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最新要闻!国家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五个增量政策怎么解读?如何实施作用?

文摘   2024-10-08 13:17   云南  


新华社快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0月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新华社


文章以五方面对五大政策进行解读


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与意义阐释

  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

三期叠加解释图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从外围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下,需要实施逆周期调节来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1. 逆周期调节三大领域抓手


A. 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收缩时扩大融资总量、增加财政投资、鼓励产业投资;并且要注重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比如与产业、科技、土地、贸易、劳动用工等政策相互配合。同时,财政支出要保证必要的规模和进度,以发挥对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


B.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进行预调微调。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的流动性,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为经营主体投融资、宏观政策实施等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C.信贷政策:增加资本监管制度的“逆周期”要素,即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动态调整资本充足率,以实现在经济萧条时适度放松监管标准,在经济过热时适时提高监管标准;建立逆周期的信贷调节机制,发挥资本、宏观政策与市场机制对信贷增长的约束作用,平抑信贷周期。



2. 逆周期调节作用如何?


熨平经济波动:逆周期调节可以对周期当中的系统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冲和缓释,熨平经济运行中过度的周期性波动,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减少由经济剧烈波动带来的潜在损失,有利于经济稳健运行。

增强经济内生动力:通过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实施,可以改善融资需求,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向好发展。





二、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国内有效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市场上有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1. 关于有效需求


第一板块:消费需求


a. 居民日常消费:这是消费需求的基础部分,涵盖了人们在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方面的支出。例如,人们购买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购买各类服装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和场合;购买牙膏、牙刷、卫生纸等日用品维持日常生活的运转。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的品质、服装的款式和材质、日用品的功能和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b. 服务消费:近年来,服务消费在国内有效需求中的占比逐渐增加。包括旅游、餐饮、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比如,人们在假期选择外出旅游,享受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餐厅品尝各种美食;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参加各类培训课程;生病时就医接受医疗服务;观看电影、演出,参与体育活动等文化娱乐项目。服务消费的增长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需求层次的提升,也为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c.耐用品消费:耐用品消费是消费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汽车、家电、家具、电子产品等。这些商品的使用周期较长,价格相对较高,消费者在购买时通常会更加谨慎。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支出项目;家电的智能化、节能环保化趋势也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新换代;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更是吸引了消费者的大量购买。


第二板块:投资需求


a.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领域的投资。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缩短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电力、石油、天然气等的输送和供应设施,能够保障经济运行的能源需求;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库、灌溉工程等,对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如 5G 网络、光纤宽带等,能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b.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投资包括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制造业的投资。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兴制造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制造业投资的增加不仅能够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c.房地产投资: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各类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住宅房地产的投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商业和办公房地产的投资则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经营和办公需求。房地产投资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建材、装修、家电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2.扩大有效需求做法

一、消费需求方面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稳定就业:通过产业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包括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居民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如发放消费券直接补贴困难家庭,缩小贫富差距,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减轻居民在养老、医疗方面的后顾之忧,从而释放消费潜力。


• 发展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如推出长期护理险等险种,为居民应对可能的高额支出提供更多保障。


 改善消费环境


•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 发展消费信贷:合理放宽消费信贷条件,鼓励居民进行大件消费,如住房、汽车等,同时要防范信贷风险。


二、投资需求方面


政府投资引导


•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如修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同时,也要注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像5G基站、数据中心等,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 公共服务投资:增加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这既能直接带动投资增长,也能间接促进消费。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政策扶持:减少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领域。


• 解决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如发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




三、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六个做法)

1. 政策支持


• 稳定政策预期:对于即将到期的税费支持、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技能提升补贴等阶段性政策,相关部门要在研究评估基础上,尽快明确是否延续实施以及延续的期限,让企业能够安心规划生产经营,确保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会停、不会少。

• 优化政策制定与落实:在制定涉企政策时,充分听取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建议,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及时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情况,做好解释说明。政策出台要预留好必要的提前量、过渡期或缓冲期,以便企业更好地适应。同时,政策执行部门和人员要充分理解政策设计的初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让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


• 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2. 金融支持


•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针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企业,提供专项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同时,积极推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


•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协调机制,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支持,努力做到“应贷尽贷”。将无还本续贷政策由小微企业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缓解企业还款压力。


