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声】系列:读艾思奇了解质量互变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读书有感)

文摘   2024-09-25 11:23   中国  
  
  初读质量互变规律,认知只是停留高中课本中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二看这个质量互变,这个“互变”是哪两个主体互相变化呢?那他们如何变换?作为一个学生还停留在那坐井观天之阶段。那我就来详细一读,用思维导图之形式来展现我的一些读后有感,也和读者们一起来了解学习这一规律。

  “事物由于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事物的发展和向对立面的转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艾思奇在开篇遍这样写道,那何为“质”?何为“量”?他们如何变?怎么做到“互变”?一系列问题就浮现在我脑海中。

  那就先来讲质与量的定义。首先要明白,质与量都有其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由其矛盾特殊性决定而量的规定性由它的规模决定。就像水跟火是一对对立的矛盾,而他们规模的多少决定了,他们的量的多少。质是区别于他者的规定,简要来说事物的特点。我们常说一个事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我们用来区分这个事物和其他事物不同的标志。

  要清楚的是质和量都会进行改变,而从量变跨越到质变之间的界限就称为“度”。我们中国人常常说一个事情不要过度,这个度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闸门。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就要过这个度。但具体过这个度以后发生的运动过程的变化,我们之后就会了解。

  既然了解了质和量的规定也了解了量变跟质变,那我们具体来看变是如何变的?其中会经历什么样的状态?首先,艾思奇驳斥了两种关于质变和量变错误的观点。一个是激变论,另一个则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激变论在书中是这样阐述的“十九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的“激变论”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它实质上是否认事物自身的发展和变化,认为生物本身是不会发生质变的,生物物种的变化只是由于某种神迹创造的一些新物种来代替那些被突然性灾变所消灭的旧物种。”

  如果简单地概括其辩论的话,那就是“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我们可以说激变论否定了量变的过程,也否定了从量变到质变所要经历的“度”。就像第一次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就是陨石撞击地球,有人认为是火山喷发,导致植物大量死亡,而恐龙大多数是食草生物导致其食物缺乏。我相信的观点其为后者。因为一个物种或者地球上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一定不是单单一个陨石撞击就能一概而论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者是形而上学发展观“十九世纪下半期以来,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以庸俗进化论的形式和唯物辩证法相对抗。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它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改良主义者总是利用庸俗进化论为其反动的政治观点服务。帝国主义的奴才胡适否认根本变革,主张以“进化”来代替革命。”书中是这样评述的。

  所以正因为庸俗进化论不可取,才给革命带来了空间。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庸俗进化论,只看到了事物性质的变化结果。由结果直接倒推过程,认为结果的达成仅仅只是量的简单堆积。当然没认识到有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正因为对上述两种观点的批判引出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如下图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体重在180斤。他的目标是到140斤。那每日的节食运动就是这个人的量变过程。到从180斤到170斤就是他目标的部分达成,体重的变化就是它的部分质变。那么根本质变是在哪儿呢?就是达到140斤这一目标。那如果他到170斤就不再进行运动节食,就意味着量变的停止那就不可能达成根本的质变。所以要不断量变中,使得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即为要不断节食减肥,才的以达到 140斤这一目标。两个人从180斤到140斤,是要经历80斤的减少。那就可以将它划分成几个阶段。比如从180斤到170斤从170斤到150斤。最后再到 140 斤。其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在180斤时是对食欲的对抗。而到了140斤时则是对伤病可能发生的苦恼。这两个矛盾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不同阶段重要性不一。这边完整的通过减肥的例子来解释了质量互变的规律。

    引用书中的话来总结质量互变的规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相统一这个原理的理论基础之一。量变质变的互相转化,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的原理,进一步反映了不仅在新旧事物之间,而且在同一事物、同一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之间,都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革命也是如此,革命是不断的,又是分阶段的。不能脱离革命发展阶段论来孤立地对待不断革命论,也不能脱离不断革命论来孤立地对待革命发展阶段论,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是统一的”所以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也是无意识对质量互变规律的使用。

  总之,愿社会主义的建设如渐进的浪涛,一直奔流到那最后的港口。


青年之呼号
所谓青年呼号:为了唤醒在黑暗房子里的人们,呼号为了你我,为了人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