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声】作者:湖南省武冈市退休政治教研员 潘璋荣《逻辑学与学习者》

文摘   2024-10-04 16:57   中国  

|作者介绍:

-2015 年潘璋荣在四川师范大学给西南区的初中语文青年骨干教师国培班做讲座-

潘璋荣

  湖南省武冈市退休政治教研员。他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和报纸发表了一百多篇教育论文和文章。其中《人民教育》等核心教育期刊发表20多篇。他系统自学了中西医和道佛儒等传统文化。获得“邵阳市优秀社科专家(教育类)”荣誉。

正文约 2800 字,欢迎各位读者们鉴赏品读


逻辑学与学习者

潘璋荣

  我多年前撰写了《逻辑学的伟大意义》一文,先后发在美篇、今日头条、公号等众多网络平台。

  读者对此文反响不是很热烈。当然也有少数读者留言对此文大加赞赏,并予以转发和收藏。但是总体上阅读量很少。

  导致这个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系统学过逻辑学的人就不太多,只有部分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学过。二是逻辑学学得很好的人不多,它只占学过逻辑学的学生中大约1%不到的比例。

  此文的最适合的读者,就是这数量极少的学过《逻辑学》优秀学生,以及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且对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具有深切的愿望的人。前者看到此文主要会引发内在的共鸣;后者看到此文会看到自己思维能力提升的新的希望。

  学过《逻辑学》的不是优秀学生的,即使看到此文标题就不会发生兴趣。我说的学习过《逻辑学》的“优秀学生”,是一个标准很高的概念,并不是说在学习《逻辑学》课程时打了高分,譬如90分以上的,或者满分的,就一定是“优秀学生”。

  最重要的是,学过《逻辑学》的优秀学生必须是能把全部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变成自己思维习惯和思维原则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是在考试《逻辑学》时得了一个高分,甚至满分,但是他一到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场域,他的思维活动压根儿就不再遵循《逻辑学》所要求的思维规律。那么他就跟一个压根儿没有学习过《逻辑学》的人毫无区别。

  就我跟我们大学学习过逻辑学的同学的交往了解看,我也发现这个情况。有的人虽然考试时得到过高分,但是他实际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习惯性的思维习惯。因此,他们学了逻辑学的意义并不大,甚至很大程度上接近于零。所以这类“高分”学生是不能叫做“优秀学生”的。所以《逻辑学》的优秀学生是极少的。能有1%的比例就不错了。

  正因为优秀学生少,所以即使学过《逻辑学》的读者看到此文,甚至一看标题,鼻子里就会发出反感与轻蔑的“哼”声。因为这个标题指向的主题和主旨完全跟他的切身经验不相符合。

  而大量没有系统学习过《逻辑学》的读者,他们因为缺乏相应经验基础,他们更加不会看这篇文章。即使看,绝大多数也看不太懂。

  不过也有少数没有学过《逻辑学》的人成了此文的热心读者。甚至还有读者因为受到此文极大影响,买来了《逻辑学》的大学教材来读。也有的在网上下载了《逻辑学》的电子书在读。这类读者一般是本身逻辑素养比较好的读者。

  不过《逻辑学》自学起来比较枯燥,甚至很有难度,因此就我所知受过我此文观点影响买来《逻辑学》教材自学取得很好成效的,我还没发现。根源在他们没有能系统学习完,甚至根本没学多少内容。

《逻辑学》本身具有极大地提高学习者思维技能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要变成现实性的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这是《逻辑学》优秀学生极少原因所在。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逻辑学》的伟大意义不能在每个学习者身上变现呢?

  经过几十年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

第一 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态度。

  只有一个原来思维习惯中很注重逻辑规则,思想态度上很尊重“道理”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逻辑学》的优秀学生。那些人际关系中一贯崇尚暴力、崇尚关系和背景的人,一般成不了优秀的《逻辑学》学生。

第二 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水平。

  同样一个班级的大学生,虽然大家都以高考总分接近的分数考进同一个班级,但是这个由多门学科分数相加得来的一个“总分”接近的分数,他并不能表征这个班级的学生原有的逻辑水平的十分接近。这是因为不同学科的分数跟人的逻辑水平的关联度差距很大。如数学、物理、化学这类课程一般跟人逻辑水平关联度较高,而政治、历史、地理与人的逻辑素养水平关联度就较低。如果一个人数学这种与逻辑思维关联度的高的单科成绩高分的学生,他一般比数学单科成绩低分的学生,思维水平往往就有较大的差距。这类学生更容易学好《逻辑学》。也更容易把《逻辑学》知识变成自己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第三 逻辑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技巧。

《逻辑学》教师能否循循善诱的把《逻辑学》教材知识生动有趣、科学准确的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习者能否将《逻辑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技能,自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小学、高校都存在大量“照本宣科”的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师,实际就是没有真正吃透教材知识,只是形式上向学生介绍灌输各种知识的“外壳”的人。譬如语文老师普遍有点盲目推崇“背诵课文”,总以为“背的越多越好”,甚至有的连《成语、词语手册》都要学生背诵。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从小缺乏思维的习惯,学生的本来就有的思维能力都因为这种蛮不讲理的“背诵”要求给严重窒息了。

  同样各科教师都有给学生“背诵”压力的情况。如化学背元素周期表、原子量表等。更不用说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会给学生大量背诵任务。

  当然学生毕竟“背诵”能力有限。不管老师们如何加压,学生的背诵“总量”一般是确定的。他们总是没法完成所有老师的背诵任务。当然这也跟我们的落后的考试方式有关。我们的考试中有大量只需要“背诵”就能应付的试题。

  错误的低劣的教学方式与落后考试方式相扭结,严重制约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 逻辑学》教师如果也按通常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学,多数学生就没法切实理解和掌握逻辑学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就没法在学习完课程内容后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觉得我在湖南师大遇到两位逻辑老师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他们不属于照本宣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是有魅力的,他们对教材的讲授是生动、严谨和内行的。他们对于我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逻辑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 学习理念与态度

  学生无论学习任何课程,都有一个学习理念与态度的问题在里面起作用。只有学习理念和态度正确的学生,才可能把课程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逻辑学》课程尤其如此。

  我们很多学生学习任何课程,似乎都是为了追求考试得高分。这可能主要是为了应付家长、老师和社会对分数的僵化的期盼与压力。这个跟正确学习理念与态度是脱节的。

  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态度,应该是从课程中吸取人生智慧的养料,培养生活与劳动创造的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们不少老师也缺乏这样的正确的理念,他们也只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取得好的应试成绩上,争取课程考试分数的及格与优秀。于是教学中“划重点”、“划考点”成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将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碎片化”,完全背离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与精神。

  一个具备正确学习理念的学生它会立足整个课程进行系统学习,从来不屑于那些教师为考试所划定的“重点”与“考点”。《逻辑学》要转化为学习者的逻辑技能,这种正确的学习理念与态度尤其十分重要。因为一个学习者,只有把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放到自己心里,他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时刻高效地审视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错误的或者并不可靠的东西。他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批判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关于本号:

|便宜好物:


青年之呼号
所谓青年呼号:为了唤醒在黑暗房子里的人们,呼号为了你我,为了人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