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养鹅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全球近90%的家鹅饲养在中国,其存栏量和消费量居于世界首位,但我国种鹅养殖水平一直远落后于鸡、鸭等其他禽类。目前种鸭和肉鸭均开始向多层笼养转变,彻底做到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但我国肉鹅整体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仍然不高。存在多种饲养模式,主要有林下养鹅、鱼鹅混养、种草养鹅、节水养殖等。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对水禽养殖业的规范引导,肉鹅的养殖方式由早前水养转变为全舍内、离水旱养模式,但是,对于肉鹅多层笼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在全程网床和育雏阶段立体笼养的饲养模式基础上,重新调整了多层笼养设计方案,研究全程立体笼养对肉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设计与分组
以1日龄江南白鹅为试验动物,分为3个处理组,密度分别为4只/m2、5只/m2和6只/m2,每个处理组设9个重复,每个密度组设计成上、中、下3层交叉分布。
2
饲养管理
进苗到63天上市全程饲养在三层笼中,除饲养密度外,温度、湿度、光照等饲养条件均相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
注: 1. 预混料为每千克饲料提供微量元素:Mn 85.00 mg,Fe 80.00 mg,Cu 7.00 mg,Zn 60.00 mg;维生素:VA 7715 IU,VD3 2755 IU,VE 15.37 mg,VK 2.2 mg,VB1 2.67 mg,VB2 1.34 mg,VB5 5.92 mg,VB7 0.12 mg,VB12 0.12 mg,烟酸1.12 mg,叶酸 0.24 mg。
2. 代谢能、非植酸磷和可消化赖氨酸为计算值,其他营养水平为测定值。
3
测定指标与方法
测定试验全期各组的试初均重、试末均重、日均增重、料肉比、日均采食量、成活率、主翼羽长度、肉鹅下笼行走能力等指标。
主翼羽长度:在63日龄时,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3只试验鹅,从翅膀外侧尖部开始数起,用皮尺(最小刻度为1 mm)测量左边翅膀第三根主翼羽的长度。
肉鹅下笼行走能力评判方法:63天下笼后,赶鹅行走100米,出现瘸、颤抖和变形均为不能正常行走的评判依据。
4
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二
结果与分析
1
立体笼养下不同密度对肉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通过表2可知,不同密度组上市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市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料肉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2 不同密度对肉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者为差异显著(P<0.05),肩标字母相同者或者无的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2
立体笼养下不同密度对羽毛发育的影响
通过表3可知,不同密度组主翼羽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密度最高组主翼羽有部分破损的现象。对比上市毛色变化情况,无论是试验前期还是上市阶段,均表现为密度越低组毛色越干净。
表3 不同密度组主翼羽长度统计表
三
讨论
1
立体笼养不同密度对体重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饲养密度越高,上市体重越低,料肉比越高。密度6只/m2的上市日龄(63日龄)平均体重为4003 g,4只/m2的上市日龄平均体重为4277 g,密度6只/m2体重下降了6.8%;密度4只/m2组试验期的料重比为3.09,密度6只/m2组为3.28,比4只/m2组升高了6.5%。本试验还表明,饲养密度对肉鹅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2
立体笼养不同饲养密度对肉鹅羽毛的影响
目前,关于鹅主翼羽发育的研究很少,相关研究表明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影响主翼羽发育。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前人研究基本相同,随着密度增加,主翼羽发育变慢。当饲养密度大于5只/m2 时,表现为毛色变脏,主翼羽出现部分破损现象,影响羽毛使用价值,进而降低了养殖经济效益。
四
结论
江南白鹅商品肉鹅在立体笼养模式下,饲养密度为4只/m2时,生产性能最优,可以作为规模化饲养的参考密度。
原创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禽业导刊,内容选自《中国禽业导刊》2024年第10期,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赵荣雪,陈政昆,李国宇,韩厚明
作者单位:常州市四季禽业有限公司
本期编辑:张晶鑫
公 告
中国禽业导刊融媒体平台致力于传播资讯、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播价值,为家禽业高质量发展、养殖户增收助力,有意愿入群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扫码关注
中国禽业导刊
专业·深度·权威
排版|赵 晶
审核|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