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不仅是一碗水端平,更是一片海分流
周末与家人视频时,一接通,我爸便关切地对在上海985读研的弟弟叮嘱道:“要多吃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要舍不得钱。” 这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关心话,而让我萌生写下这篇文章的动机,却是我妈在一旁小声嘀咕的一句话:“要说就一起说,怎么不让姑娘也多吃点,不能只关心儿子。”
我笑着打趣道:“真不错!虽然我没觉得被忽视,但你们现在对‘一碗水端平’的意识越来越强了,进步很大,值得表扬!” 妈妈这一句短短的耳语,恰好反映了我为何能摆脱传统家庭观念中的“扶弟魔”预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人生轨迹。
实际上,我并不在意这些细微的差别,从未因此心生嫉妒。然而,我妈解释说,弟弟瘦弱挑食,身体让人操心;而我饭量好,不挑食,身体健康,所以他们习惯性地更多嘱咐弟弟,因为吃饭这事儿上不用为我操心。
这个小小的细节,恰恰是我父母对我们姐弟俩平等关爱的具体体现。其实,手足之间对父母爱的需求,并不在于一碗水是否完全端平,而更像是浩瀚的大海。随着我们各自成长,这片海的潮汐会根据我们各自的需要,柔和地流向最需滋养的方向。
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一碗水端平的小家庭
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农村,那个年代很多女婴甚至被抛弃。我妈因未能生下男婴备受苛责,这段记忆成了她一生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弟弟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生的。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农村户口一胎为女的家庭,五年后可以合法生二胎。我五岁时,弟弟就这样来到这个世界。
我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祖父母更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坚定执行者。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分享过教我文盲母亲学拼音的趣事,也提到过她早早辍学的原因。简言之,我妈只读到小学二年级,而她的姐姐甚至从未上过学,而三个兄弟却分别读到了大学、高中和初中。
最近我看完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讲述了张桂梅的故事。多年来,我看了不少关于张桂梅的纪录片和采访。有些人不理解“华坪女高为什么不收男学生”,而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或许是不曾了解我母亲这一代女性的故事。即便时代飞速进步,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在某些被忽视的角落延续,而张桂梅打破了这种代际传递的不平等,我以她为榜样。
同时,我也更加珍视我父母跳出了生存环境的局限性,给了我一片广阔的天空。虽然我们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中,但我父母却为我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小天地”。他们克服了自己成长环境中的偏见,尽其所能给予我和弟弟相同的关爱和支持。
外界无法端平的水,我的父母让海分流
自从我考上重点高中、211大学,最终出国留学以来,父母一方面享受了来自外界的羡慕,另一方面却承受了许多质疑与压力。有人说他们“傻”,不懂得为儿子打算,花钱供女儿读书,简直是“为别人家养媳妇”;还有人责怪他们没有好好为儿子攒钱买房,没有尽好对儿子的责任。
面对这些声音,我的父母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支持我出国留学,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没法给弟弟买房。这个决定不仅基于我眼前的需求,也基于他们对弟弟未来独立生活的信心。父母相信,留钱给弟弟买房可能并不能帮助他走得更远,而我当下的教育机会则至关重要。更何况,过早地为弟弟规划一切,反而会限制他独立成长。
最让我感动的是,尽管经济压力大,父母从未让我感到愧疚或负担。他们总是笑着告诉我,钱的事情不用担心,让我专心学习。直到后来我自己有了奖学金,父母才向我透露这些年他们默默承受的压力和外界的质疑。
这些年,每次回国总有人当面指责我自私,认为我把家里的钱都花了,以后弟弟买房怎么办?仿佛弟弟的买房需求是天经地义的,而我接受教育的需求则被视为多余的、自私的。还有人毫不避讳地在公共场合质问我:“你弟弟的房子以后肯定得你负责啊,你做人不能这么自私。”
面对这些质疑与指责,我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来,内心深处充满了无形的压力。我总是忍不住计算,自己毕业后要拿多少薪水才能偿还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弥补所谓“抢了弟弟的钱”。有时,我甚至会自责,责怪自己是不是太贪婪、自私,觉得对不起弟弟。
然而,每当我陷入这样的内疚时,父母总会耐心地开导我。他们告诉我,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他们对我的唯一期望是: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拿几千块钱的工资,能养活自己,过上自立的生活。至于我能赚多少钱,他们从未强求。父母之所以愿意投入巨资支持我出国留学,并不是为了投资回报,而是为了让我追求自己的热爱,实现自我价值。
更重要的是,父母反复强调,弟弟的需求是他们的责任,而非我的负担。他们从未期望我为弟弟的生活承担额外的责任,正如他们支持我一样,也会全力以赴支持弟弟。我们姐弟俩在父母眼中是平等的,我们不欠彼此什么,只需要追求各自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父母继续吭哧吭哧地赚钱,旁人眼里的自苦,是他们内心的乐此不疲。我弟弟在父母和我的影响下,他本科考上了211大学,自己选专业,考研自学成功考入上海的985高校,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是独立成长,并追求更好的生活。他并不想依赖父母,而是立志靠自己走得更远。
姐弟:你也铮铮,我也铮铮
我写下这篇文章,是想对当今网络上常见的“扶弟魔”现象分享一个例外的样本。我理解,许多家庭中的女性在面对“扶弟”的压力时,往往感到无奈与痛苦。然而,我希望通过分享我们小家庭的故事,展示一种本该如此的姐弟关系,一种不被传统剧本束缚的亲情模式。在我们家,姐弟的关系不是竞争,不是牺牲,而是携手向前,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我的弟弟,从来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他是我的伙伴,是与我并肩前行的人。我们姐弟俩的情感从来不基于谁得到了更多,谁付出了多少,而是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我和弟弟所追求的从来不是在家中争夺资源,而是互相帮助,鼓励彼此走向更好的未来。
在外界看来,姐弟之间的关系似乎常常伴随着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在资源分配和家庭期望的压力下。可我和弟弟的关系,却始终是铮铮向前的,带着一种坚定和彼此成就的力量。我在我的路上奋斗着,弟弟在他的路上前行,我们的目标虽然不同,但我们都在为彼此的未来加油助力。我们不是彼此的负担,而是彼此的力量源泉。无论什么时候,困境中我们都能伸出那双坚定的手,拉住对方,继续前行。
希望读到这里的你,也能拥有一起铮铮向前的家人!我也铮铮,你也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