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跟朋友在饭店吃饭,酒过三巡,最后一道菜上什么呢?有人提议上这家饭店的一道乡土特色菜,也是一道和胃生津,解酒去腻的主食“翡翠玉如意”。
“什么?翡翠玉如意,又是什么新鲜玩意呀!”我想。
一会儿,服务员小姐将一碗“翡翠玉如意”端了上来,我傻了,这不是青菜疙瘩汤吗?这么好听的名字啊。
恍惚间,我的记忆蓦然苏醒,那一直被我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段温暖悠悠的岁月,宛如绚烂的烟花飞射,鲜明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做疙瘩汤给我们吃。青菜疙瘩汤,韭菜疙瘩汤,萝卜疙瘩汤,南瓜疙瘩汤。因为,我的童年处在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计划经济,粮食按人定量分配,为了省粮,瓜菜萝卜代。“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
我们吃得做多的是南瓜疙瘩汤。每年夏季,我们家都要种很多南瓜,南瓜结了半大,尚未成熟,母亲就从菜园中,摘下青南瓜,为我们做南瓜疙瘩汤了,这样我们可以吃好吃饱,还可以节省大米。
那时,做疙瘩汤的原料,不像现在从超市我们就可以买到,而且是精细的特级面粉。母亲用的面粉小麦面和碎米面。小麦面一是生产队按人口分一点小麦,加上我们收麦季节拾麦穗所得,去加工厂去加工的,数量有限;碎米面是母亲在每次碾米后,把筛子筛下的碎米聚集后用石磨成的。
母亲做南瓜疙瘩汤时,将南瓜砌小小的方块,放进铁锅,加一些盐,滴十几滴菜籽油(当时定量户口每人每月半斤油),加水烧汤,待汤水烧沸,和面做疙瘩。和面有技巧,小麦面用凉水,不能用开水,碎米面凉水开水均可以。加水要适量,稀了不好做,不成型,干了,太硬,不香。疙瘩的大小也要适当。大了,不容易熟,小了,溶解了,成米糊。
我们特别喜爱母亲做的疙瘩汤,每次吃的时候,用一只青色的粗瓷花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喝入口中,就感觉全身的毛孔都要舒展开来,要多熨帖有多熨帖,要多舒适有多舒适。我至今仍怀念那种汤的味道,那是一种淳朴无华的清香,就像路边一朵悄然绽放的野花,虽不起眼,虽不华贵,却给人一种淡淡的感动。当年,我们弟兄几个一同喝烫的情景更有趣:有的边吃边笑;有的一边玩儿,一边忙里偷闲地喝上一大口。而母亲总是笑眯眯地站在旁边,谁喝完了,再给谁添上一碗,嘴里还要不停地说着:“别烫着了,慢一点,慢一点,锅里多着呢!”
记得我高中毕业那年,参加万人水利大会战,母亲为了不让我受饿,做了半个月的烫饭碎米疙瘩汤,实沉,半天不饿,挑着担子精神抖擞,有使不完的劲。
现在,人们富裕了,生活改变了,疙瘩汤的品种也繁多了,制作原料不仅有面粉、鸡蛋、西红柿,还有排骨、鱼、鲜菇等特色蔬菜,追求的不仅仅是饱,更多的是健康和美。
我拿起汤勺盛了一小碗,喝在嘴里,总感觉寡淡无味,和记忆中妈妈做的疙瘩汤相去甚远。因为妈妈做的疙瘩汤油虽然少,但疙瘩汤里面有妈妈的味道,有爱的味道,有家的味道。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