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会跟这样的女人结婚,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同时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在她平凡的性格里,根本看不到令人眼前一亮、善于察言观色和成熟稳重的一面。正因为这样,我才觉得舒坦。如此一来,我就没有必要为了博取她的芳心而假装博学多才,也无须为约会迟到而手忙脚乱,更不用自讨没趣地拿自己跟时尚杂志里的男人做比较了。
本人观感里的韩江:男性视角下刻画女性在婚姻里的单向“围城” 今年的诺贝尔颁奖可谓跌宕起伏文学奖中国作家残雪本是赔率榜榜首,结果颁给了韩国的韩江。可能是因为其在作品《素食者》在男性丈夫视角中妻子刻画的深度阐述。去拜读了一下这本书,写的平静而有压抑。在父权制视角婚姻中对妻子的压迫让人感到无助。她把婚姻和生活生生刨开在读者面前,真实的婚姻血肉都血淋淋地展现出来。 小说里女性作为在婚姻被吃的“肉”以及对女性的骨瘦如柴的身材侧面描写,使得婚姻如“围城”一般无力,这个围城并不是双向的,而只是针对女性的“围城”。女性视角的刻画确实入木三分,但比起一个时代的刻画还是显得贫弱,无力。抛开对韩国这个国家的偏见,我还是比较支持为女性发声的文学作品的。
本人观感里的残雪 :童年经历的记忆爆发,对文革荒诞且合理的描写 至于残雪我对她没获奖则是比较惋惜的,她作品里对文革的描写是“荒诞而合理”的。处女作《黄泥街》里这样描写“黄泥街人生活在肮脏污秽的环境中,吃的是泥巴、蝇子、动物死尸,喝的是阴沟水,住的是朽烂的茅草屋,到处是恶臭和垃圾粪便;人们相互之间充满了恶毒和怨恨,家庭成员没有半点温情。”文革那时的景象确实如此每个人被打上“左”或“右”的政治标签,只要被打成右派即便是家人也无法幸免。所以我才讲这是荒诞且合理的描写,这些描写缘由和残雪的童年经历无法割舍。 残雪没什么文凭但不代表她没什么文化,残雪小学毕业(即文革开始)即失学。1970年,经街道办事处安排,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余华也是)等同文学几乎无关的工作,生孩子后又去当过代课老师。 后面残雪读完了《资本论》,她于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残雪的处女作可以说是对童年经历的一瞬间的叙述爆发,而爆发的时间点则是在85 年发表处女作《黄泥街》。后来97 年她对卡夫卡、博尔赫斯、莎士比亚、歌德、但丁、鲁迅等作家进行解读。后期残雪的作品读起来像现实主义描写后的精神世界外显,包括长篇小说《突围表演》,后面的《痕》。她力图让自己的作品变成纯文学,挖掘作品中的纯文学,灵魂深处的东西。
诺贝尔的文学奖评判屡遭争议,比如莫言这个我在之后的文章详细开一篇关于莫言的争议。莫言在《丰乳肥臀》《蛙》等作品中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被指责是在片面地、消极地展现中国的过去,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抹黑。诺贝尔奖颁给他大家认为是西方评判体系对过去黑暗十年历史的肯定等等。 还有今年的化学奖和物理学奖都颁给玩笑说法是“程序员”,严肃点就是颁给 AI 了。一个是靠 AI 发现蛋白质模型,另一个则是靠“机器学习”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于本号栏目:点击下方蓝字进入查看👇
#文学与诗韵: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作家投稿。文学相关作品,新闻,时事
#理论之声:理论解析,汇集全国教师,教研室专家一起撰稿研究#青年之声:全国大学生,初高中生投稿,号主本人也在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