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闵旭峰 | ​​学学汪老“不在乎”

文摘   文化   2024-11-12 00:00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学学汪老“不在乎”
闵旭峰

最近读了杨早、徐强和李建新的《汪曾祺1000事》,欣赏了汪曾祺老先生的部分作品,我觉得我们要学学汪老先生的“不在乎”。

汪曾祺老先生被人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贾平凹说他“是一文狐,修练成老精”。

汪老先生的“不在乎”,是乐观豁达通达。这还不是简单的乐观,其实更接近平和或者偏向一点悲观。而这种达观又不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是在不断的自我完成中达到一种调和。

汪老先生的“不在乎”,一是体现在他的创作中。

例如《跑警报》。抗日战争年代,敌机飞来轰炸,有纷扰,有紧张,有血肉横飞的惨状,应该非常痛苦,非常恐怖,但作品表现得“不在乎”。最先看到这标题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云,看了后,才知道是关于抗日战争中躲避日机空袭的。正如文中所言,“逃警报”“躲警报”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惟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往下,就介绍了“跑警报”中西南联大师生的各种轶事奇闻:有用第六感觉先行预告警报的,有利用警报作小食品买卖的,有忙里偷闲谈恋爱的,更有运用逻辑学推理捡到金戒指的!最为叫绝的是不跑警报的两个同学,姓罗的女生,用锅炉房的热水敞开来洗头;姓郑的男生,竟能在隆隆的炸弹声中不动声色地煮他的冰糖莲子!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概,真令人景仰。两副对联的引用更是锦上添花:“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用数学名词的双关效果来描述空袭下的爱情,既浪漫又睿智,而“见机而作,入土为安”以即兴的诗意来调侃轰炸的恐怖,简直是妙笔生花,把汉语和革命乐观主义运用到了极限。《跑警报》简直就成了联大师生与日机游击式的快乐周旋。

为什么汪曾祺的空袭非但不恐怖,反而很有诗意,像在给我们这些和平时代的人做空袭生活的宣传广告?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的空袭是相当恐怖的。1940年10月13日这一天,“炸弹爆炸的声音比任何一天都刺耳,白泥山被震得一耸一耸,树上的落叶纷纷雨点般落地,突然有人惊叫:‘学校中弹了!’”给校长看办公室的老校工尹师傅被炸死,校长办公室被毁。为了保命,绝大部分人不得不跑。三位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校长要跑,“梅贻琦、蒋梦麟都选择跑,张伯苓虽然年迈体胖,能跑的时候也绝不留下”;残腿的华罗庚总跑在最后;费孝通的家在妻子临产时被炸,他不得不背着妻子四处到农民家中求助。

从《跑警报》中,我们看不到一点恐怖的影子。比如写郊外马尾松那一段:“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字里行间不像在躲避空袭,反而像在谈恋爱,一种悠然自得、见物生情、世界多美好的感觉。《跑警报》把残酷的生活写得温情脉脉,把恐怖搞成了演练,充满了轻松愉快和浪漫情致。

《跑警报》所演绎的那种中国平民惯有的“不在乎”态度,及它所散发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样符合汪曾祺本人的性格。他虽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但对生活却始终充满一种乐观主义的平民化生活态度。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民间审美观念的认同,使他从民间吸取了这种“不在乎”的营养,使他能从复杂的时事中解脱出来。正是那些日常琐事和普通人情,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与灵感。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平凡的人性美,成为汪曾祺作品最突出的特点。《鸡鸭名家》中的余老五和陆鸭,《受戒》中的明海和小英子、故里三陈……一个个都活脱脱,仿佛是身边人物,积极乐观。

汪曾祺的散文《生机》,写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芋头》,写的是他年轻的时候到上海谋业,带的钱买了船票后,已所剩无几,此时他人地两生,举目无亲,职业也没有一点着落,心里很颓废。一日,他忽然发现旅馆阳台上的煤堆里,长出一棵芋头,没有土壤,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竟奇迹般地长出了碧绿肥厚的大叶子,这几片绿叶让他心里一动,从而获得了生活的动力。

第二个故事是《豆芽》。一个人去种豆子,独自一人把田埂都种完后,还剩下一把豆子,他懒得把豆子带回家,就掀开路边的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在石头下。过了一段时间,他路过那块石头,惊奇地发现石头升高了,他趴下一看,豆子发芽了,一群豆芽把石头顶了起来。

第三个小故事大意是城中有个美丽的湖,由于某种原因,拦上了铁丝网,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上。某天,有人觉得铁丝网碍事,就把它拆掉了,但树上的铁蒺藜没有拆干净。柳树长大了,铁蒺藜长进了树皮里,鼓出了一个圈,外面还露着一截毛刺。这棵柳树带着伤痕继续成长,长得很高,很大。

《生机》是一篇积极向上,充满哲理的文章。那时他被派去挖树坑,早上,上山只能带两个干馒头、一块腌萝卜,肚子饿得咕咕叫,就摘酸枣充饥,在草堆里逮蝈蝈烧着吃。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点一把火,把蝈蝈往火堆里一倒,劈劈剥剥,熟了,咬一口腌萝卜,嚼半个烧蝈蝈,就馒头,香啊。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干吗呢?”

