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俱疲,每天都提不起精神,究竟是怎么了?

文摘   2024-08-22 07:04   北京  

文/崔彦韬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上班的时候 一刻都不敢懈怠,生怕由于内部竞争、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自己被裁员;下班后回到家还要继续“上班”,打扫、做饭、辅导孩子写作业……活儿仿佛永远都干不完。


所以,很多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每天从起床开始就觉得累,总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上,压得自己喘不上气。 



“力不从心”从何而来?




















一部分人可能因为经济收入、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没有达到心中的期望而产生不满的情绪,久而久之,可能发展成消极状态,表现为每天怨声载道、无精打采。这其实就是“自我效能感”低下的表现。通俗地讲,“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为“自信心”,这类人无法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出现极端否定一切的情况。


此时,想要扭转这种自信缺失,就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通过自我暗示的力量,让自己一天天变得强大起来。



身心俱疲有“内因”




















除了外界因素,以下三点是造成很多人身心俱疲的内在原因。 


一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睡眠对人体来说,像是给精力“充电”的过程,作息不规律者如有长期熬夜的习惯,往往睡眠质量差,造成“充电”效果不佳,自然每天会处于昏昏沉沉的“电量低”状态。人体通过饮食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垃圾食品,以及暴饮暴食或节食等,均不利于身体“充能”。此外,缺乏运动、过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也容易使人体感到疲惫。


二是健康状况不佳。无论是体力工作者还是脑力工作者,只要工作强度过大,能量过度消耗,都会出现过劳的表现,如疲惫、没有精神等。同时,生理疾病、年龄增长等,也会导致身体机能自然下降,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


三是不良情绪过多。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削弱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丧失对生活的积极性。 



中医调理“心力不足”




















“心力不足”往往与体质阴阳失衡有关,可以从起居、饮食、情绪等方面入手调节,帮助身心恢复平衡。 


23点至凌晨1点是肝经主时。肝主疏泄,23点前入睡,肝血得以调养,对身心恢复有帮助。平时可以选择不太剧烈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有助于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内伤会影响五脏功能,提倡通过情绪调节来维持心态的平衡,如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适时运用幽默语言、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等,帮助自己提起对生活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对呼吸的调节,帮助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饮食上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容易感到疲惫者可以适当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 如大枣、枸杞子、黄芪、当归、党参等;如果有怕冷、四肢冰凉的症状者,可以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生姜等。


深呼吸减压法 


【做法】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将手放在腹部,通过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腹部随着空气的吸入而变得饱满。然后,通过嘴巴缓缓呼气,感受腹部慢慢变瘪。呼吸节奏为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功效】这种节奏的呼吸可以通过减缓吸气和呼气的速度,帮助身体放松。


来源:综合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24年7月刊
编辑:李思涵
审核:董鲁艳 陶宪凝




28元4本9成新套餐

(非偏远地区包邮)点击图片购买杂志



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扫码订阅《中国中医药报》

请扫码关注我们


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邮发代号80-107)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致力于传播科学的中医健康理念和养生方法,努力成为中医养生保健领域的指航灯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