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初,我的妻子离开了乡村民办教师队伍,调至临泽粮站工作,我们在临泽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当年,收入微薄,家里只有简单的木板床,没有三门橱、五斗橱等家具,一张低矮的小长方桌就是我们家的大件了。
柏木、本色、合丝合缝,高不过60厘米,长为1.5米、宽约1米,还有小柏木凳六、七个。
这桌子是全家的餐桌。青菜豆腐汤,炒苋菜,冬瓜海带,韭菜炒鸡蛋……日常生活简朴,能吃到粮站食堂的红烧肉圆、锅巴,临泽果园的苹果、莱阳梨,那就是当时绝对的美食了。
吃完饭,女儿们就在小桌子上做作业,当天功课当天毕,不唱明日歌。诸事待明日,万事成蹉跎!1976年防震抗震期间,四个女儿都来临泽上学,住粮站防震棚。吃饭、做作业都是这张老房东送的柏木桌,她们遇到了临泽小学的好老师韩志超、贾沛业、李碧君、陈世华、华桂芳、尤玉贤等,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夯实了知识基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星期天,我从朱堆中学回家,在小桌子上备课、批改作业,对于学生的作文,我批改得特别认真。我的一位学生小成后来说:“打开作文本,常常先看陈老师的批语。被老师夸奖了,心里别提多高兴呢。”
桌子小,搬动方便。冬天,放在朝南的走廊上,负暄读书、写作。夏天放至窜风的过道处纳凉。我把小桌子当床,过堂风清凉,中午一觉醒来,想起秦观的《纳凉》来:“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我等凡夫俗子追求酷暑中的一时凉爽,秦观的“清凉世界”别有一番深意吧。
当时国家春季放蟹苗,秋天,我的学生送来一桶螃蟹,有几十只。我们约请粮站同排宿舍的七、八个邻居,一起来我家吃蟹。或烧熟,以姜醋为佐料;或切一半,拖些面粉下锅油炸。大家自带饭,围拢着小桌子,双手并用,啖而食之,直到全部光盘。这样的蟹宴几乎是空前绝后的!许多当年的邻居已经因病离开我们了,我和妻子常常念叨他们,郭主任、潘会计、周荣松……
现桌子仍在,束之高阁,多年不用了。我想起低工资、低消费的日子,当时我们夫妇月工资合计不超过80元,年终文教支部的成育文(许长生的女婿),送来20元,可以让我们过个快乐的年。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