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让伴侣“火冒三丈”,可能是“共情力”出了问题

文摘   2024-08-19 06:51   北京  

文/赵提 刘振远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


在日常生活中,沟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增进伴侣间的情感联系,以及促进朋友间的愉快交往。


共情能力在沟通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备共情能力的人也更容易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那什么是共情能力呢?共情能力弱的人需该如何锻炼这种能力呢?


01
为什么他总让我“一点就着”


笔者曾在临床遇到过一位前来咨询的李女士,她抱怨说:“我本就因父母的琐事而心情不好,老公却在一旁劝说,这会让我更加生气。他的本意是劝说我别生气,但最后会把错误全归到我身上,让我本来就糟糕透顶的情绪瞬间爆发,将怒火一股脑地全撒到老公身上。”


李女士认为老公的语言表达能力没问题,但说的话总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其实是缺乏共情能力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本意是为了安慰他人,结果却导致了双方的不愉快。一个优秀的“共情者”在安慰别人的时候会这样做:当有人来诉苦时,他会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明白对方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对方因何事而感到糟心,其间没有打岔、没有说教,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一些安慰,使倾诉者完全信任他,并感受到他的真诚,从而愿意接受他的建议。


因此,共情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技术和能力。换言之,如果李女士老公能够站在老婆的立场上去理解她的情绪,而不是绕圈子,相信李女士也不会“一点就着”。


02
缺乏共情能力是一种病吗?


很多与李女士老公有着类似经历的人表示,有时候想要去解释一件事情,而且不讲清楚誓不罢休,结果常常让对方更加生气;想着能多关心对方一下,结果真见面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想着多结交一些朋友,但对方真的来示好后,却将对方冷落一旁,甚至是推出门外。


共情作为一种能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水平各不相同,其水平高低也受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社会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的结果。从小挨打、受虐待的孩子就容易缺乏共情能力,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者的共情能力可能相对于性格外向、热爱与人沟通者来说较弱。


03
如何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


缺乏共情力的人也不必因为自己的能力欠缺而感到自责,这种能力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自我训练,从而得到提高。


共情的第一步是理解别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聆听和观察。通过主动聆听与他人交往时所说的话,同时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练习察觉他人情绪的能力,做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真正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第二步是练习自我反省。所谓自我反省并不是真的要求你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而是鼓励你多去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如何影响到自己的行为的。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代入他人,理解他人,最后共情他人。


第三步是改变认知偏见。偏见本就是对事物不客观、不合理的认识,主观的想法和不恰当的认知很容易形成偏见。有时这些偏见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脑海里,并容易强加给他人。一旦具备认知偏见,即使有些表达可能出于善意,但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进而导致“惹火上身”的结果。对于这种常见情况,只有意识到偏见的存在并及时阻止偏见的干扰,才能更好地走进对方内心。


最后一步是以善为根,不变初心。对任何人情绪上的帮助一定要以善为出发点,同情他人和帮助他人是建立人际关系和提升共情能力的重要步骤,通过这些行为,不仅可以与他人更好地建立情感连接,还有助于解决他人的情感冲突,以及提升自我的情绪调节能力。


提升共情能力需要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从身边开始,在亲朋好友身上“小试牛刀”。当然,练习的前期可能要交点“学费”,因为过程中随时有可能“点燃”对方。不过,共情的能力会随着不断地实践而逐步提高。

来源:综合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24年8月刊
编辑:李思涵
审核:董鲁艳 陶宪凝




28元4本9成新套餐

(非偏远地区包邮)点击图片购买杂志



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扫码订阅《中国中医药报》

请扫码关注我们


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邮发代号80-107)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致力于传播科学的中医健康理念和养生方法,努力成为中医养生保健领域的指航灯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