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我去听了我们部门邀请的学术访客的讲座,然后和部门的教授们一起陪同学术访客吃晚餐,这位访客是一位来自墨尔本大学的日裔澳籍的心理学教授。在晚餐期间,我替我的读者朋友们问了所有博士生导师一个问题:当你们在筛选博士生的时候,你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我跟他们分享说我有很多读者朋友对读博感兴趣,我常常被问到许多和读博申请相关的问题,虽然我能根据我自己和我身边的博士朋友们的成功经验来回答,却缺乏导师的第一视角。教授们认真思索了一番,给了我一些简明扼要的回答。
接下来是我总结的教授们分享的标准,仅供参考。
让我吃惊的是,原来导师最关注的是你能否自己解决读博期间的费用。
导师们分享了申请基金的挑战性,即便已经成为了所在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依然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申请基金,但依然无法预料能否申请成功。而一份基金的申请材料往往无法重复利用,因为每个基金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样。
所以,如果你在套磁的时候就点明你能自己解决费用问题,这对于导师来说是一件让他们省心省力的大亮点。当你可以独立解决资金问题,你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读博的大门。
详见:中国留学基金委员会,简称csc
虽然自费也是独立承担读博费用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导师都对自费生表示欢迎。大部分导师还是希望你在读博期间有稳定的收入,ta们相信只有这样你才能心无旁骛地做学术,而不用为生计发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导师们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套磁信,他们筛选这些邮件的第一标准就是:这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吗?比如说当他们发出一个岗位制博士的招聘广告后,至少会收到50封申请,其中绝大部分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是海投简历的,他们一定也给欧洲很多的导师发了同样的邮件,所以针对这种明显的海投邮件,他们一般不会回复。
这一点倒让我很吃惊,因为在我申请博士的时候,就是给每一个导师量身定制套磁信,我以为这是最基本的诚意,应该是最低标准。但没想到在导师的视角里,能做到最低标准的依然是少数。所以,真诚依然是必杀技!
那么,从你的邮件里,导师需要看到哪些最关键的信息呢?
你能让导师一看你的邮件就知道你对ta的学术生涯有清晰的了解,你知道ta在做什么。
你能让导师一看你的研究兴趣和过往研究经验,就知道你们是可以合作的。
博士申请的决定性因素当然还有很多,其中运气也占很大一部分比重,我只是把昨天晚餐期间和几位博士生导师的讨论要点总结一下。如果能帮到你,那就太好!如果你了解更多其他重要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把干货共享给其他对申请博士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
排版|135编辑器
文字|学海自香
贴纸|来源135编辑器比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