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辨于知而践于行

文摘   2024-12-13 07:01   北京  

文/王淑军 《中国中医药报》社 总编辑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副会长


“通天下一气耳”。“气”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贯通其各个领域,是理解中华文化本质特征的一把金钥匙。


然而,有些朋友可能想象不到的是,气在中华文化中除了是理性思辨的重要概念外,还是一种身心修炼的生命体验。这就是中医学中提到的“气功”。





先修身,再修心



中医气功的核心理论主要是精、气、神理论,大致分别对应于“物质、能量、信息”。因此,中医气功可解释为锻炼人身能量的方法,需要下持久的“虚静”工夫,使心与气相通,以此入手。



气功修炼的内涵,以中医和道家历代从理论到实践的积累最为丰厚。按其修炼次第,大概可分为“炼气(后天气)化精、炼精化炁(先天气)、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最后的“虚”即是无生无灭、无古无今的宇宙本体,即是道了。


上述四个阶段,同时又是能量从低层到高层层层递进的过程,也是从修身“修命”到修心“修性”而实现“性命双修”的过程,并最终完成精、气、神高度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之生命境界。


在气功修炼的上述四阶段和“气、精、炁、神、虚”五个状态里,修身和修心并驾齐驱,只是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炁”之前侧重于修身形,身体状态会越来越好,养生多在这一阶段,心意同时趋于安静;“炁”之后侧重于修心神,随着身心天人合一能力的提升,神意境界会逐步提升,心智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在练习气功到一定程度时(炼气化精),人体气机便会自行开启(炼精化炁),谓之得气;瘀堵的经络会逐步畅达,实现大小周天通透,原先的疾患会慢慢痊愈,谓之祛病。与此同时,气的自然下沉和气机在体内的圆融充满,会使人的心态越来越平稳,许多不良的情绪逐一消解,谓之心安……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也即实现了身心双修的效果,此时人的身体和心灵系统高度有序,人的生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气象。而这样的效果往往在前两个阶段(炼气化精、炼精化炁)就足以达成。





勤加练习,疏通“拥堵”的经络



我刚参加工作时,曾习练过简化版太极拳,但没能坚持。后来从事中医药新闻工作,发现“气”是中医学中一个很核心的概念,而要了解气,一方面要理论上懂,另一方面还要在身体上感受到。


于是,从2016年起,我坚持每日习练陈氏太极拳。然而,练了两三年,不仅没啥感觉,还一度横气填胸,导致中焦不通,影响脾胃运化,急剧消瘦。在太极老师的提醒下,我锻炼时又加上了站桩,即作为陈氏太极拳基本功的浑圆桩。



站桩的练习让我很快有了气的感觉,最开始是丹田隐隐有内聚感,然后慢慢有了气向双臂灌劲的感觉,胯也在慢慢往下松沉。为了强化练功效果,我又在早晨锻炼的时间之外,加上了打坐,并延长了总体练功时长。


真正“得气”则是在2022年年初。


那天,我盘坐时,突然感觉一股气从头项像水和细沙一样向下流淌,直到骨盆处,而骨盆像脸盆一样,接住了气并慢慢蓄满。


从那天起,我大致能感知到身体某处经络的通畅或瘀堵。只要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气就会下沉。而在经络瘀堵的地方,会有酸、麻、胀、痛等感觉。随着练习的深入,经络慢慢通达,这类感觉再依次转移至其他瘀堵点。



从我自身的体验而言,气的下沉还有次序性。从前后言,首先是背部气下沉明显,其次是两胁气下沉明显,再次转至胸腹部;从表里言,先是表层,再是深层;从上下言,先是胯以上,再是胯以下。其中,胯和肩是经络最难通达的两大关节。


气通经络的过程很是漫长,但只要每日勤加练习,经络的瘀堵便会朝着通畅的方向发展,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好,情绪也会日益平稳,变得可控——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后,气逐渐下沉,不良情绪便会大为缓解。





三点心得



虽然我坚持每日练功,但目前仍处于通经络的初级阶段。对照前面所说的“气功次第”,大约处于“炼气化精”阶段,正逐步进入“炼精化炁”的阶段。尽管如此,我已经领略到中医气功的博大精深,并受益良多。


中医气功是中医治未病的高级境界。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气是生命的根本,不论是汤药、针灸,还是按摩、气功,都是以调气的方式,确保身体经络气血的畅通、活泼。而中医气功,还是唯一不借助外力,依靠自身修炼,直接作用于“气”,从而调动自身气机,实现自身经络的通畅,保障身心的持久健康和最佳生命状态的一种疗法。如果说,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国粹,那么,中医气功学就是中医学的精粹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它,并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气与物质不同,是心灵的发现和体验,不是客观感觉的对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长林认为,以感觉器官进行认识活动,必以主体、客体对立为前提,这样的认识只能以有形的、以空间为本位的“物质”为对象。然而,如果用主体、客体相融的方式建立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则会进入一个无形的、以时间为本位的“气”的世界。它与有形的物质完全不同,属于另外一个层面,具有另外一种属性。因此,用关于有形物质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并不能证明“气”的真实性或虚假性。


中医气功是深度触摸中华文化核心的一则妙法。我国传统学者学问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即人与天合,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从人为万物之灵的层面,应在“价值之道”上与天相合,这典型体现在儒家思想里,如其“仁义”“孝悌”等价值观念,既源于天道,又当合于天道。二是从人作为一生命体的万物之一物的层面,应在“生命之气”上与天相合,这体现在气功领域。而人与天合,仅靠理性思辨的“知”是难以达成的,更要靠日积月累的自我修炼的“行”,如儒家在价值观念上修身(心)的持久工夫和中医气功在炼气上的持久工夫,才有可能达成。

来源:综合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24年11月刊
编辑:李思涵
审核:董鲁艳 陶宪凝




28元4本9成新套餐

(非偏远地区包邮)点击图片购买杂志



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扫码订阅《中国中医药报》

请扫码关注我们


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邮发代号80-107)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致力于传播科学的中医健康理念和养生方法,努力成为中医养生保健领域的指航灯塔。
 最新文章