文献形成了有益补充。第二,从数据政策这一角度丰富和拓展了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制定的相关文献。第三,拓展了大数据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
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福利效应:制约因素与跨国协调
王永进 谢芳 王文斌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商品贸易与跨境数据流动的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福利效应,以及单边放开和双边放开跨境数据流动限制的潜在动机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全世界范围内的跨境数据流动能够提高各国福利,而区域跨境数据流动政策对非成员国的影响取决于数据的规模报酬。当数据规模报酬较低时,其对非成员国具有“以邻为壑”效应;而当数据规模报酬较高时,则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一国单方面放宽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其他国家的福利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本国的福利收益则与数据规模报酬呈正相关。当数据规模报酬较高时,其单边放宽限制可以显著提升本国福利。(3)由于数据的副产品属性和规模报酬递增属性,各国数据政策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一国单方面允许跨境数据流动也会激励其他国家同样放开数据流动限制,从而实现更大的福利效应。特别是当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时,更需要跨国政策协调来推动数据流动。本文对于数字经济时代规范和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的政策设计以及跨国数据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跨境数据流动政策;数据规模报酬
研究方法:一般均衡模型
研究贡献:第一,通过从理论上探讨跨境数据流动政策对贸易、福利以及跨国政策协调的分析,对跨境数据流动这一支文献形成了有益补充。第二,从数据政策这一角度丰富和拓展了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制定的相关文献。第三,拓展了大数据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
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下的产业政策
陈志远 张杰 孙昊 任元明
摘要:本文尝试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一体化的研究框架下,探索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最优组合。基于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研究思路,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发展中国家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不同情形下的产业政策最优组合策略以及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在封闭经济下,对生产关键核心技术中间产品的上游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活动实施补贴或减税导向的产业政策是最优策略;在开放经济下,在区分完全依赖国外上游行业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中间产品、国外上游行业企业和国内上游行业企业竞争性供给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存在国外上游行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中间产品断供风险三种不同条件下,最优产业政策的实施应该具有全覆盖上下游企业的特征。使用遭遇“卡脖子”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的相关上下游行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针对上游行业或企业研发活动政府补贴支持力度的加大可以拉动下游行业或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张。本文基于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视角论证了国家层面采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也为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最优组合策略和重点改革方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体系;产业政策组合;中国产业政策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在企业层面采用的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研究贡献:第一,理论层面可能具有的拓展性创新。借鉴Liu(2019)、Liu & Ma(2021)和Akcigit et al.(2021)等已有文献中关于生产网络和知识网络中最优产业政策的研究思路,构造了一个产业均衡的理论模型,探索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体系的条件下,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可能组合策略。尤其针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本文论证了在促进产业升级和应对国外技术封锁双重背景下,实施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最优组合模式。第二,研究发现可能具有的独特性。与Liu(2019)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且只考虑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关系所得到的发现不同,本文研究不仅探讨了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下的差异,还区分了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上下游分工结构。重要研究发现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对从事关键核心技术中间产品的上游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生产活动进行补贴或减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文进一步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情形:完全依赖国外上游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国外和国内上游行业企业共同竞争关键技术、国外上游企业存在断供风险。在这三种条件下得到的政府最优政策组合也不同。第三,在政策层面可能具有的重要启发价值。本文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发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启发。尤其是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技术封锁和高端产品出口限制的情境下,对最优的生产与研发补贴组合的产业政策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管理世界》
《世界经济》
注:本栏目文章来源为中国知网或期刊官网已公布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依托教育部战略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的平台优势,紧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发底层数据指标体系,力争搭建高水平开放和全球治理领域“学术+智库”型数据要素综合研究平台。欢迎更多学术同仁关注和加入我们!
供稿:张梦圆 & 杨明辰
审核:敖 冉 & 于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