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生而知味,方得六味——汪朗美食著作综述

文摘   2024-11-13 00:01   江苏  
生而知味,方得六味
——汪朗美食著作综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善于写吃的作家不胜枚举。出版家范用编过一册《文人饮食谭》,收入刘半农、林语堂、俞平伯、叶圣陶、梁实秋、郁达夫等名家谈吃的文章56篇。汪曾祺也主编过一册现当代作家写吃的《知味集》。专书比如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唐鲁孙写吃的随笔集更是出版了皇皇十卷。但与其他作家相比,汪曾祺的美食文章更加深入人心,深受读者喜爱。汪曾祺研究专家杨早在《吃什么和想什么》一文中说,汪曾祺“将‘吃什么’审美化,就赋予了‘饮食’以艺术层面的意义”,把形而下的“吃”写得有趣、有味、有美感、有文化,并不容易,汪曾祺做到了。

汪朗说,因为父亲的名气大,家乡高邮兴起了“汪氏家宴”。其实,就是把老头儿(汪曾祺)对家乡饮食的回忆文章里提到的东西划拉到一块儿,总共就没有几道菜。很多菜老家本来就有,很多饭馆做得也肯定比老头儿好。他还写了很多其他地方的经历,那些地方的菜就没有列进去,比如云南的、内蒙古的,因为当地没有原材料。所谓“汪氏家宴”,主要是做给外地来的人吃的,文学爱好者可能比较感兴趣。当地不少餐馆烹调的水平本来就相当高,不打这个牌子的未必就比打了牌子的做得差。我也不反对“汪氏家宴”的叫法,不就是借一个名吗?借就借,就当给家乡间接做点贡献吧。

汪朗可以说是有家学渊源的,美食文章也写的非常棒,这些年出版过《四方食事·胡嚼文人》《文人与食事》《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刁嘴》《食之白话》《衣食大义》。

2003年3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方食事·胡嚼文人》。对于一本谈吃的书来说,不仅写的必须是美味,更要写得好看,把其中的精髓点出来。汪朗在《财经》杂志上写专栏,便把这样的风格发挥到及极至。汪朗先生引经据典,把吃写得活灵活现,极其好看。其中的笔调,隐约中又与父亲汪曾祺老先生有几分相似。加之这是一本“父子书”,一本书这边是父亲的文章,翻过来,另一边则是儿子的文章。“汪氏父子闲说饮食”的名头,也使得阅读的兴趣陡增。

2016年9月出版的《文人与食事》,是汪曾祺汪朗父子合著一本谈吃、谈美食的随笔集。汪氏父子闲说饮食的名头由来已久,而汪曾祺老先生诸多以故乡为背景的名篇简单而朴素又不乏幽默。汪朗原来一直在《财经》杂志上写专栏,便把这样的风格发挥到及极至。其中的笔调,隐约中又与他的父亲汪曾祺老先生有几分相似。汪氏父子合集闲说美食,在文化随笔中,轻松有趣,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2017年10月出版的《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是当代作家汪曾祺、汪朗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该书分为三辑:辑一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辑二借酸甜苦辣咸说尽人生百味;辑三论述美食文化、渊源,启发美食之外的人生思考。汪曾祺的文字有情有趣,以喜乐为怀,即便偶有不快,也要温暖而出。汪朗的文字颇具家学渊源,在谈吃讲古的间隙总咂摸出些微言大义。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汪氏父子平和冲淡的文字魅力。

2014年出版的《刁嘴》,分为“饮馔谈往”和“吃食探微”两大部分,共收文章五十多篇,既涉及饮食潮流、社会风俗,也关注日常吃喝、人情世态;从帝王、高官到文人、百姓,从猪头、火腿到萝卜、白菜......汪朗先生文中引经据典,笔触幽默调侃,借古喻今,意趣盎然。

2013年出版的《食之白话》和《衣食大义》,两书中收录的文章,是汪朗先生在《财经》杂志专栏中发表的所有作品,以及部分未发表的作品。汪朗的谈吃,有典故,有调侃,遍古历今,风趣有味,独具一格,别有意境。

《衣食大义》:食衣住行,各有门道,中国五千年礼仪制度传承下来,攒下不少花活儿。汪朗检索自己的知识库,引经据典,集成数十篇关于食衣住行的散文随笔,趣谈先人们的文化和智慧,重拾远逝的礼仪风俗,让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再现灵光。

《食之白话》: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的嘴和味蕾都开始精致化,不仅要把嘴管得有些质量,还得讲个品位,吃出个道道。美食家汪朗遍尝美食,脑子里又装满了饮食的历史渊源和掌故,谈起吃来,自是活灵活现,风雅奇丽,别具一格。《食之白话》收录了汪朗数十篇关于饮食的散文随笔,让你领略中国食文化的精髓,吃出品位。

2024年6月出版的《六味集》,看起来是在写饮食,其实是从非常小的切口进入,讲述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吃饭。“民以食为天”。书中引用了130多条古文,文章大都是过去的专栏文章,有的1740个字,有的3300多字,都是围绕各类美食乃至日常食材信笔写来,从古人笔记所记到亲身经历,看似漫无边际,实则是从一个有趣的角度谈中国文化。

《六味集》的特点有:第一、与人亲近。所讲多是黄瓜、萝卜、白菜的事儿,多是葱、蒜、粥、面的事儿。看起来并非很难得,常吃什么便写什么。其实不容易,常见到的是“记一次最难忘的大餐”,那真是写的人硬顶,看的人难顶。

第二、选材优。汪朗先生在序言中讲,《六味集》中的文章大多可以归为“食事”或“食话”。这就总要从《随园食单》《清异录》《本草纲目》之类的书里征引些材料。二三十篇文章中,除一两处外,几无一则材料东用用来西也用用的。

第三、庭树犹有纵横枝。可能是每一篇都有。《宫廷、延安和鸡蛋》最末一句“这正是:若想治国平天下,先得整清鸡蛋价”,与近日读旧报相联,读来颇感慨。汪朗先生在序言中讲,此样做法初为与各类约稿刊物性质相匹,后亦被编者、读者所喜欢。是啊,有几个人吃饭的时候,不喜欢聊个闲天儿呢。真要埋怨,根儿至少得从“治大国如烹小鲜”刨起。汪曾祺先生当年为各杂志报纸撰文,也是颇合刊物性质与风格的,不少看似闲散的文章,也多另有所思。

汪朗说,我写的这些严格说不是美食文章。我在序言里也说了,实际是想借美食做一些考证,发一些感慨——咱不敢说是针砭时弊,这题目太大了,就是发一些感慨,不是在饮食的酸甜苦辣咸本味之内的东西。当初这些文章,是给《财经》和别的管理类杂志写的,它们和美食内容并不搭。另外,我也干过很多年的记者,主要做经济报道,对社会现象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感触。再有,也还想跟我们家老头儿做点区隔——你跟他在一个锅里混饭,就只有“找死”的份儿了。只能另外再找点他不太精通的事情,在那个领域我挖掘一下。所以就变成“六味”了。但“六味”是有点容易引起误解,想到六味地黄丸之类的。出版社编辑李建新说加一个“集”,感觉加一“集”又有点装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文章才叫“集”,我这是胡乱扯的。就这么凑合下来。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姚维儒 | 从汪朗的《六味集》说起

【汪迷部落】陈玉华 | 味中之味 味外之味——美食背后的文化探寻与情感寄托

【汪迷部落】卞玉兰 | 听汪朗讲述“六味”故事——汪朗新著《六味集》分享会侧记

【汪迷部落】徐 松 | 用心方解“味”中味——汪朗老师《六味集》刍议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