• 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贷款利率、担保费率等融资成本,减少企业的财务负担。政府可以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 执法监管


• 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督查。


• 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涉企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对于执法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 要素保障


• 能源保障:研究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能耗单列范围,鼓励地方通过购买绿电绿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保障企业的能源供应,同时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 土地供应: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土地供应。对于闲置土地,要加快盘活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人才支持: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提供人才培训补贴、住房补贴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5. 市场拓展


• 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动态、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等信息,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机遇。


• 组织企业参展参会:政府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展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鼓励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6. 优化营商环境


•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企业注册、登记、审批等程序,推行“一网通办”、合并审批、取消收费等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应用,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 提供精准服务: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流程图




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三个抓手)

   房地产问题成为中国的一大难题。十年前有些买房的年轻人,房价跌了又跌,但实际背负的房贷却没变化。十年的空余的房屋差价变成了“压死骆驼的稻草”


1. 政策支持

• 调整限购政策:部分城市根据自身情况放宽或取消限购条件,以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例如,广州取消居民家庭在本市购买住房的各项限购政策,上海对户籍居民家庭和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政策均进行了优化,深圳取消非核心区域限购并大幅放宽非户籍居民购房条件。这有助于吸引更多购房者进入市场,增加市场需求。

• 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降低购房者的置业门槛,减轻购房资金压力;同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能够为居民节省利息支出,缓解居民付息压力,增强消费者的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

• 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将合规的在建已售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项目建成完工和交付,改善企业资金状况,保障项目交付,稳定购房者预期。

2. 市场供给

• 严控增量:严格控制新增供地和新房供应上市,避免供给过剩,缓解库存压力。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土地供应,防止盲目开发,对于库存较大的地区,减少新房的供应量,以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 优化存量:一方面,加大对已建成商品住房的盘活力度,收购已建成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既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回笼资金,也能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对现有存量房产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房屋的品质和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

• 提高住房质量: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监管,提高建筑质量标准,推动开发商注重房屋的品质、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从供给端提供更多优质的住房产品,增强市场的吸引力,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购买信心。

3. 企业帮扶

•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除了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开展资产证券化等,拓宽企业的融资途径。

•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房地产项目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


五、提振资本市场


2024年10月8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来提振资本市场。

1. 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 打通资金入市堵点: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规模庞大且具有长期投资属性,但在进入资本市场时可能存在一些制度性、技术性的障碍。比如,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投资审批流程复杂等。打通这些堵点,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审批机制,简化流程,提高资金入市的效率。

• 完善激励机制:对于长期资金入市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激励,如税收减免、风险补偿等,提高这些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例如,对保险资金投资特定类型的资本市场产品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保险机构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

2. 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 简化审批流程: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审批时间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并购重组意愿。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材料要求,为企业并购重组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 加强监管与服务:在支持并购重组的同时,要加强对并购重组行为的监管,防止出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并购重组方案,提高并购重组的成功率。

3. 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 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公募基金公司开发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如养老目标基金、ESG基金等。同时,对于一些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进行整合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 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公募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才,提高基金的投资业绩。

4. 保护中小投资者:

•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大对违规披露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障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

• 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中小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中小投资者普及投资知识,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

5. 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 推进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方向,要进一步完善注册制的相关制度和规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同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确保注册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 健全退市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退市制度,对于一些经营不善、财务造假、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要坚决予以退市,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6. 改善市场环境:

• 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证券市场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市场风险,保持市场的稳定运行。

• 提高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对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优化交易机制、增加市场参与者等方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活跃度。


作者说:五大政策的实施加之央行对股市的信心提振“对股市的非常忧虑!国庆之后股市会大跌吗?看看 2015 的中国股市和 1991 年日本经济泡沫…”之前文章的忧虑似乎烟消云散了。



关于本号:

公众号投稿须知:

【文学与诗韵】全国范围内文学爱好者,作家,诗人投稿

【群众之声】全国各地群众投稿

【青年之声】系列全国青年学生发声投稿!

【话史批判】系列以史为明镜!重讲历史故事,制度。

【观时事热点】系列看社会之变化!最新要闻。

【师说】系列展现全国各教师之风采!

【理论之声】系列学习与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固基础!




青年之呼号
所谓青年呼号:为了唤醒在黑暗房子里的人们,呼号为了你我,为了人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