写这篇文章时,汪曾祺被打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农村改造。此时正是汪曾祺的人生低谷,但他沒有怨天尤人,文字里没有丝毫低落、沮丧的情绪。这是怎样的心态啊,就是苦中作乐,也充满着洒脱,充满着情趣,充满了生机。这就是汪曾祺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如果都有汪曾祺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样子吧。

其实,人生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

生活不是寻找理由去渲染它有多么悲情,而是能够发现那些积极的因素,训练自己足够坚强的心理素质,豁达与乐观,原谅与宽恕。能够去欣赏这世界绿油油的一片,才会感知生命原本全是生机。

汪老先生的“不在乎”,二是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1939年,19岁的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来到昆明,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据说,他当时之所以报考西南联大,是因为听说这所大学的学生上课、考试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最重要的“功课”就是逃课。汪曾祺之所以要逃课,一是为了读书,二是为了喝茶。只要有机会,汪曾祺就跟合得来的同学跑到茶馆里,一本书,一壶茶,一泡就是一整天。别人去听课,他去泡茶馆;别人做学问,他在写小说;别人念洋文书,他在翻线装书。“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在烽火连天、无家可归的岁月里,茶馆是一个心灵之家,促进联大学子们自由自在地茁壮成长。

1958年,汪曾祺被化成右派后,回到家里,对施松卿说“定成右派了”,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微笑”。1958年年底,汪曾祺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临走时,留给妻子一张纸条:“等我五年,等我改造好了回来。”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他干过大部分农活,能够扛起170斤重的一麻袋粮食,稳稳走上45度坡的“高跳”,是给果树喷波尔多液技术员。

1960年8月下旬,汪曾祺承担了绘制《中国马铃署图谱》的任务,工作地点在农科所下属位于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这些画马铃薯的日子很惬意,汪曾祺后来多次回忆,“既不开会,也不学习。也没人领导我。就我自己,每天一早蹬着露水,掐两丛马铃薯的花。两把叶子,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一笔一笔地画。上午画花,下午画叶子——花到下午就蔫了。到马铃薯陆续成熟时,就画薯块,画完了,就把薯块放到牛粪火里烤熟了,吃掉”。

在《沙家浜》剧组,汪曾祺“在江青面前,他是唯一可以翘着二郎腿抽烟的人”。

1976年,粉碎“四人帮”受江青牵连,被“挂”起来之后,汪曾祺常看笔记小说解闷。1977年9于开始写一些随笔如《葵》《薤》《栈》,都没发表,只是抄送朱德熙等老友看。

女儿汪朝也看汪曾祺的随笔,觉得跟时代背离,也看不大量,远不如杨朔、刘白羽的散文,很不客气地批判汪曾祺:“你这种文章只有三个人看——朱伯伯、李伯伯、汪朗!”朱德熙与李荣,都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毕业的老友。汪曾祺很委屈,向朱德熙告状,朱德熙说:“那有什么,三个人看也很好!”汪曾祺还是委屈,说女儿是“天下第一眼高手低之人”。

心情郁闷的日子长达两年之久,汪曾祺常常喝酒,酒后常发脾气骂人,说自己冤枉,骂清查人员不懂政策,还手握菜刀大声嚷嚷:我要断指明志,以后再不写东西了。

但汪曾祺却在半本书大的元书纸上画了一只长嘴大眼鸟,脚蜷缩,白眼向天。题句曰“八大山人无此霸悍”。

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断。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在全国各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近20篇。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京入党。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七十抒怀》。1993年6月,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95年春,应台湾《联合时报》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问题座谈会”。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让我们“儒道互补”,学会“不在乎”吧!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闵旭峰|送节

【汪迷部落】闵旭峰|话说起名
【汪迷部落】闵旭峰|送麒麟
【汪迷部落】闵旭峰|杯茶释怀话维权
【汪迷部落】闵旭峰|上梁
【汪迷部落】闵旭峰|听老者行酒令
【汪迷部落】闵旭峰|话说官田
【汪迷部落】闵旭峰|好一个欢字妙哉——读九个太阳的《声声慢》
【汪迷部落】闵旭峰|美丽乡村吴堡
【汪迷部落】闵旭峰|竹笛追逐光明梦——记盲人竹笛演奏家谭伟海
【汪迷部落】闵旭峰|下小定
【汪迷部落】闵旭峰|淮剧小镇沙家庄
【汪迷部落】闵旭峰|游孔望山
【汪迷部落】闵旭峰|我是朱县长三天的学生
【汪迷部落】闵旭峰|陪母亲吃饭
【汪迷部落】闵旭峰|认识姚维儒
【汪迷部落】闵旭峰|外婆家的记忆
【汪迷部落】闵旭峰|高邮女人的爱情观——《风雨墙》读后摘要
【汪迷部落】闵旭峰|年糕,年糕,年年增高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