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买单

2024-12-21 03:40   荷兰  

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时常想起中学时吃过的一顿饭——那顿饭在我的人生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哪怕只是吃一顿饭,我一定要自己买单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火锅。麻辣的滋味直冲头皮,香气让人心跳加速。请我吃饭的是我的同桌,一个家境优渥的男生。那天,他拜托我陪他逛街,帮忙挑选母亲的生日礼物,作为回报,他要请我吃饭。被朋友如此信任,再加上一顿免费的午餐,我内心充满期待,甚至隐隐有些得意——毕竟,他是全班最有“排面”的同学。

火锅是“一人一锅”的形式,因为我从未吃过火锅,所有的菜都是他点的。丰盛的肉片、满桌的食材,他随手一挥就是一大堆,显得格外大方。我小心翼翼地品尝着这些美味,被款待的感觉让我受宠若惊。当第一口麻辣的火锅滑入口中时,那种直冲脑门的辛香让我欲罢不能——这不正是我最爱的味道吗?

然而,就在我胃口大开,准备把桌上剩下的鲜肉通通吃个精光时,他突然起身,轻描淡写地说:“我吃好了,我去买单,我们走吧。”

我愣了一下。第一次吃“大餐”的兴奋感顿时消退,吃饭本来就慢的我忍不住惋惜:“这些菜还没动呢,多浪费啊。我还能再吃一点。”但他却不耐烦地催促:“时间不够了,你陪我去给我妈买生日礼物吧。”

那一刻,想吃却不敢吃的尴尬和压抑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

更让我难受的是,当他买完单后,我心里涌起了一种说不出的懊悔和厌恶——我厌恶自己最初听到“免费午餐”时的那份兴奋和得意。作为请客的一方,他没有义务考虑我的感受,提供给我免费的午餐已是恩赐。而我没有为这顿饭掏一分钱,自然也没有资格决定吃多少、吃多久。于是,我顺从地放下筷子,强忍着胃里的渴望,陪他选礼物,嘴里还不停地对他说“谢谢”。

那一天,我暗暗对自己发誓:这辈子,我再也不要吃别人请的饭。我宁愿自己买单,想点什么菜就点什么菜,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停下就什么时候停下。那顿火锅花了几十块——对当时的我来说虽然不便宜,但就吃那一次的钱,我还是掏得起的。

让我难受的,并不是同桌的态度。在他的视角里,他已经足够热情好客,点了完全吃不完的菜,又欣然买了单。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里,上位者很难体察到下位者隐藏极深的细微情绪。

真正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自己对“免费午餐”产生了过高的期待——有得吃就不错了,却还妄想着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吃,吃得有尊严。从那以后,“自己买单”不仅成了我生活中的坚持,也成了我独立和自尊的一种象征。

如果人生有第二次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主动买单,气定神闲地吃到尽兴再离开。然而,人生没有第二次,那种憋屈的感觉仿佛一记警钟,在我生命中无数重要时刻提醒我:绕开诱人的“依赖寄生”陷阱,坚定地迈步在独立和自尊的路上。

四年前,我正在申请博士,命运给我再次经历这种“依赖寄生”考验的机会。当时,我拿到了爱丁堡大学的录取,却因申请奖学金失败而不得不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男友多次提出,他的父母愿意资助我自费读博,因为他们把我当成一家人,而他家的孩子学业大都不顺,他们希望我能顺利完成学业。他的提议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按时毕业的前提下,三年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至少需要一百万人民币。

我一秒钟都没有犹豫,脑海中浮现出中学时那顿“免费午餐”。那种不能决定吃什么、吃多久的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我甚至来不及细想这种经济依赖背后的隐患,就本能地拒绝了他的好意。

后来,他多次诚恳地表达愿意在经济上支持我,我依然坚定地拒绝了。我放弃了爱丁堡的录取,转而申请荷兰的博士项目,同时努力争取奖学金。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他仍愿意用父母的钱为我“托底”,即便他当时也是个靠父母的穷学生。

但我始终没有动摇,坚持着朴素的信念:我有多大的碗,就盛多少的饭。别人的碗,再丰盛,我也不吃。

我想起在澳洲读本科时,一个同学因与母亲争吵,被母亲通过断生活费“惩罚”。那时我们都刚出国,二十岁,到澳洲不到两个月,甚至还不清楚菜在哪里买,她就已经断了买菜的钱。她的母亲用经济控制逼他妥协,而她则在长达两个月的窘境中靠借同学的钱勉强维持生活。她的愤怒、无助、那种失去价值感的挣扎,至今历历在目。

母爱尚且有价,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其他情感?

最终,我成功获得了奖学金,得以实现读博期间的经济独立。许多年后,当我回忆起在那段关系的后半段受到的伤害时,尽管分手后我花了两年时间才走出阴影,我却始终为自己骄傲——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也从未动过吃“免费午餐”的念头。正因为自始至终我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我才可以清清爽爽地舍弃一段有毒的关系,回归完整的自己。

多年后,我回想起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和当时的男友一起在超市买菜。我拿起了一盒新鲜牛肉,他却在一旁指责我太奢侈。那时的我自尊已经很低,真的因为一盒牛肉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奢侈,默默把牛肉放回了货架。失落了几秒钟后,我又重新拿起那盒牛肉,放回了购物车,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本来就是花我自己的钱,我凭什么不能吃牛肉?”

他竟理所当然地回怼:“我们是一家人,你的钱就是我的钱啊,我也心疼。”

花我自己的钱买一盒牛肉尚且要被抱怨,我不敢想象如果真的花他的钱读博,将会是怎样的境地。吃穿用度都要看他脸色,大事小事都没有发言权。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扣上“忘恩负义”的帽子,连提分手的资格都没有。

庆幸的是,我避开了这个陷阱。

现在的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对“免费午餐”充满期待的少年。那顿火锅带来的启示,一次次在我的生活中应验:依赖他人的代价,往往比独立承担的困难更加昂贵。

如今,当我心情好的时候,会去菜市场挑一块最好的牛排,回家用心烹制一顿丰盛的晚餐。没有人再能对我的选择指手画脚,也没有任何物质能绑架我的意志。

我自己买单!

快关注这个宝藏博主呀!


学海自香
书山有路乐为径,学海自香趣作舟! 当你开始关注我,你与我的联结已经生成!博主简介: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文化与临床心理学(QS前30)博士在读+临床心理学硕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QS前20)和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国内第2)双学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